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大召开
丘麦
石库门中说大同,探寻马列路迷蒙。
工农运动心弥壮,志士奔忙步向东。
为国为民谁为己,成人成事几成功。
锤镰挥起红潮急,席卷江南是暴风。
书法:关心彦(昆仑中学) 指导老师:宋婉贞
大事件背景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此后,工人运动逐渐恢复,农民运动日益兴起,全国革命形势迅速高涨,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
但是,国共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在波澜壮阔的大革命洪流中也潜伏着令人不安的暗流。1924年6月,国民党内的右派分子邓泽如、张继、谢持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弹劾共产党案》,声称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于本党之生存发展,有重大妨害”,“绝对不宜党中有党”。8月,张继等又抛出所谓《护党宣言》,诬蔑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目的是消灭国民党。
中共四大会址(岳长斌绘)
面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中共中央于7月1日发出党内通告,要求各级党组织坚决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活动。陈独秀、恽代英、瞿秋白、蔡和森等连续发表文章,痛斥国民党右派违背国民党一大政纲、破坏革命队伍内部团结的反动言行。此时,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重要问题是:在这场日益高涨的大革命浪潮中,共产党人是应当在国民党的旗帜下为了国民革命运动去组织中国工人、农民以及青年,还是应当由共产党直接去组织群众?
为了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回答党所面临的许多新问题,1925年1月11日—22日,在上海虹口淞沪铁路旁的一座石库门建筑里(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秘密召开(注: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建党初期,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过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分别为一大、二大、四大)。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名代表,代表着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陈独秀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
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
大会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新当选的中央执行委员共9人: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候补执行委员5人: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堂。在随后举行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委员,以上5人组成中央局。
为期12天的会议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涌动着令人振奋的春潮。中共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大会通过了11个议决案,首创性地提出3个理论: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要掌握民主革命运动的领导权;第一次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第一次将党的基本组织由“组”改为“支部”,规定“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个支部”,成为党重视并加强支部建设的历史起点,至今支部、基本组织等概念仍在沿用。同时,将党的最高领导人由委员长改称为“总书记”,各级党的领导人称为“书记”,这一称呼沿袭至今。
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来临了。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