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背景
2019年4月,为顺应新的发展形势和需求,促进鹤山市江门北站功能升级优化,按照鹤山市政府有关工作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规规范要求,鹤山市政府启动编制《江门北站及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以《鹤山市总体规划(2018-2035)及北部板块总体统筹规划》(在编)(以下简称“总规”)为指导,结合鹤山市的发展需求、江门北站及周边的功能特点与环境特征,对定位、功能、布局等进行优化调整,详细规定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为规范城市建设行为提供法治平台,并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导。
二、规划范围及现状
1、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鹤山市城区,东至鹤山大道,西至青文珠江村排水沟渠,南至江肇高速,北至龙口大道,共计面积约233.66公顷。
2、现状特征
规划片区内地势较为平坦,局部地形高差较大,中部有一坑塘,南部有水塘集中分布,西侧有青文珠江村排水沟渠,南侧有桃源河穿过,生态环境良好。
现状整体开发情况为:规划区现状用地以农林用地、工业用地、村庄用地为主,有少量公用设施用地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木棉岗村、水柳村、珠江村集中分布在规划区的北部与西部,广珠铁路穿片区而过;规划区内有江门北站货运站场、220kV鹤山变电站、莺朗工业区、广胜石材城等已建成项目;规划区内主干路网基本已形成系统,有疏港大道、龙口大道及鹤山大道,区内各功能片区之间联系不紧密,道路网结构有待完善。
三、规划内容
1、功能定位
辐射珠西乃至全国的综合物流枢纽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区域重要物流枢纽的核心起步区。
2、发展目标
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以江门北站建设为契机,依托国际陆港项目的启动,建设集铁路客货运、轻轨、公交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地将片区打造成为物流产业新城的核心示范区,成为新城的发展引擎。
3、人口和用地规模
预测规划区人口规模3.16万人,总用地规模为233.66公顷。
4、用地规划布局
根据规划区的功能定位,在尊重现状建设条件以及相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对规划结构和用地布局进行完善,合理安排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绿地系统、商业服务及市政设施等用地,带动江门北站及周边地区的功能优化和转型升级,提升环境品质,使片区焕发新的活力。规划区城乡总用地233.66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206.83公顷,村庄建设用地12.89公顷,铁路用地9.37公顷,区域公用设施用地1.79公顷,非建设用地2.78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商业新型产业混合用地、新型产业用地、一类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
四、交通系统规划
1、道路结构
构建“两横两纵”主干路系统和“十字”次干路系统,满足片区内部交通通行需求。“两横两纵”为龙口大道、新平路、鹤山大道、疏港大道;“十字”为规划七路、规划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现状道路、规划用地功能及道路网调整完善内部支路,形成本次规划路网,满足片区内部各方向联系。
2、道路系统分级
规划区内道路主要分为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三个等级。主干路采用四幅路断面,断面宽度为60米,次干路采用单幅路及三幅路断面,断面宽度为30-40米,支路采用单幅路断面,断面宽度为15-24米。
3.交通设施
规划公交枢纽站1处,位于江门北站客运站场南侧,占地面积0.70公顷;
规划社会停车场2处,为了集约用地,1处与江门北站客运站场综合考虑;1处位于位新平路南侧、广珠铁路以东,占地面积0.99公顷;
规划公共交通场站1处,位于客运站场东北,占地面积1.01公顷。
五、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3处加油站;
市政公用设施:1处220kV变电站,1处110kV变电站,1座垃圾转运站,1座消防站,10处公厕;
交通基础设施:1处公交枢纽,2处社会停车场;
商业设施:围绕高铁客运站,布置商业、商务设施。
六、地块控制指标
为便于对规划地块的开发建设进行控制,同时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参照《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将规划区用地划分为若干规划单元和规划地块。规划地块编码采用三级编码,即由“规划编制区代码——规划单元代码——规划地块代码”组成。本规划区代码用字母“JMB”表示,代表江门北站片区;规划单元代码和规划地块代码则均以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编号次序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编号,如“JMB-01-02”即表示规划片区01规划单元中的02地块。
依据以上划分原则,将江门北站及周边地区划分为2个规划管理单元,并进行编码。
点击下载:江门北站及周边地区控规公示文件.zip
发布者:鹤山市珠西物流枢纽中心管理委员会
日期:2019年4月22日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