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情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近年来,址山镇结合基层实际,不断强化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选调生们将专业知识、多方资源与农村实际深度结合,实现了自身成长成才与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以排头兵的姿态和行动让“驻村”更“助村”。
摸清一遍经济“家底”
在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中,“00后”选调生廖乃弘面对任务重、普查单位多的挑战,他深入市场、商铺、夜市入户普查,找遍电商微商、直播带货等“两新”主体,力求做到摸清“家底”、颗粒归仓。在这个过程中,他耐心解答群众疑虑,赢得群众信任,高质量完成268家单位及1070家个体户的清查普查,并顺利完成江门、鹤山两级检查工作6次,于7月荣获“江门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指导员先锋”称号,展现出蓬勃向上的朝气与务实态度。
担当一项实事工程
“驻村就要实实在在地解决一批群众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事项”。两年来选调生陈美霞足迹踏遍禾南村,在收集到村民面临新能源电动车充电难问题后,迅速摸清情况并向村“两委”汇报,并建议在村内增设充电桩。最终,禾南村采取与充电桩商家合作的方式在禾南文化广场上安装充电桩1个,现已投入使用,不仅解决村民充电难题,还为村集体带来每年约2万元的收入,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走出一条致富道路
“联农带农,强村富民”,驻村选调生吴向阳深深体会到村集体经济薄弱是村集体发展的掣肘。在址山镇谋划成立强村富民公司后,他积极投入到强村富民公司的筹建工作,运用专业财务知识,研究相关法律文件,与市监部门和公司股东沟通,协助制定《企业章程》《利润分配方案》等,耐心指导合作农户掌握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
强村富民公司成立以来,他积极联系,推动“直播卖货”,进一步打响址山特色农业品牌。目前,强村富民公司已顺利投入运营,均利月达约2万元。
关注一群弱势群体
为提升昆中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选调生刘志云积极投入到爱老敬老活动,协助做好老年人名册和情况统计,逐门逐户走访。她与老人亲切交谈,详细了解老人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并做好细致记录;与村委会干部一起为老人送上大米、油等慰问品;多次联合镇“双百”社工为独居老人提供服务,深受村民喜爱,被亲切称为“小刘同志”。刘志云说道,“看到老人开心笑容,觉得付出值得,老年人都是社会的宝藏。”
开展一场调查研究
驻东溪村选调生吴梓斌运用自身专业背景知识,在认真思考后,提出东溪村应发挥自有优势,做到产业兴村、地尽其利的发展思路。他深入调研土地资源发展状况,积极参与“工改工”项目,搜集整理低效产业用地数据和村民对已有的“三旧”改造项目的看法;着重分析制约产业发展的土地因素,针对用地问题,从企业创新生产方式、品牌培植等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形成《鹤山市址山镇东溪村综合情况报告》,为东溪村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与一次入户宣讲
驻昆华村选调生黄锐在市场监管部门推出“个转企”“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放心消费单位”等惠企政策时,第一时间向昆华村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宣讲政策,详细解释办理条件、流程和材料,将复杂条款转化为企业能够理解和运用的实际建议。黄锐手把手指导,成功助力8家个体户转型升级为企业,13家个体户成功申报“名特优新”,10家商户成为放心消费单位。
组织一场环境整治
刚入云中村,驻村选调生李嘉良便被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所吸引。发现云乡革命历史文化公园环境需改善后,他向村委建议并推动“清杂草、除隐患、优环境”攻坚行动,提升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在村“两委”支持下,李嘉良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汇聚多方力量清除杂草、擦拭雕塑、打扫垃圾,对云中村进行美化升级。
褪去“书生气”,乐闻“泥土香”。址山镇青年选调生们将起而行之,察民情、办实事、求实效,在基层一线勇挑重担,在层层历练中筑牢成长基石,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址山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