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
丘麦
风卷云驰播火忙,羊城六月盼晨光。
红楼振臂乾坤动,国共联盟意志强。
纲领达成担道义,宣言发出即文章。
东山口上传真理,英特纳雄尽举觞。
书法:黄梓芸(昆仑中学) 指导老师:宋婉贞
大事件背景
1923年6月12日—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省广州东山口一座砖红色洋楼内(现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3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这次会议正确评估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中共三大的召开,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共三大会址旧貌
大会的主要议程有三项:一、讨论党纲草案;二、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三、选举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陈独秀在报告中,着重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决定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依据和过程。代表们就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经过讨论,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指示,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
这些文件的中心思想是,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文件还规定了要保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的一些原则。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大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王荷波、毛泽东、朱少连、项英、罗章龙等9人为中央委员,邓培、张连光、徐梅坤、李汉俊、邓中夏5人为候补中央委员,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后由于谭调职,改为王荷波)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担任会计,负责中央日常工作。
党的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则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扬民主,在分析中国社会矛盾和明确中国革命性质的基础上,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党的三大之后,国共关系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1月20日—30日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中共三大,是中国共产党唯一一次在我省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共三大极富开创精神,在党史上共开创了“八个首次”:首次修订党的章程;首次制定《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首次制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通过党史上第一部《农民问题决议案》;首次在党代会闭幕式上唱《国际歌》;中共三大是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唯一一次共同出席的党代会;是李大钊唯一一次参加过的党代会;毛泽东同志首次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层。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