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鹤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草案)

 

目  录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效益逐步好转 
3、对外贸易愈趋活跃,利用外资保持增长
4、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5、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形势保持稳定 
6、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7、城乡市场销售畅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8、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发展环境 
1、发展的机遇 
2、面临的挑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发展措施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化水平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增长力量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壮大内源经济,做强外源经济 
(五)抓住有利时机,加速发展服务业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 
(七)坚持以人为本,夯实发展基础 
(八)统筹兼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九)深化体制改革,再造发展动力 
(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四、重大工程(见附表)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促进我市跨越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根据中央、广东省委、江门市委和鹤山市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的精神,制定鹤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五”时期以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推进“强镇富民、环境优市、科教强市、民营富市、工业兴市、招商旺市”发展战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胜利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使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为“十一五”时期更快发展夯实了基础。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约87.72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56.7%,“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0.5%,超过“十五”计划年均增长9.6%的目标;实现工业增加值约45.36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55.8%,“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15亿元,年均增长15.8%,超过“十五”计划年均增长10%的目标。2005年全市人均GDP为24571元(按8.1元∶1美元折算,约3016美元)。

    2、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效益逐步好转

    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农村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粮经种植比例由2000年的58∶42调整到2005年的49∶51,现有“绿色食品”认证产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7个。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7%,形成了纺织服装、电气机械及器材、金属制品、制鞋、印刷等支柱产业;沙坪镇、桃源镇分别被评为广东省制鞋专业镇和制伞专业镇;现有广东省著名商标9个,广东省名牌产品5个;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2000年的85.39上升到2005年的96.76,超过“十五”计划目标。服务业发展迅速,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其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2%。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2.5∶53.7∶33.8 发展到2005年的10∶54.6∶35.4。

    3、对外贸易愈趋活跃,利用外资保持增长

    从2002年起,外贸出口逐步走出亚洲金融风暴余波冲击及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呈恢复性增长,2005年达6.54亿美元。“十五”期间外贸出口总值累计23.56亿美元,年均增长8.5%左右,略低于“十五”计划9%的预期目标。

    在我国入世效应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等有利因素推动下,利用外资形势较好,利用外资领域和外资来源地不断拓宽,成功引进多家投资额较大的欧盟企业,不少外资企业增资扩产,整体利用外资质量有所提高。五年来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88亿美元。

    4、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十五”时期民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民间投资活跃,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从2000年的16.2亿元跃升到2005年的53亿元,年均增速达26.8%,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已由2000年的25%提高到2005年的35%。

    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以工业进园为特征,掀起了新一轮你追我赶的招商引资新高潮。五年来,新上、增资各类项目近1000个,计划投资达150亿元。镇级经济迅猛发展,跃上新台阶,其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分别由2000年的79.34亿元和1.11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160亿元和2.49亿元。2003年我市获得“国家火炬计划江门新材料产业基地”称号,市级、镇级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强,为加快工业化进程和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

    5、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形势保持稳定

    依托工业的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实现与经济共同发展,并高出同期GDP增速,呈逐年加快发展态势。2005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5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十五”期间年均增速约为15.6%(按自然口径),高于“十五”计划11%的目标。到2005年,已经有8个镇的财政收入超千万元,其中一个超8000万元,四个超2000万元。金融形势稳定发展,各项存款、贷款余额保持一定增长。

    6、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在投资需求扩大的直接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双和公路、碧桂园房地产、农网改造、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类企业的增资扩产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2005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34亿元,“十五”时期累计达115亿元,年均增长15.8%。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完成220KV雁山变电站和农村电网一、二期改造工程以及19宗省人大议案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长度44.2公里、计划投资超6亿元的双和公路(其中彩虹岭隧道5068米)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06年上半年可建成通车;完成古崖线和边远山区等主要公路的改造建设工程,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885.8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79.95公里;建成城区休闲广场,改造了北湖公园和南山公园,鹤山公园建设拉开序幕;完成东坡水厂改造、城镇供水管网扩容和西线供水工程;通信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全市电话普及率为107%,网络用户有1.7万多户。

    7、城乡市场销售畅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城乡商贸繁荣,市场销售畅旺,居民消费热点突出,住房、汽车、家电、通讯等成为带动消费快速发展的龙头。五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0亿元,年均增长12.7%,高于“十五”计划11.8%的目标。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都得到较大发展,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5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9%,其增加值占经济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1.6个百分点。碧桂园酒店会所、汽车总站、电信大楼、新天地商业广场等重点服务业设施建成使用。

    8、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4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836元,五年年均增速分别为3.5%和4.2%,低于“十五”计划的预期增长目标。2005年城市化水平已达41.6%(如按全国“五普”口径计算,则超过50%),比2000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址山、共和两个镇被列入广东省中心镇。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五年来新增就业岗位14000多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各类参保人数逐年增加,综合参保率约40%。社会救助网络基本建成,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救助体系初步建立,低保面覆盖全市,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铺开,至2005年底,参加人数18.92万人,参保率达77.9%。

    积极实施科教强市战略。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各类高新科技企业12家、民营科技企业19家,五年来累计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3项、江门市级14项。巩固“普九”成果,大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和对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共撤并中小学校54所,新建小学4所,中、小学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0.02%以内,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在99%和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5%以上,基本解决农村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问题。

    卫生、体育、文化工作成效显著。成功抗击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确保全市没有发生此类疫情;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抓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五年来共投入资金457万元解决农村11881人的“饮水难”问题,较好地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第一届龙舟节比赛、第二届外资民资运动会和市第十届运动会。积极开展“文化上山下乡”活动,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建设了包括李少彭艺术中心在内的一批文化设施,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工作,被评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森林覆盖率48.1%,城区公共绿地覆盖率7.44%。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积极开展“一控双达标”工作,城市污水处理率接近40%,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

    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人口质量不断优化。

   (二)发展环境

    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我市经济正处在新一轮上升周期中,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经济增长质量粗放、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亟待加强。“十一五”时期,我市将处在经济社会的“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现期”,但面临着总体上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1、发展的机遇

    从国际环境来看。国际形势将保持总体稳定的基本态势,中国发展的国际政治环境不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为我市发展提供相对比较稳定的外部环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有利于我市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06年,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届满,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可以更好地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济步入了新一轮增长期,并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稳定的发展态势,经济内在活力持续增强,国内市场前景广阔,为我市利用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提供广阔、良好的前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市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我市地处珠三角最活跃经济区域的边缘,属于次发达二级梯度地区,将在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加速的趋势中,在区域合作中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我市自身发展来看。一是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土地资源。我市是珠三角发达地区通向西部广大腹地经济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并且有大量容易开发的山坡地。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是我市“十一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条件和比较优势。二是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经过多年发展,我市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几大优势产业,城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镇级经济迅速崛起,全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这是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三是有良好的自然与人的社会环境。秀丽的田园风光、朴实的侨乡民风和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我市投资环境的最好“名片”。四是有强大的发展动力。广大干部群众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缩小与珠三角发达地区差距的强烈愿望,将为我们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

    2、面临的挑战

    从国内外环境来看。我市未来发展也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世界经济波动将会直接给我市经济带来影响。二是国际油价高企、贸易保护主义趋于强化和贸易摩擦增加等因素也会影响经济发展。三是在国家不断加大开放力度的形势下,国内其他城市和珠三角各区域竞相发展,使我市在人才、市场、资本、技术、资源和大项目引进等方面将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国内市场的制约和要素成本上升两大压力增大,我市的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等后发优势已经弱化。四是随着“十一五”期间全省将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原有的交通区位优势将会被削弱。

    从我市现状来看。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珠三角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二是产业层次低,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高,初加工和传统加工的行业和产品较多,处于产业的低端链条,轻工业产品产值约占全部工业产值的78%。三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够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量的投入,突出表现是高投入、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低循环、低层次的“三高三低”。四是战略性资源约束将日益增大。土地、电力、能源等因素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在“十五”期间已经开始显露并日益加深;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许多难题,部分江河水污染严重,环境保护工作亟待加强。五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宅梧、双合两个山区镇的基础设施落后,招商引资比较困难,工业化进程缓慢。六是社会事业发展仍有“短腿”,如劳动就业、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待加强,城镇建设和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政府行政职能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等等。上述因素将可能会制约我市经济发展。

    上述情况表明,“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会遇到很大的挑战。面对新的发展时期,我们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开拓创新,明确目标,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落实“五个统筹”,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转入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努力开创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规划,集约发展,科教创新,生态优先”四大方针,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目标,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重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关键,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使我市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进步、城乡更加繁荣、区域更加协调、自然更加和谐,努力建设富强鹤山、文明鹤山、生态鹤山、和谐鹤山。

   (二)基本原则

    “十一五”规划是指导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蓝图,对于加快推进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制定与实施规划,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江门市委和鹤山市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精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结合我市实际,“十一五”规划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科学发展原则。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整个发展过程,做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与“坚持科学发展”的高度统一、“坚持科学发展”与“把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的统一。紧紧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发挥好全市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和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

    2、跨越式发展原则。借鉴和吸取先进地区的经验和教训,跳过某些发展阶段,通过超常规的大跨越发展,包括经济总量和整体产业素质的跨越,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其中重中之重是搞好工业的跨越发展。根据目前我市轻工产值比重过大的状况,促使工业发展走适度重化之路,逐步提高重化工业产值的比重,将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增长性和附加值较高的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汽车配件等产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来重点培养,引导轻工电子和其他加工型企业向高端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科教人才强市原则。更加高度重视科技、教育、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载体,提高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优化的科技含量。增强人才吸引力和凝聚力,加速扩张人才总量,提高人才层次结构,创新人才使用、引进、培养和配置机制,使各种各样的人才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教育水平领先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普及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4、以人为本原则。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进步,更加重视和关注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利益协调,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构建富强、文明、生态、和谐新鹤山。

    5、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原则。针对目前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以全局和长远的眼光来谋划我市城乡区域发展的格局。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三化”解决“三农”问题,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力度。积极探索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的有效方法,调整优化城乡区域空间结构,推动不同类型区域优势互补、互动发展。重点明确宅梧、双合两个山区镇的发展方向,做好分工定位,充分考虑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处于劣势,重点利用区域的差异性实施错位发展,实施多元化的产业结构,重点和优先建设无污染、无公害的“三高”农业基地和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坚决拒绝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保持一方净土,为今后预留更大的发展空间。

    6、生态优先原则。生态优先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和具体化。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是解决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的根本途径。同时,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也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基础。为此,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发展不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努力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我市山清水秀的秀丽风光,为打造珠三角生态休闲旅游城市提供必要条件。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是: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以上,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到2010年,全市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力争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鹤山”。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3%以上。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达到较高水平,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宽裕型小康水平,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新格局,初步建成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体目标是:

    1、经济实力上新台阶。到“十一五”期末,全市生产总值约175亿元(按全国经济普查后的数据测算),年均增长13.8%以上;人均GDP达47000元(约合5800美元,人口按37万计算),年均增长14%左右;全部工业总产值达400亿元,年均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7.7亿元,年均增长1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270亿元,年均增长1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0%以上。

    2、产业调整见成效。经济增长质量、经济效益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素质不断提升。全面打造新、旧支柱产业,五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零配件和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工业结构向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以上;“三高”农业广泛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稳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发展。到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发展为8∶52∶40。

    3、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以鹤山公园、鹤山大道、广珠铁路、大雁山生态旅游区建设为重点,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以改善城市面貌和提升城市品位为中心,全力加快城区“东移”建设步伐,适时启动新城市中心区建设,拉开城区主干道路骨架。提高各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水平,大力加强农村道路、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将提高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作为重点,将规划延伸到农村,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城镇化,争取“十一五”期末全市城镇化水平达60%左右(五普口径)。

    4、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照建设“生态鹤山”的目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认真实施“蓝天、碧水、青山、绿地”工程,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河流污染和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整治,到“十一五”期末,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环境综合指标达到85分,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5、人民生活富裕安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达到宽裕型小康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和3%,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和43%,普及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在8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5%,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人,期望寿命达75岁。

    6、构建和谐鹤山。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为60%和50%,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初步形成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和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形成文明法治、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发展措施

    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为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化水平

    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必须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认真研究和探索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使全市经济在加速量的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质的提高。加大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促进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一是选准工业产业发展方向。以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为契机,依托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大力发展新兴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使工业生产从低水平、低端产业的偏轻型逐渐向适度重型化转变,实现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有效提升;加快以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提升步伐,提高传统支柱产业的产品水平和竞争力;根据我市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主动接受广佛经济圈的产业辐射,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汽车零配件、新材料、环保设备、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逐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群和工业增长点。

    二是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布局。认真贯彻执行《鹤山市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全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引导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镇,按一镇一主业的方向培育产业集群,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统筹协调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打破行政地域界限,探讨、创新招商引资的分配、激励机制,使不同的产业和生产要素向相关镇聚集,向专业化、簇群化方向发展,扩大产业影响力,争取“十一五”期间全市有多个镇成为广东省专业镇或产业基地。

    三是做大做强传统支柱产业。纺织服装、制鞋、金属制品、电气机械及器材、印刷、化工等行业在“十一五”期间仍然是我市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经济稳定发展的脊梁。扶优扶强创品牌,以生产要素为纽带,积极扶持支柱企业强强联合和做好品牌的培育;积极利用高新、绿色和先进适用技术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促进传统支柱产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推动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层次发展;加强宏观指导,制定扶持传统支柱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吸引越来越多的此类企业向我市集群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四是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技术来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引进和发展信息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支持企业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企业管理、产品开发等各个领域。

    五是努力营造“榕树效应”。积极引进大项目,尤其要争取引进一批投资金额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生产性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争取用较短时间实现工业总量快速提升。

    六是全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使园区经济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以新材料产业基地为“点”,江沙工业走廊(江肇公路)和325国道为“线”,各镇工业园区为“面”,拓宽工业发展新载体。针对新兴产业和招商引资目标新要求,继续整合原有的产业园区,成为规划起点高、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综合服务质量好、吸引力强的工业集约式发展园区。其中要重点打造好、利用好、发展好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鹤山园区这个品牌,集中力量和精力,创新开发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好鹤城—共和园区,规划好龙口—桃源园区,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将其建设成初具规模的产业园,使新材料产业基地这个经济发展平台成为我市未来经济快速发展的亮点和增长源,以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落脚点。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增长力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是加快我市缩短与先进地区差距的必然选择,“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必须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当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一是构筑自主创新体系。加快推进以市场为依托、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发挥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

    二是整合创新资源。针对中小企业的需求,加快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为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搭建平台和提供服务,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多形式创建检测中心,以纺织服装等传统支柱行业为基础,引导和扶持重点企业开展自主核心技术研究,积极协助有关企业创建各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努力将创新与产业发展重点紧密结合起来。

    三是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通过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打响我市产品品牌,增强产品和产业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和督促企业建立健全标准化、计量检测和质量管理体系,广泛推行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进一步落实有关奖励扶持名牌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名牌产品和名牌商标保护,积极支持和协助企业创办名牌产品,争取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再创一批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放在全市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位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快推进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以“三化”促“三农”。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工业,以工业进园集约发展为主,完善镇级工业发展规划,建立农民工培训和就业考核机制,引导更多农民从事非农产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吸收当地农民工就业,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建立农村专业协会,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作为重点,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坚持科技兴农,提高土地产出水平,大力发展精细农业、集约农业、订单农业和特色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港澳及珠三角大城市群提供绿色、环保及无公害鲜活农产品的基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高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按照现代化农业的要求规划好农田、水利、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改造中低产农田和低产鱼塘、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和防洪排涝工程等工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实现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四是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依法搞好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征地工作,稳固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认真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深化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改革,积极引入农村财务管理的第三方监督机制;围绕工业产业布局和核心工业园区建设,稳妥地做好撤村并镇、调整行政区划工作,整合发展资源,拓宽发展空间;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来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争取“十一五”期末全市的村委会都实现脱贫。

    五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道路、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救治条件;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发展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及其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逐步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强化财政转移支付措施,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使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六是搞好农村规划。按照省提出的省管到县,市管到村的要求,将强化农村规划作为建设新农村的突破口,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加快村容村貌整治,重点推进以农村饮水安全、改造乡村道路为主要内容的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灶工作,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高标准建设一批文明村,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市绝大多数农村呈现“有新屋、有新村、有新貌”的景象。

   (四)壮大内源经济,做强外源经济

    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把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送到企业和创业者手中,大力发展“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群,促进产业集群优化升级,以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在市场准入领域、投资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发展环境;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和引导,着力构建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的技术辅导、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争取培育多家具有自主品牌的现代民营企业,使“十一五”期末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0%以上。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外源型经济上新水平。依托原有的产业基础,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主动地、有选择地优选招商对象,促进资本结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的优化,以增加地方税源为目标,以促进地方劳动力就业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着力营造更为有利的软硬投资环境,不断创新和探索招商引资方式,加大以侨引商、以商引商的力度,拓宽招商引资空间,“立足港澳台、主攻欧美、兼顾日韩”,将招商引资的领域和重点延伸扩展到高新技术产业、大企业集团和现代服务业,争取“十一五”期间利用外资金额年均增长10%左右。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扩大一般贸易出口比例,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积极拓展贸易空间,大力开拓新的国际市场,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保持出口贸易平稳增长,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和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五)抓住有利时机,加速发展服务业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有利时机,把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及其内部质素作为发展重点,提升传统服务业,拓展新兴服务业,扩大服务业发展空间,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争取“十一五”期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0%左右。重点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沙坪城区是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十一五”时期,沙坪的经济增长要从主要依靠工业的带动逐渐转为服务业与工业一起构成经济增长的双动力,在产业选择上优先考虑发展服务业,并成为全市配套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和区域旅游中心。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争取“十一五”期间建成1—2个现代物流基地和多个大型专业市场。完善城乡交通网络体系和运输体系,使公共交通延伸到广大农村腹地,为开拓农村市场提供基础设施和条件,延长服务业产业链条,扩大农村消费。培育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将鹤山碧桂园房地产项目建成远近闻名的现代化物业小区,以带动我市房地产市场和社区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开发旅游资源,做好旅游业发展规划,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探索旅游开发新模式,吸纳更多资金投向旅游业领域;以大雁山省级森林公园为亮点,加快建设大雁山休闲生态旅游区和鹤山公园;以山水田园风光、丘陵果园为特色,积极研究发展包括“水乡游”在内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珠三角生态休闲旅游城市。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巩固提升居民服务和餐饮等生活服务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满足群众的需求,努力建立现代社区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文化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等潜力大的产业。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

    “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其总体上适应或适度超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化布局,完善网络,为我市在区域竞争上保持一定的优势,为加快融入珠三角核心经济圈打造基础平台。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程:

    一是抓好交通道路建设。以广珠铁路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我市交通道路层次和水平,抓紧建设新城区和城区到火车站的骨干路网,全力抓好325国道改造及双和公路建设,积极配合佛开高速公路扩建、江肇高速公路和滨江大道等重点道路建设,努力形成连接珠三角和粤西的区域性陆路交通枢纽。

    二是加强电网建设。发挥电力作为经济建设先行官的作用,未雨绸缪,超前规划,分步实施,完善工业园区供电设施,重点建设彩虹220KV输变电站、220KV雁山站扩建#2主变等工程,“十一五”期间,将鹤山电网建设成为安全可靠、布局合理、适应性强、技术先进的供电网络。

    三是抓好新城市中心区建设。按照鹤山城区总体规划和“北拓东移”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将城建的重点转移到新区,加快拉开城市路网骨架和其他配套设施建设步伐,重点建设新行政中心区和鹤山公园等工程,下大力气提高城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改变城市建设滞后的局面,力争在“十一五”时期城区的市容市貌有大的改观,成为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的典范。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推进器。城镇化不仅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且对打破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市目前的城镇化水平正处在加速发展点上,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时机已经成熟。要把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走出一条具有鹤山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根据我市发展现状,一是在空间布局上,城镇化比较适宜采取组团式的发展模式,即以沙坪城区为中心,雅瑶、桃源、龙口、古劳四个镇为城区环中心镇的北部组团;鹤城、共和、址山、云乡为南部组团;宅梧、双合为西部组团。二是在发展定位上,以沙坪城区为中心,共和、址山两个中心镇为纽带,重点依托各镇目前的产业基础、发展条件和历史沿革做好产业定位和城镇化定位工作,特别是首先要抓好沙坪城区的建设,全力加快新区建设步伐,拉开城区路网骨架。三是在发展措施上,坚持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以及工业化带动的原则,注意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加强基础设施、产业的选择与提升、城镇的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城镇空间与生态环境等关键因素建设,使城镇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促进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七)坚持以人为本,夯实发展基础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人的综合素质,重点促进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同步发展。

    认真实施科教人才强市战略。把科技进步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鹤山园区的平台,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把产业发展和企业的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推动大中型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积极扶持企业加大专利申请力度,加大科研投入,使“十一五”期末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有明显提高,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其它教育,建设全民学习型和终身学习型社会。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8年起在农村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07年将鹤山一中创办成为全国示范性高中,建成一所高标准城区初级中学,努力构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积极探索办学方式,引导和鼓励民资办学,改变以政府为主的单一办学体制,建立起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强化教育事业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确保教育事业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观。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创业做事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着力解决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突出矛盾,加快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分布结构调整步伐,使人才资源存量和增量的重点向经济建设一线聚集,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转移。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为主体,抓紧培养高层次、复合型、高技能的专业化人才。同时加快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对农民从事转型的技术培训以及外来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解决其生产、生活的根本问题。

    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以建设“文化名市”为目标,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争取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印刷产业基地。深入挖掘推广具有侨乡和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弘扬咏春拳、醒狮、客家文化等鹤山传统文化。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大力创建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营造活跃的文化氛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推广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大力发展数字化的高清晰电视。全面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

   (八)统筹兼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核心,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搞好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加强对沙坪河流域和各镇主要河流的综合整治,“十一五”期间,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共和、址山镇的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马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完成,其它万人以上镇也要抓紧规划和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做好工业园区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探索园区发展新模式,提高园区生态化水平,减轻园区污染;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以总量控制为基础的排污许可制度,强化对“三废”的治理。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努力建设生态公益林体系、商品林基地和防火林带体系,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搞好大雁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建设。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做好饮用水源和四堡水库后备水源的保护,争取到“十一五”期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9%。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区分土地的使用功能,加强土地管理,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设立严格的土地利用效益门槛,努力提高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珍惜有限的土地资源,注意节约和后续利用,有效控制耕地减少过多的状况。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广泛开展全民节能活动,支持企业开展节能、节水、节电、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逐步淘汰能耗大的落后生产工艺,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公益性宣传,落实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措施,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措施,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推行优生优育,逐步优化人口结构,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落实有关奖励措施和优惠政策。

   (九)深化体制改革,再造发展动力

    “十一五”期间,我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提供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集中力量推进以下两方面的改革: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围绕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强化外部监督体制,实行政府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政府自我约束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健全并规范投资核准和备案制,提高政府审批效率。二是抓好企业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建立权责统一、有效制衡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收益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分配机制,规范国有产权交易行为,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继续坚持先评估审计后交易,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妥善安置企业员工。

   (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加快转变社会管理模式,切实加强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加快城市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将公共服务业覆盖全市,将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完善应急处理机制;落实全民保健卫生计划,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和医疗救助制度,积极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全市医疗保障水平。

    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的主导作用,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做好对失业、待业人员和农民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和覆盖面。

    继续实施“十项民心工程”。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十一五”期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难和饮水安全以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妇女儿童工作,实施《鹤山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逐步完善以生活、医疗、住房、教育、法律等内容为主的社会援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贫困人口互助救济机制,保证人人享有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福利。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生产的监管检查,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坚决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非法传销等违法活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抓好食品放心工程建设。着力抓好各种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防范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社会风险的预警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打击犯罪,保障群众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大力营造和谐安定和文明法治的社会环境。

    四、重大工程(见附表)

鹤山市“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

                                                                                              单位:万元

 

类  别

项目数量

总投资       

财政资金

(含上级补助)

企业投资

其它

(含银行贷款)

备注

合计

 

78

765767

221752

536265

5650

 

具体

一、环保工程

5

30700

17200

13500

 

 

二、城建工程

12

74400

74400

 

 

 

三、农业工程

2

4700

4700

 

 

 

四、供电、供水工程

6

62136

 

57486

4650

 

五、生产性、服务性工程

23

464279

 

463279

1000

 

六、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10

72704

72704

 

 

 

七、水利工程

4

7832

7832

 

 

 

八、科教文体及卫生工程

9

31600

31600

 

 

 

九、政务工程

1

850

850

 

 

 

十、公安防控工程

4

10500

10500

 

 

 

十一、其他工程

2

1966

1966

 

 

 

补充:投资额待定的项目有“新城市中心区”、“大雁山生态旅游区”和“文化广场”。

鹤山市“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

                                                                                              单位:万元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

起止年限

投资来源

总投资

项目审批情况

建设

性质

负责单位

备注

一、环保工程

1

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日处理量5万吨

2005-2007

厂区部分采用BOT,管网部分市财政资金

10000

已立项

续建

市筹建办

厂区部分企业投资7000

万元

2

马山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建改造工程

在原马山旧垃圾场东侧扩建新场,占地约320亩

2006-2010

采用BOT等形式建设和营运

6500

未立项

新建

市政局

企业投资6500万元

3

共和镇污水处理厂

规划占地105亩,首期日处理量1万吨

2005-2006

镇财政资金        (含上级拨款)

2200

已立项

续建

共和镇

 

4

址山镇污水处理厂

日处理量1万吨

2005-2010

镇财政资金        (含上级拨款)

2000

未立项

新建

址山镇

 

5

万人以上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共八座)

包括雅瑶、古劳、龙口、桃源、鹤城、云乡、宅梧、双合八个镇,要求每座污水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

2006-2010

镇财政资金        (含上级补助)

10000

未立项

新建

各镇政府

市环保局建

议删除

二、城建工程

6

新城市中心区

占地900亩

2006-2010

市财政资金

待定

未立项

新建

待定

 

7

鹤山公园

占地876亩

2005-2008

市财政资金

12000

已立项

续建

市政局、土地开发中心

 

8

新环路建设工程(城区部分)

路长2100米、宽42米,及绿化、路灯等配套(由沙坪河侧朗泰花园至文华路止)

2006-2008

市财政资金

5000

未立项

新建

市政局        

含征地、拆迁

9

新环路路段接三连公路

总长700米,其中路长590米,桥长110米,路宽42米

2007-2008

市财政资金

3500

未立项

新建

市政局         交通局

 

10

全民健身广场

规划总面积约25亩

2007-2008

市财政资金

2000

未立项

新建

市政局         体育局

属04年市人大议案项目,建议并入北湖广场连体育馆改造工程一起规划实施

鹤山市“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

                                                                                              单位:万元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

起止年限

投资来源

总投资

项目审批情况

建设

性质

负责单位

备注

二、城建工程

11

新业路(东升路至文华路段)工程

道路长1000米,配套建设排水、绿化、路灯等设施

2006-2007

市财政资金

2500

未立项

新建

市政局

含征地、拆迁

12

人民路(云溪环岛至原桃源收费站)景观整治工程

对人民路的路面、排水、绿化、路灯进行整治,道路长8.5公里

2006-2007

市财政资金

8500

已立项

改建

市政局

2005年已立项,未动工

13

文明路、江沙公路石湖段沿路景观整治工程

对文明路和江沙公路石湖段的道路、排水、绿化、路灯进行整治,道路长4公里

2006-2007

市财政资金

3500

已立项

改建

市政局

2005年已立项,未动工

14

体育公园建设

位于鹤山公园东侧,占地705亩,配套建设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设施

2009-2010

市财政资金

2800

未立项

新建

市政局

建议与新城

区体育中心

项目合并

15

大雁山生态旅游区市政配套工程

位于大雁山景区南侧,占地400公顷,政府配套建设道路、排水、路灯等设施,道路建设面积260000㎡

2009-2010

市财政资金

12000

未立项

新建

市政局

 

16

北湖广场连体育馆改造工程

将北湖广场连体育馆的体育活动设施配套改造建设,改造范围43000㎡

2009-2010

市财政资金

5000

未立项

新建

市政局

建议与全民

健身广场项

目一起规划

实施

17

新城市中心区配套道路网建设

具体按规划实施

2006-2010

市财政资金

17600

未立项

新建

市政局

在新行政中

心建设启动

前进行

鹤山市“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

                                                                                              单位:万元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

起止年限

投资来源

总投资

项目审批情况

建设

性质

负责单位

备注

三、农业工程

18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基本农田整治1.5万亩,每年建设0.3万亩;(除沙坪镇外的10个镇)                                   

2006-2010

市财政资金

1200

未立项

新建

农业局

每年按年度

项目安排

19

低产鱼塘改造

在“十一五”期间改造低产鱼塘1万亩

2006-2010

总投资3500万,其中市财政每亩补贴500元,镇财政补贴300元,其余自筹

 

 

水产局    及各镇

每年按年度

项目安排

四、供电、供水工程

20

220KV彩虹输变电工程

新建220KV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容量18万KVA(含配套220KV和110KV线路)

2006-2007

广东电网公司

25746

省公司已经立项

新建

鹤山供电局

 

21

110KV输变电工程

新建110KV变电站6座(南洞、双合、龙口、朝阳、大凹、城南,含110KV线路工程)

2006-2010

广东电网公司

18450

未立项

新建

鹤山供电局

 

22

110KV变电站扩建工程

扩建110KV变电站6座(含110KV线路工程)

2006-2010

广东电网公司

7590

未立项

扩建

鹤山供电局

 

23

220KV雁山站扩建工程

扩建#2主变压器,容量18万KVA(不含线路工程)

2008年

广东电网公司

3500

未立项

扩建

鹤山供电局

 

24

第二水厂第二期工程项目

新增制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日

2009-2010

小计

3750

未立项

新建

供水公司

 

企业投资

1200

银行贷款

2550

25

乡镇供水工程二期项目

铺设供水管道全长约40公里,新建、扩建多座加压站,实现双线环状供水,新增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日

2006-2010

小计

3100

未立项

新建

供水公司

 

企业投资

1000

银行贷款

2100

鹤山市“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

                                                                                              单位:万元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

起止年限

投资来源

总投资

项目审批情况

建设

性质

负责单位

备注

五、生产性、服务性工程

26

鸿兴印刷有限公司

建设厂房、办公楼等10万㎡,年产印刷品10万吨

2005-2007

外商投资

50000

已立项

续建

雅瑶镇

 

27

维蒙特(工业)广东有限公司

租赁厂房,年产金属件3万吨

2005-2006

外商投资

13695

已立项

续建

雅瑶镇

 

28

国靖家具有限公司

建设厂房、办公楼、宿舍等 10万㎡,年产桌椅等家具86万件

2006-2007

外商投资

15000

已立项

新建

双合镇

 

29

江门市圣美嘉木业有限公司

建设厂房、宿舍等16797㎡,年产曲木胶合板40万件

2005-2006

民营投资  

6900

已立项

续建

双合镇

 

30

世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厂房、办公楼、食堂等39000㎡,年产数字放声设备25万台,便携式微型计算机15万台,新型电子元器件300万吨,数字照相机60万台,新型打印装置10万台

2005-2007

外商投资

12450

已立项

续建

共和镇

 

31

豪山厨房器具(鹤山)有限公司

建设厂房、办公楼、仓库、宿舍等38000㎡

2006-2007

外商投资

10380

已立项

新建

共和镇

 

32

世运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厂房、宿舍等60000㎡,年产混合集成电路2000万件

2005-2007

外商投资

10375

已立项

续建

共和镇

 

33

鹤山市卡维利亚皮革制造有限公司

占地33亩,建设厂房、宿舍等18000㎡

2006-2007

外商投资

8600

已立项

新建

共和镇

 

34

江门长盛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建设厂房、宿舍等60000㎡,年产200万件不锈钢、五金制品及摩托车配件

2005-2006

民营投资

15400

已立项

续建

共和镇

 

鹤山市“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

                                                                                              单位:万元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

起止年限

投资来源

总投资

项目审批情况

建设

性质

负责单位

备注

五、生产性、服务性工程

35

程海纯天然山泉水有限公司

建设厂房、宿舍等27500㎡,年产700万桶山泉水

2005-2006

民营投资

9800

已立项

续建

宅梧镇

 

36

广东美盈家具实业有限公司

建设厂房、办公楼、宿舍等120000㎡,年产家具33万件

2005-2007

外商投资

10790

已立项

续建

鹤城镇

 

37

鹤山图伯特纺织有限公司

建设8000㎡厂房,2000㎡宿舍,1000㎡办公室,500㎡其他配套设施用房,1000㎡生化污水处理池,年产高档编织物面料360万米

2005-2007

外商投资

14016

已立项

续建

鹤城镇

 

38

鹤山布兰克纺织有限公司

建设15000㎡厂房,3000㎡办公室,2000㎡宿舍,年产高档编织物面料700万米

2005-2007

外商投资

15573

已立项

续建

鹤城镇

 

39

鹤山宝仕纺织有限公司

建设9000㎡厂房,2500㎡宿舍,1000㎡办公室,1000㎡其他配套设施用房,年产高档编织物面料400万米

2005-2007

外商投资

10000

已立项

续建

鹤城镇

 

40

狮王家俱有限公司

建设厂房、宿舍等40000㎡,年产桌椅100万件

2005-2006

民营投资

8300

已立项

续建

沙坪镇

 

41

华悦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建设厂房、宿舍等133880㎡,年产PET瓶、PC瓶3.8亿个,纯净水、蒸馏水20万吨

2005-2010

民营投资

14000

已立项

新建

龙口镇

 

42

瑞安标准件有限公司

建设厂房、宿舍等40000㎡,年产小五金配件200万套

2005-2006

民营投资

10000

已立项

续建

址山镇

 

43

新力汽车装饰有限公司(暂定名称)

建设厂房、宿舍等34500㎡,主要产品:除汽车发动机、车壳、变速箱外的汽车配件

2006-2007

民营投资

22000

未立项

新建

新材料基地办公室

 

鹤山市“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

                                                                                              单位:万元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

起止年限

投资来源

总投资

项目审批情况

建设

性质

负责单位

备注

五、生产性、服务性工程

44

鹤山碧桂园二期工程

规划用地2500亩,建商品住宅800000㎡

2006-2010

企业投资

200000

 

 

碧桂园公司

每年按年度

项目安排

45

大雁山生态旅游区

规划用地6000亩

2006-2010

外商、民营投资

待定

未立项

新建

待定

招商项目

46

古劳水乡湿地公园及湿地人居环境改造

规划范围17160亩(含古劳、双桥、上升、新星四个村委会)

2006-2010

外商、民营投资

3000

未立项

新建

古劳镇    旅游局

招商项目

47

物流中心

占地约195亩,建筑面积15000㎡,建设地点拟在鹤山火车站附近

2007-2008

小计

2000

未立项

新建

汽车总站

 

企业投资

1000

银行贷款

1000

48

蝶映东城

集饮食、文化艺术、休闲娱乐为一体,规划用地49000㎡,建筑面积35900㎡

2006-2007

中外合资

2000

未立项

新建

沙坪房地产有限公司

 

六、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49

325国道鹤山段大修

49.3公里一级公路,沥青、水泥砼路面(含鹤山大道)

2006-2008

在汽车养路费中支

20565

未立项

改造

公路局

 

50

广湛线G325过境公路(黄宝坑至蟠龙)

11.8公里一级公路,水泥砼路面

2009-2010

上级补助及政府专

项资金

10147

未立项

新建

公路局     交通局

 

51

古崖线龙古段(西江大堤至龙口)

8公里一级公路,水泥砼路面

2007-2010

除上级补助外,其

余地方自筹

8600

未立项

新建

公路局     交通局

 

52

新建雁五线

6.64公里二级公路,水泥砼路面

2006-2007

除上级补助外,其

余在摩托车养路费

中支出

2000

已立项

新建

交通局

2005年已立

项,未动工

53

文华路(鹤山大道至火车站)道路工程

道路长4100米,道路、排水、绿化、路灯工程配套建设

2008-2010

上级补助及             市财政资金

6000

未立项

新建

交通局     市政局

 

54

肇珠线沙坪镇过境公路(鹤山大道至木棉岗)

3公里一级公路,水泥砼路面

2009-2010

上级补助及      地方自筹

3000

未立项

新建

交通局    公路局

 

鹤山市“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

                                                                                              单位:万元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

起止年限

投资来源

总投资

项目审批情况

建设

性质

负责单位

备注

六、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55

省道高铜线改造(宅梧—水井)

6公里二级公路,水泥砼路面

2006-2007

在汽车养路费中支

2700

未立项

新建

公路局

 

56

新建隔古线(江沙公路隔朗至古蚕)

3.55公里一级水泥路

2008-2009

摩托车养路费中支

出及上级补助

2500

未立项

新建

交通局

 

57

鹤山市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镇通村、村通村公路路面硬底化改造)

公路总里程294.36公里

2006-2010

上级补助及             市财政资金

12992

未立项

新建

交通局及  各镇政府

 

58

新建文新线(文化路至西江大堤)

3.6公里一级水泥路

2009-2010

上级补助及             市财政资金

4200

未立项

新建

交通局     市政局

 

七、水利工程

59

沙坪水闸除险加固达标工程

中型

2005-2008

小计

3170

已立项

续建

水利局

 

其中:中央、省财

政资金

1427

60

沙坪城区防洪工程   (越楼围加固工程)

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固堤围6.41km(四小至鹤山大道)

2006-2008

省、市财政资金

1901

已报江门

发改局待

新建

水利局

 

61

坦尾电排站重建工程

中型排水站工程,装机1600千瓦

2008-2010

省、市财政资金

2100

未立项

新建

水利局

 

62

“三防”指挥系统工程

建设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决策系统

2006—2010

省、市财政资金

661

已立项

新建

水利局

 

鹤山市“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

                                                                                              单位:万元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

起止年限

投资来源

总投资

项目审批情况

建设

性质

负责单位

备注

八、科教文体及卫生工程

63

鹤山市技术创新中心

包括:新材料、制鞋、制伞三个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产品技术检测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产品推广展示、销售商务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占地20亩

2006-2010

国家、省、市、镇

财政专项资金,企

业投资

3000

未立项

新建

科技局

 

64

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体系

包括: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江门市级工程研究中心6家

2006-2010

国家、省、市财政

专项资金,企业投

2100

未立项

新建

科技局

 

65

新建城区初中学校1所

校园占地面积150亩以上

2006-2008

中央、省、市财政

资金

3000

未立项

新建

教育局

 

66

另址新建市电大

校园占地面积100亩以上

2006-2007

市财政资金

1500

未立项

新建

教育局

 

67

共和中学

校园占地面积150亩,包括教学楼、教师学生宿舍、体育馆、球场、图书馆、食堂等,建筑面积30500㎡

2006-2009

市、镇财政资金和

自筹及赞助

3800

未立项

迁建

共和镇    教育局

 

68

新建市图书馆

建筑面积约8000㎡至10000㎡

2006-2007

中央、省、市财政

资金

2000

未立项

新建

文广新局

 

69

文化广场

用地面积30000㎡,建议将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项目列入其中

2008-2009

待定

待定

未立项

新建

文广新局

 

70

新城区建新体育中心

占地200亩,包括体育馆、广场、足球场、游泳池

2006-2010

市财政资金(争取

省、江门拨款)

15000

未立项

新建

体育局

建议并入体育公园项目一起规划实施

71

妇幼保健院门诊、办公大楼

建筑面积10000㎡

待定

市财政资金

1200

未立项

新建

卫生局

 

鹤山市“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

                                                                                              单位:万元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

起止年限

投资来源

总投资

项目审批情况

建设

性质

负责单位

备注

九、政务工程

72

鹤山市电子政务专网平台及相关应用系统建设

包括行政审批系统、应急指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基础数据库系统、软件正版化等

2006-2010

中央、省、市          财政资金

850

未立项

续建

信息产业局

 

十、公安国防工程

73

110指挥中心及四栋附属办公楼

占地约100亩,建设规模待定

2006年—

上级补助及                 市财政资金

5500

未立项

新建

公安局

 

74

迁建龙口看守所、治安拘留所、戒毒所

占地约130亩,建设规模待定

2006年—

上级补助及                 市财政资金

3000

未立项

新建

公安局

 

75

鹤山市国防大厦及附属设施

位于市行政中心,规划占地20亩,国防大厦拟建6层半,建筑面积约3000㎡,建设附属设施

2006

市财政资金

1000

未立项

新建

武装部

 

76

民兵训练基地及干部寓所

国防大厦配套工程,其中训练基地拟建5层,建筑面积约2000㎡;干部寓所拟建6层,建筑面积约1500㎡;车库、球场、训练场等4000㎡

2007

市财政资金

1000

未立项

新建

武装部

 

十一、其他工程

77

归侨危房改造工程

计划在各侨点划出宅基地,建造整齐划一的新楼房,平均每户面积为60㎡,共35760㎡(约596户)

2006-2007

上级补助及             住户自筹

1966

未立项

新建

双合镇

 

78

古劳镇新行政中心区域建设

土地平整及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规划用地1000亩)

2006-2010

招商引资及自筹

2000

未立项

新建

古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