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的10省区受到表扬激励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和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言人介绍2018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夏更生介绍了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有关情况,并就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为基层减负、正向激励措施、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效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夏更生介绍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有关情况↓↓↓

2018年脱贫攻坚取得新的显著成效

  • 年度减贫任务全面完成

    全国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386万人,连续6年减贫1千万人以上,各省均完成了年度减贫任务。全国283个县脱贫摘帽。

  • 深度贫困地区减贫明显提速

    “三区三州”贫困人口减少13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6.4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高3.3个百分点。

  • “两不愁”总体实现,“三保障”明显加强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71元,增幅连续6年高于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高1.8个百分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总体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明显加强。


对综合评价好的10省区进行表扬激励

  • 10个省区综合评价好

    考核结果显示,河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西藏、宁夏、新疆等10个省区为综合评价好的省份。

  • 10个省区共同特点“三实一少”

    第一,坚持目标标准和精准方略,做到了扶贫工作务实;第二,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总体到位,脱贫过程比较扎实;第三,识别准确率、退出准确率、群众满意度比较好,脱贫结果真实。第四,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比较少,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 4项表扬激励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对2018年综合评价好的省份进行表扬激励。一是由中办、国办印发考核情况通报,对综合评价好的10个省区给予表扬;二是对综合评价好的10个省区在2019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中各奖励4亿元,用于支持脱贫攻坚工作;三是考核结果送中央组织部,作为对各地主要负责同志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四是加强综合评价好的省份经验典型的宣传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019年把最严格的考核评估进行到底

  • 2019年,全国计划再减少1000万以上贫困人口,33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我们将继续坚持目标标准,把最严格的考核评估进行到底,强化正向激励引导,坚定信心、尽锐出战,确保到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媒体提问环节,夏更生这样解答↓↓↓

新华社记者:

考核评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是怎么样组织实施的?在脱贫攻坚工作当中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考核评估主要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


开展考核评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也是重大机制创新。这些年,在推动脱贫攻坚、朝着既定目标迈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指挥棒作用

通过考核使脱贫攻坚沿着正确的方向,朝着打赢的目标迈进。同时,考核指挥棒的指向,随着脱贫攻坚的进程和每年中央确定的工作重点,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这些年考核过程看,2016年中央部署开展脱贫攻坚,主要考核精准识别、精准帮扶,还有群众满意度等方面。2017年与时俱进地增加了“三个落实”,即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的考核。对2018年的考核,增加了深度贫困地区的考核和已经脱贫摘帽县的考核。


质检仪作用

脱贫攻坚的质量怎么样、成色怎么样,要通过一系列的标准、程序、方法来验证。


推进器作用

脱贫攻坚有既定的时间节点,各地是不是按照中央确定的节点有序推进,既要防止“急躁症”,也要防止“拖延症”,引导地方有节奏、有步骤、高质量地来推进。


温度计作用

感知老百姓、贫困群众对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对党的这些帮扶政策是否满意,是否落实到位,通过我们的考核,如果出现不满意,我们找出问题,进行整改,来解决这些问题。


考核按照“三个结合”来开展综合评价,一是年终考核和平时情况相结合。二是第三方评估与部门数据相结合。三是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相结合,防止以分论英雄、防止一考定终身。


人民日报记者:

今年3月,中办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请问夏主任,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尤其是考核评估中是怎么样贯彻落实的?

扶贫领域六项措施落实基层减负


党中央把2019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3月份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国务院扶贫办落实中央关于对基层减负的通知,采取了六个方面的措施,三个规范、一个精简、一个改进、一个加强。


规范填表报数

每年年底只组织开展一次全国扶贫建档立卡数据填报,其他时间都是自行采集,不要求层级填报报数。


规范考核评估

每年统一开展一次脱贫攻坚的成效考核,优化方式,简化程序。


规范督查巡查

每年集中组织一次对中西部22个省(区、市)脱贫攻坚的督查巡查,而且这个督查巡察是在各个省的集中整改之后,在整改期内让大家集中精力,防止分散精力,这边应付你督查巡查,那边自己抓整改。同时要求地方减少层层督查和变相督查,留出足够时间,让基层集中攻坚、集中整改。


精简文件会议

2019年办本级发文数量控制在50件内,每份文件要求不超过5000字,会议只减不增,尽可能采取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


改进调查研究

要确定主题,立足于解决问题、宣讲政策、总结经验,禁止层层陪同。


加大暗访力度

直接下去发现问题、纠正问题。


考核评估方面六项措施落实基层减负


考核评估方面,我们采取“一统筹、四减少、一提高”的措施,打好减负组合拳。


统筹脱贫攻坚考核

把往年分散的几个考核统筹整合在脱贫攻坚考核,“三合一”,将现行的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考核等3项考核,整合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1项,减少考核频次,提高考核效率。


减少报告报送

省级党委和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的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即作为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的总结报告,抄送扶贫领导小组即可,不需再专门报送。


减少抽查县数量

省际交叉考核和第三方评估的抽查县,分别由每省平均5个减少到4个,其中深度贫困县、贫困县、非贫困县和脱贫摘帽县各1个。抽查县总数比去年减少11.7%。省际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抽查的县,原则上不重复,减轻基层负担。


减少考核评估人员规模

在减少抽查县数量、提高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上,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考评人员比去年减少了21%,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减轻基层接待压力和工作负担。


减少填表报数

所有考核数据从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中提取或由考核评估人员自行采集,没有让乡村填表报数,少查档案资料。


提高考核评估信息化水平

今年专门开发了脱贫攻坚考核评估软件系统,与全国扶贫开发系统对接、数据共享,确保考核评估减负不降质量。



光明日报记者:

请问除了每年一度的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制外,在日常工作中有没有其他的正向激励措施,来更好地调动广大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个方面关心关爱基层扶贫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干部十分关心,强调指出要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牺牲者流芳,激励他们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工作。从日常情况看,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绝大多数牢记使命重托,用自己的辛苦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有的长时间超负荷运转,有的没有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到2018年底,全国已经有662名基层扶贫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消除贫困的战争,涌现出了这么多英雄,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同时我们也应该尽量减少这种牺牲,更多地关心关爱广大基层扶贫干部。我们主要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


政治上关心

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承担政治任务的同志,我们要在政治上给予关心。从国家层面,我们建立了国家扶贫荣誉制度,组织开展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和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全国脱贫攻坚奖包括奋进奖、贡献奖、奉献奖、创新奖和组织创新奖,涵盖脱贫攻坚各类主体。全国脱贫攻坚奖已经连续评了三年,今年是第四年了,我们把全国一些优秀的组织和个人评选出来,既是让大家学有榜样,也是在全社会营造扶贫光荣、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另外,政治上关心,还体现在从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表现优秀者优先提拔重用。


工作上支持

确保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干事有平台,即为干部提供重要工作舞台,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既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又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确保经费有保障,即各级各部门充分保障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确保能力有提升,即通过开展大规模、系统性的干部培训,提高基层一线干部做群众工作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生活上帮助

为基层扶贫干部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落实应享受的各项待遇和补贴,注重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人文关怀,对因公负伤的做好救治康复工作,对因公牺牲的做好家属优抚工作。更为重要的,派出单位和县、乡镇党委政府,要做好基层扶贫干部经常性的思想工作。因为扶贫一线工作确实压力非常大,要进行一些心理的疏导。


在这方面,全国各地都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很多省份相继出台了“关心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政策文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也把一些省市县的好的文件、好的规定在全国进行转发,让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比如,四川省规定,对脱贫攻坚一线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在提拔任用、交流重用、职级晋升、公务员遴选时,优选予以考虑。由财政部门统筹安排资金,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建立意外伤害和特殊疾病医疗保险保障基金。对因公牺牲或病故的扶贫一线干部,按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家属发放一次性抚恤金,并对其家属就医、子女就学和参加招录入伍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对家庭困难的,给予临时救助。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相关措施的落实力度,加大对扶贫干部的关心激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油鼓劲。


经济日报记者:

请问扶贫办夏主任,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考核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的话,就是对党和人民的不负责任,这几年通过较真碰硬抓整改,都产生了哪些效果?

较真碰硬抓整改产生四个方面的效果


脱贫攻坚考核,发现问题是第一步,最根本的是通过考核来解决问题。这几年考核较真碰硬,通过较真促认真,通过碰硬求过硬,不断提高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应该说这几年考核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党中央也给予充分肯定,地方也认账,老百姓也认可,满意度和获得感也比较高。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质量明显提升

第三方评估连续四年数据显示,抽查发现错评、漏评和错退等问题户的数量,由2015年的803户、2016年的527户、2017年的412户,大幅下降到2018年的41户。2018年中西部22省区市识别准确率、退出准确率均超过98%。建档立卡数据显示,2016年有返贫人口68.4万人,2017年下降为20.8万人,2018年进一步下降到5.8万人,返贫人数逐年减少,质量明显提高。第三方评估抽查2014-2017年脱贫户7538户中,仅发现8户因病因灾等返贫;抽查的164户返贫户中,仅1户因帮扶不实、脱贫不稳导致返贫。


“急躁症”“拖延症”等得到有效纠正

影响脱贫攻坚进程的“急躁症”“拖延症”等得到有效纠正,各地通过调整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脱贫计划趋于合理。


问题整改总体到位

“三保障”未实现就宣布脱贫、按指标不按标准退出、投入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整改总体到位。第三方评估数据显示,99.92%的脱贫户和非建档立卡户住房安全有保障。


基层干部攻坚能力明显提升

基层干部想干不会干、帮扶供需错位等问题,通过培训、轮训等措施,攻坚能力明显提升。层层检查评估、频繁填表报数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治理初见成效。


总的来说,通过考核,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一步一步地向前推,使质量、进度和成色不断提高、不断改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决定性成就。2019年是攻坚克难之年,是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关键之年,现在离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我们要一鼓作气,越战越勇,尽锐出战,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把考核和督查巡查、问题整改结合起来,高质量推动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