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十一五”期间鹤山市经济发展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十一五”期间鹤山市经济发展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工业总量提升   企业规模壮大

——“十一五”鹤山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鹤山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体发展喜人,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390.43亿元,年均增长21.83%;工业增加值达82.08亿元,年均增长17.26%规模以上工业实力增强,企业规模逐年壮大

 

一、发展状况

 

(一)工业总量增强,生产持续快速增长

截止到2010年,鹤山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5家,比2005年增加8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90.43亿元,2005年相比增加244.99亿元(附图1);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1.24万人,与2005年相比增加1.64万人,完成工业增加值82.08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加45.06亿元(附图2)。

 

1

 

2

 

 

(二)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大中型企业规模增多。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大中型企业57户,比2005年增加9户。二是小型企业数量增长快。全市有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348户,比2005年增加75户,年均增长5%。户均增加值也由2005年的1153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026万元,其中小型企业的户均增加值由679万元增加到1128万元,大中型企业的户均增加值由6117万元增加到7516万元。

 

(三)“二新”产业逐年壮大

 

2006年到2010年,曾在鹤山市工业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纺织业,已从2008年逐渐“退位”,行业产值比重从2006年的12.2%,退减到5.2%。在“十一五”期间提倡发展的“五新产业(新材料、新光源、新医药、新装备、新能源)”中,全市的新材料(归类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新光源(分别归类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和通讯设备计算机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所在的行业产值比重稳步上升,其余四大行业产值比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曲线式下滑(附图3)。

 

3

 

 

 

 

[NextPage]

 

(四)电耗比重逐年提高

 

每一个企业的正常运作离不开能耗,工业企业的能耗包括煤、油、气、电等几大品种。从2006年到2010年,鹤山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清洁能源的消费量逐渐增多,电耗比重随着煤耗比重的下降而不断攀升(附图4)。

 

4

 

(五)工业循环经济深入开展

 

鹤山市在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企业的循环经济建设。一是在全市范围坚决整治一些高耗能而低产出企业。在2009111日前,两家高耗能的水泥企业,已按要求关闭拆除机立窑生产线和烟囱。二是利用节能研发资金重点推广扶持企业,促进节能技术的转化和环保产品的产业化。如建资化工有限公司“余热余压利用工程及区域热电联产”项目,获得2008年省节能专项奖励资金120万元;金益铜业有限公司“废黄铜的综合回收利用及深加工”项目,获得省节能专项补助资金60万元。三是大力支持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重大节能项目建设和环保节能产品、产业的发展。如丽得电子有限公司“LED芯片制造技术研制开发”;广明源照明电器有限公司“金属卤化物节能灯技术研制开发”;广东汉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太阳能热水器恒温混水器”等5个节能技术、产品项目,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六)大型企业实力进一步凸显

 

2005年末,鹤山市全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25家。到“十一五”末,全市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了81家,比“十五”末增加56家;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数由“十五”末的2家发展到4家,工业总产值也从原来的21.55亿元增加到79.1亿元;截至“十一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个数达到405家(按原标准),比“十五”末净增 84家。由此可见,“十一五”期间,鹤山市规模以上工业无论从个数和规模等方面都得到迅猛发展。

 

 

[NextPage]

 

二、“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鹤山市在“十一五”发展过程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一些尚需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有待加快

 

五年间,鹤山市工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总体看,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规划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全市工业经济总体上仍偏重于对自然资源的初加工,产品基本属于产业链分工的低端,普遍不具备市场竞争的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迟缓、规模偏小,传统产业多,低加工业比重大。

 

(二)工业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

 

从总体看,全市工业仍在较大程度上沿袭着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的粗放式增长方式,以消耗换取增长、以行业扩张代替结构调整,以规模扩张代替产业升级,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三)工业经济运行受要素约束影响突出

 

集中反映在自然资源及能源利用等方面。一是在土地方面,由于用地指标的限制,全市可供开发建设的用地在“十二五”时期将面临严峻挑战;二是在电力方面,一边是工业企业用电量越来越大,另一边是用电紧张,部分企业在用电高峰期不能正常生产或满负荷生产。同时,随着运输成本、劳动力及商务成本的提高等因素也对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NextPage]

 三、发展工业的建议

 

 (一)加强引导,规划发展

 

实行产业指导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分析和通报市场、投资、产能和国家产业政策等情况,正确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和经营行为。制定重点工业行业的发展规划,重点在空间布局、建设配套条件等方面加以规划引导。抓紧制定和完善关于行业准入的技术、质量、环保、安全、能耗等准入标准,运用准入标准指导企业技术进步,抑制低水平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二)突出重点,以强带小

 

强力推进项目与资本的对接,加快以强带小的步伐。

 

1、立足大企业。优选实力较强,对行业发展有带动作用,对市场有导向作用的大中型企业,通过实施对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的重点项目,建设发展为具有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调整结构和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同时,带动发展一批科技型、配套型、服务型的中小企业,形成群体竞争优势。对于重大工业项目要形成“规划储备一批、前期工作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良性工作机制。

 

2、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一是严格执行能耗、物耗、环保、土地、生态、安全等有关标准,对新上项目进行备案或核准;同时,督促现有还达不到市场准入条件的企业,通过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及装备,逐步改造,直至达到标准。二是大力推广节能降耗、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进原材料企业发展余热发电、热电联产、废物回收、废渣加工、重复用水改造。三是以全面推选清洁生产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探索不同类型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营方式。

 

3、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审批程序。二是大力降低商务成本。整合土地资源,全力保证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的及时需求;支持条件具备的骨干企业建设热电联产和余热发电项目。三是加强职业培训,为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的企业经营人才和高技能工人。四是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商会、咨询机构、会计和律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发挥其沟通协调、信息服务、法律顾问、行业自律等职能,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

 

4、加强组织协调。建议市委、市政府牵头做好关系全市工业发展大局的重大决策。建立区域协作机制,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在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整合等工作中加强对接,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说明:以上数据均取自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