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冒领养老金“占大便宜”?实则将入刑,以诈骗罪论处!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社保基金是百姓的“养老钱”“保命钱”,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一分一毫都不容染指。然而,竟有人胆大妄为踩“雷区”,冒领已故退休人员养老金。看似“占便宜”,实则“吃大亏”!

  一、典型案例

  (一)案例一

  1993年,安某的姐姐因车祸亡故,安某隐瞒其姐去世的事实,在该厂冒名上班直至2007年退休。2008年1月,安某冒用已故姐姐的名义在当地社保局办理退休手续,直至2023年4月间,骗取养老金共计39万余元。案发后,安某被公安机关传唤到案,在审查起诉阶段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并自愿认罪认罚,退赔被害单位的经济损失。

  经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安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隐瞒真相,冒用已故之人名义,骗取公共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结合认罪、退赔等情节,依法判处被告人安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五千元。

  (二)案例二

  被告人胡某的祖父谭某于2017年5月逝世。胡某于2017年6月至同年12月期间,隐瞒不报谭某的死亡事实,仍持有并使用谭某的养老保险金存折和关联银行卡,继续领取养老金,扣除补发的谭某生前应享受的养老金475元后,胡某冒领养老金共计1万余元。2018年11月,胡某将冒领的养老金全部退还至当地社保局。

  经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胡某犯诈骗罪,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四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

  (三)案例三

  林父(化名)是某企业的退休职工,退休后回到老家农村享受着应有的养老保险待遇。在2009年6月,林父过世后,其妻子林母(化名)伙同其女儿林女(化名)伪造《异地居住离退休(职)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协助认证表》等证明林父未死亡的虚假材料,以此骗取林父的养老金共计109个月,金额合计21万元。后母女二人主动退还所骗取的21万养老金并到当地公安局投案自首。

  经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林母、林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伪造证明材料,隐瞒真相,骗取公共财物计人民币21万元,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判决林母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判处林女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

  二、案情分析

  骗取养老保险待遇是指个人不符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通过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保险待遇。上述案件中,参保人去世后,其亲属隐瞒其已去世的消息,继续领取参保人的养老保险待遇。部分亲属为了能长期冒领参保人的养老保险待遇,在年度生存认证时提供虚假的健在证明,伪造参保人仍在世的假象,冒领养老保险待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该行为属于以伪造证明材料骗取养老保险基金行为。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解释,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因此,上述人员均被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

  三、重要提醒

  社会保险基金是人民群众的“养老钱”“保命钱”,事关每一位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冒领养老金行为会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各类欺诈骗保违法行为。维护基金安全人人有责,切莫以身试法,欺诈骗保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