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委编办党支部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要求,发挥组织优势,创新方式方法,构建“五维课堂”,通过做实红色信念“理论课堂”、做优红色基地“实境课堂”、做活红色经典“掌上课堂”、做亮红色阵地“活动课堂”、做好红色惠民“实践课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心里走、往深处做、往实处行。
学深悟透,做实红色信念“理论课堂”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史明理,思想先行。市委编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四本指定书目为重要学习资料,开展“八个一”活动,即“每天一小时一本书”,组织党员干部坚持每天至少自学一小时一本党史学习教育书籍;“每周一专题一信息”,每周围绕主题组织专题学习并撰写学习教育信息;“每月一活动一素材”,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理论课,邀请优质师资,以《党的创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与历史经验》为主题开展授课;提炼亮点编写工作素材;“每季一实事一小结”,通过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方案》,形成办实事项目清单,季度式逐一“对账销账”,用心用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个人及集体做好学习小结。
以景引学,做优红色基地“实境课堂”
雅瑶昆东宋氏大宗祠,于清顺治十五年兴建,至今有300多年历史,为三进夹两天井砖木结构,是鹤山最早的中共支部成立旧址,也是五邑地区党员初心出发之地。市委编办用好用活本土红色教育资源鲜活教材,深度挖掘实物、实景、实例、实事,开展“七个一”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即“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先烈、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回顾峥嵘岁月、感悟革命精神,启迪思考、触及心灵,让党性教育入脑入心。通过学习丘鉴志、陈式熹、彭刚侠、王度慈等鹤山老一辈党员的先进事迹,致敬革命英雄、接受革命洗礼,引导广大党员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汲取红色动能。
线上发力,做活红色经典 “掌上课堂”
市委编办不断创新党史学习载体和学习方式,运用网络新媒体,党员干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打造党史学习主阵地:依托“学习强国”、“有声图书馆”、“鹤山先锋”网络平台加强线上学习,做到“党史百年·天天读”、“党史故事·天天听”、“党史知识·天天学”;读好《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书籍,及时通过“最鹤山”、“粤政易”平台学习全市各级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动态和特色做法,使党史学习教育实现“全覆盖”,在时间上实现“全渗透”,在空间上实现“全方位”,积极推动党员干部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自学,营造“处处有课堂、时时被熏陶、人人受教育”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
寓教于悟,做亮红色阵地“活动课堂”
在市委编办召开的党建工作会议上,全体党员干部齐声歌唱《歌唱祖国》和《我的中国心》,大声诵读《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内容,党员干部用洪亮的歌声、真挚的情感、铿锵有力的诵读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无限热爱。现场振奋人心、士气高涨、歌声激昂,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风采。市委编办党支部还用好学习主阵地,丰富形式内容,创新载体设计,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教育活动,把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诵红色诗词、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上红色党课“六红”活动相结合,并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激励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与推进我市机构编制事业砥砺奋斗实践相融合。
融会贯通,做好红色惠民“实践课堂”
市委编办分线上线下“两步走”,摸清群众需求,提供贴心服务。依托“鹤山先锋”平台线上“问需”,同步线下实地落户与社区对接、与楼长面对面、与群众心对心“问难”,积极认领“民生微心愿”项目,主动对接包括医疗救助、基本生活帮扶、清理老旧楼宇卫生死角等义工服务,突破了传统的“部门直接配餐”的思路,实行“群众点餐,部门送餐”的服务方式。截止5月中旬,已通过第一期的爱心募捐筹集资金1400元为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农村低保户等“圆愿”;聚焦群众“出行难”、“过路险”问题,牵头联系相关职能部门,改造交通要道出入口花圃,确保交通安全、畅顺;发动党员义工清理多处卫生黑点,让一批群众的“急难事”得到“第一时间”的响应!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