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鹤山市“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编者按:根据上级和市政府的部署,我市启动了“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现将全市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及区域和专项规划实施情况分期编发,供各级领导和部门参阅。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规划,集约发展,科教创新,生态优先”四大方针,加快推进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十一五”规划至今总体实施情况较好。

  一、主要目标和任务实施情况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在较高位上运行,比“十五”时期10.5%的平均增速明显加快,超过“十一五”规划年均增长13.8%的目标,为“再造一个鹤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目前的完成进度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判断,预计到2010年,“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指标绝大部分都能完成(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见表一)。

  (二)工业生产形势较好。大量企业陆续建成投产,工业生产全面提速,呈现“结构调整优化,经济效益好转,适度重型化步伐加快”的特点。企业素质有所提高,高成长型行业发展较快,其中电子信息业产值从2005年的2.22亿元提高到2007年5.86亿元,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由2005年的99.8%提高到2007年的137%。六大传统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仍是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2008年上半年产值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2%。重工业增速继续领跑于轻工业,2008年上半年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之比为64:36,重工业比重比2005年提高9个百分点。

  (三)“三农”工作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加强,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共改造中低产田6000亩,低产鱼塘4000亩,投入兴修农田水利和防洪排涝工程资金达到8477万元。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一批新农村示范点,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工程建设,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四)服务业发展亮点较多。服务业基本延续“十五”时期以来的发展态势,只保持常规的增长速度,慢于同期的工业增速。但已经蓄势待发,全面发展的端倪已经显露:以外地几大房地产企业同时进驻我市为标志,带动中高端房地产和星级酒店业迅速发展,有效改善城区面貌、人居环境和全市第三产业布局;碧桂园凤凰酒店、银业雁山酒店和腾龙峡漂流等大型服务业设施陆续投入使用。因受工业快速增长的挤压,到目前为止,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与规划目标值(40%)存在较大差距,预计将低于规划目标值2-3个百分点。

  (五)内外源经济并驾齐驱。民营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至2008上半年止,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共有16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51%。民间资本投资活跃,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力量,共吸收各类民营投资项目397项,计划投资额120.09亿元。

  对外经济跃上新台阶。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增速位居江门市前列,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8家,增资企业116家。对外贸易创历史新高,外贸出口持续高速增长,首次突破10亿美元,提前3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六)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正在不断壮大,新增加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民营科技企业8家,专利授权量723件,建成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个。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新增省名牌产品或国家免检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10枚。

  (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双和公路、鹤山公园、325国道鹤山段改造、滨江大道、共和污水处理厂、沙坪人民东路改造、110KV龙口输变电、农村电网改造、沙坪水闸除险加固达标等重点工程建成使用,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尤其是鹤山公园建设,拉开了新城区建设的序幕,提升城区整体形象,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乡镇供水工程二期、共和中学、农村公路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彩虹220KV输变电站、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等工程正在建设中。

  (八)生态环境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进。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关停一批能耗高、污染大、效益差的企业,落实了13家重点污染源企业的在线监控工作。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尚好,单位GDP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不断下降,二氧化硫和COD减排量有所削减,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已经陆续启动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200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5.1%。

  (九)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共新增就业岗位7531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5%以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在2008年上半年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覆盖面从2005年的77.9%提高到2008年的98%,住院报销标准大幅提高。

  (十)构建和谐鹤山取得新进展。积极开展创建“教育强市”活动,已有三个镇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2008年又有5个镇加入创建行列,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普及和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水平,从2007年秋季开始,免收农村学生义务教育费,从 2008年春季开始,免收城镇学生义务教育费,资助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面不断扩大,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至2008年6月底止,全市共有3475户8232人被纳入低保,比2005年增加429户732人,低保标准有所提高。积极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打击犯罪,认真做好信访工作,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文化体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人口计生、林业、档案、粮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良好。

  二、重大项目实施情况

  根据“十一五”规划,我市“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共有十一大类共78项。总体来看,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镇和各有关部门措施推进有力,整体实施情况较好。截至2008年上半年,已经完成的有23项,占总数的29%;正在建设有18项,占总数的23%;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或尚未动工的有37项,占总数的49%(重大项目实施情况见表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区域竞争力落后,横向比较差距大。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市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设想,即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从实践来看,如果GDP没有20%以上、工业没有30%以上的增速,则不能称跨越式发展。从目前规划实施情况来看,我市距离这一目标还比较远,只能说是以渐进式较快的速度发展,与周边城市横向比较,更显得步履蹒跚:在2006年公布的全国百强县排名中,我市首次被挤出百强,而高明却由41位上升到36位;无论是GDP、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高明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正大步流星追赶珠三角发达地区,再次拉大了与我市的差距(见表三)。

  (二)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性转变,传统制造业和轻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难有突破性的进展。以2007年为例,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4.51亿元,纺织业完成21.41亿元,制鞋业完成19.29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5%、9%和8%,而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共完成产值5.86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规划中的新材料产业基本上还是空白。从全市工业体系来看,能够形成“最终产成品”的企业不多,优质、大型企业更少。而近年招商引资、工业投资已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更令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状况开始显现,估计当前实际增长能力已基本接近潜在增长能力,很有可能以2006年为波峰逐渐走低,回落到正常增长水平,但其谷值仍将高于“十五”时期10.5%的平均增速。

  (三)一些约束性指标完成不够理想。“十一五”规划首次明确了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其中,单位GDP能耗要求“十一五”期末下降20%,年均下降4.36%。从实际完成情况来看,2006年和2007年分别比上年下降4.35%和3.45%,后三年工作的难度和压力将非常大。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情况也不理想。由于江门市重新调整核定我市2005年这两项指标的基数(调整后为1577吨和4642吨),我市不单要自行消化新增排放量,还必须分别再削减517吨和422吨。由于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一再推迟工期,各镇除共和外,污水处理设施迟迟未见动工,生活污水处理量有限,影响了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和COD的削减。二氧化硫削减方面,由于我市没有火电、冶炼企业,很难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减排,而靠关停小水泥、小砖厂和企业锅炉加装脱硫设施的减排能力非常有限,完成二氧化硫削减任务十分困难。

  (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最突出的表现,一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大型外资企业创新欲望比较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比较大;而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如制伞、制鞋业,大多以接单加工为主,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研发经费投入很少。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规模不大;缺少核心技术,在全市723件专利授权中,绝大多数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仅为5件。三是企业抓质量、创名牌的意识不够强,全市“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寥寥无几,而浙江省慈溪一个县级市,却分别拥有10个“中国名牌产品”和60枚“中国驰名商标”。

  (五)部分重点项目进展缓慢。除个别项目确因政策调整而不能实施外,还有近一半项目迟迟没有动工或仅停留在前期工作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地方财力有限,一些项目建设时机尚未成熟,在“十一五”期间没办法实施,财政性资金项目进展普遍不理想;个别生产性项目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土地供应和银行信贷从紧,导致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一些项目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加大,影响工程的开展;一些建设单位对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及早作考虑或创造有利条件积极争取早日开工。

  (六)生产要素约束日益增大。“十一五”规划以来,国家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对土地的管理越来越严格,电力供应紧张、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外贸出口政策频繁调整等因素对我市以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为主的大多数行业造成较大的影响。

  (七)投资环境仍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硬环境上,址山、共和、鹤城、龙口等镇自来水供应不足,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主要园区的道路、电力和通讯设施配套不够完善,跟不上发展需要;二是软环境上,部分垄断行业和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不强,办事程序繁琐,灵活性不足,收费又高又多,影响投资环境。

  (八)构建和谐社会任务艰巨。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处理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一些长期存在的难题,如部分群众尤其是山区群众生活困难、困难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难、因病返贫和因病致贫现象突出等问题一时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社会治安形势还较为严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任务艰巨;区域统筹工作有待加强,宅梧、双合两个山区镇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缓慢。

  四、做好“十一五”规划后期工作的建议

  目前,与制定“十一五”规划时的发展环境相比,国内外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国际环境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需求继续减弱,国际大宗商品如原油、粮食等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胀压力加大。从国内环境来看,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等多方面问题,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外贸政策调整,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越来越严格。这些复杂因素叠加,使风险和困难进一步加大,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增多,完成规划目标任务艰巨。“十一五”规划时间已经过半,为确保规划目标能够顺利完成,在余下的两年多时间里,要针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加以解决。为此,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现阶段,工业化仍然是我市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原动力。要坚持以工业为主导,通过走新型工业化路子,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业化带动第三产业,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同时,要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污染减排和节能降耗密切联系起来,努力找到一条经济快速发展、环境得到保护、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路子。为此,一是要坚持优势产业带动的策略,根据我市现有的产业基础,注重引进相关联的大型优质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和集聚效应的形成,通过大型、重点产业项目,推动全市产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争取用较短时间实现工业总量和质量的快速提升。二是要大力扶持高成长型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以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零配件等产业为重点,及早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措施。当前,尤其要因势利导,抓住国家推广“绿色、环保、节能”照明的契机,充分利用银雨、广明源、世逸电子等企业,通过产品纵向发展,壮大LED照明、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设备等产业规模;通过企业横向联系,以商引商,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知名企业的合作联系,吸引其前来我市投资材料、设计、设备、检测等配套产业,努力争取在“十一五”期末将光电子产业打造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三是要乘势而上大力发展服务业。这是降低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最为有效的方法,也是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积极利用我市交通、区位和自然环境的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以房地产、物流为中心的服务业,将我市打造成为广佛都市圈的后花园和大西南的物流中心,2008年完成鹤山火车站物流中心的规划编制工作,启动我市滨江新区的规划和建设。

  (二)搞好重点园区建设。鹤山工业城是我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中心区域,也是“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由于种种原因,工业城建设进展缓慢,一些已经签约的项目未能按时动工建设。要根据省利用园地、山坡地开发补充耕地的政策导向,想方设法理顺工业城建设用地问题,全市用地指标也应相对集中地向其倾斜。同时要认真吸取现时一些园区粗放式发展的经验教训,高起点规划建设好工业城,从产业选择、投资强度、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及早制定规划,努力提高园区的效益,使其成为赢在起跑线上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同时,因应325国道复线规划建设,及早研究公路沿线相关区域工业园区的规划,做好土地预控,规划园区的发展定位。

  (三)积极扶持内外源经济发展。内外源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当前,要着重抓好引导外资企业转型升级工作,提高产品档次,鼓励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扩大一般贸易出口规模。继续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一是切实营造创业的良好环境,加强创业指导培训,及时提供创业信息,做好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市场形势、项目规划等方面的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减少创业的盲目性和风险性;二是大力发展民营高新技术产业,引导有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引进技术和人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办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大新城市中心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明晰布局,突出特色,早日拉开城区骨架,争取在“十一五”期末形成雏形;二是高起点建设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积极协助和搞好325国道复线、广珠铁路、江肇高速公路、佛开高速扩建等重大道路规划建设,抓紧搞好雁五线、高铜线改造和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密切关注珠三角城际轻轨和南沙铁路支线在我市的走向,争取有利的规划方案;三是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尽快启动各镇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网工程建设,确保到2009年年底前,址山、雅瑶、龙口、古劳、桃源、鹤城的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使用;四是搞好重要河流的治污工作,用3-5年时间完成全市境内13条主要河流的综合整治,其中要高标准搞好沙坪河流域的综合整治;五是做好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搞好水厂二期扩建和彩虹输变电站等工程建设。

  (五)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项目是规划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关系民生的项目,更要引起足够重视,想方设法确保顺利建设。一是要针对规划中的一些重点项目进展不够理想的状况,进一步加强评估分析,明确项目建设可行性,或及时作出调整。二是加强协调和服务,提高市重点项目协调领导小组运作效率,设法解决重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管理。有不少生产性重点项目,其实际生产能力和效益远远未达到当初的设计,要加强投资引导和搞好配套服务,尽力为项目建设提供最大的便利,力促重点项目能够早日投产达产。

  (六)大力推进体制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解放思想为推动力,以体制创新为抓手和突破口,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学习先进地区敢为人先的敢创敢干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一是大胆提拔使用人才,将一些年富力强、思想解放、具有创新观念的人才推上一线领导岗位,提升领导班子整体活力和工作冲劲,更多地派出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学习新观念、好经验。二是规范政府职能,按照“小政府、大服务、强指导”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行政决策制度,切实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为投资者和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多出台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提高利用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加强宏观调控和区域统筹,制定应对措施,破解发展困局。重点要配合国家和省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重新谋划我市国土空间布局,划分多个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功能区,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争取在2009年完成全市功能区的规划编制工作,为“十二五”规划打好基础。

  (七)积极实施各项民心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物为中心转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十一五”规划不同于以往五年计划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以关注民生为切入点,积极实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各项民心工程,加大投入,抓好落实,重点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关心弱势群体,努力使每个人都享有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福利。

  通过“十一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既要在横比中看到差距,更要在纵比中增强信心。虽然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发展的机遇和条件仍很多。我市产业基础比较牢固,经济基本面较好,具有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可能。我们要乘势而上,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牢牢掌握主动权,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