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人民政府
桥都中国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秋日好 “薯” 光!宅梧镇靖村紫皮大薯迎丰收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眼下并非大薯丰收的黄金时节,但在宅梧镇靖村乡土专家余伟和的种植基地里,却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已处理176190240177901.jpg

  走进余伟和承包的大薯地,放眼望去,连片的薯田郁郁葱葱,绿油油的枝叶铺满田地。余伟和夫妇扒开泥土,翻出一个个外皮鲜亮、个头匀称的紫皮大薯,沉甸甸的手感满是丰收的踏实。

02.jpg

  乡土专家 余伟和:

  我们种的紫皮大薯平均单个重量2.5斤左右,主要的种植技术是在传统水肥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创新,比如在施肥这方面,我们采用有机肥加菌肥,再配少量复合肥做底肥,进行深耕细作。这里的关键就是要放菌肥,控菌预防其他土地病害。

  余伟和种植的紫皮大薯因口感绵密、品相好,吸引了广州、江门、中山等地的众多客商。每到采收季,长期合作的公司都会主动上门收购,按亩产5000斤左右,市场价每斤1.6元计算,亩产值十分可观。

已处理176190240821303.jpg

  能在非传统丰收期迎来好收成,离不开余伟和多年摸索的“科学种植经”。和传统种植相比,他从育苗阶段就开始“抢时间,防病害”,通过精细管理让薯种早发芽、早生长,最终形成薯块大、品质优、产量高的优势。台风时节,余伟和就搭起三脚架防风,避免风雨刮伤薯苗。从2015年至今,这套种植方法确保紫皮大薯年年都能丰收。

04.jpg

  乡土专家 余伟和:

  种好大薯的关键是提前育苗,我们比传统育苗方式提前20天,把薯块切块后用保温棚保温,通过用河沙和木糠混合作催芽及精细化管理,避免薯种腐烂,促进了薯块早生快发,大田移植成活率高,形成了早结、丰产优质的基础优势,同时避开集中上市的竞争,使价格更稳更高。

  

  来源:鹤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摄影:张雯韵 实习生:梁慧欣)

  一审/责编:陈可蓝

  二审/监制:吕桢华

  三审/总监:吕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