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鹤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省委关于乡村绿化的工作部署,以“提升绿美质量”为核心,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协同,深入开展绿美乡村“百村示范、千村提质”行动,高质量推进乡村绿化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强化要素保障,夯实绿化基础
一是选点规划精准化。组织各村对可绿化地块进行详细摸排,通过定位打点并拍照上传到“村庄新增绿化一张图”系统,同时填报需要种植的树种和数量及费用预算,为精准对接苗木和资金提供了科学依据。全年共标注可绿化地块341处,腾出种植面积105万平方米,规划种植苗木7万株。二是资金保障多元化。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通过认捐认种认养等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绿化。全年筹集资金1428.67万元,其中社会捐赠占比达74.7%,有效缓解了财政资金压力。如发动太平洋保险公司和平安保险公司支持古劳双桥村、共和大凹村、双合先庆村等6条村乡村绿化,捐赠价值11.5万元的宫粉紫荆、紫花风铃树等树苗。三是植树动员广泛化。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乡村绿化。全年开展植树活动389场次,参与人数达3.1万人次,新植苗木7.7万棵,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共和镇来苏村紫花风铃木花海(冯铭军 摄)
培育建设典型,增添绿美底色
一是提前科学规划。推动全市116个村(居)落实苗木种植具体规划,以9个精品典型村和18个绿美乡村为标杆,重点推广实施村庄入口、道路绿化和公共绿地提升,结合自然风貌打造多层次景观。二是突出本土特色。按照“因地制宜”原则,注重将植树增绿和乡村美学有机融合,将农村绿美环境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绿化精品工程。如来苏村打造500亩紫花风铃木生态林,紫色花海与青砖黛瓦的徽派建筑相映成趣,累计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鹤城镇坑尾村以发展“林下经济”为着力点,推动沉香产业园与鹤城传统花生、茶叶种植业充分结合,累计种植沉香5280株。古劳镇大埠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村庄入口、村道沿线和美丽渔场周边环境开展绿化美化改造提升,营造宜居水乡、和美乡村新图景。三是聚焦短板区域。充分利用村内闲置空地、废弃边角地等,见缝插绿、补植增绿,建设绿美“五个一”工程,新增打造“桑梓林”69片、公共休闲绿地49处、庭院绿化示范点16个、绿化景观路80条以及景观生态林19个,乡村绿化品质得到全面提升。如龙口镇三洞村莲塘村在预留建设环村道的区域先行建设一条长800米的绿化景观带,双行共种植黄花风铃木310株、荔枝100株、龙眼100株,绿化美化效果显著。
鹤城镇坑尾村沉香种植园
加强后续管护,确保绿化成效
一是责任落实到位。划分苗木管护责任片区,组建由村“两委”干部、党员和群众参与的管护队伍,定期检查苗木存活情况并及时补种,全市116个村(居)全部落实新种苗木网格化管护。如雅瑶镇陈山村成立“火龙文化先锋队”,将全村绿化区域划分为6个责任片区,由队员主动认领管护,每月定期开展绿化巡查,发现问题即时整改。二是技术培训到位。聚焦乡村绿化“抓不准、种不活、管不好”的痛点难点问题,为绿化管护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加强绿化管护技术指导,提升一线队伍建绿、植绿能力。如龙口镇与鹤山市花木盆景协会合作开展绿化专题培训2期,覆盖镇村组干部200人次,有力提高基层干部绿化相关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专业指导到位。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绿化技术指导团队作用,指导挂钩村解决植树不当、养护不佳等易发问题,同时跟踪诊断苗木生长情况,强化后期养护和管理。今年以来,绿化技术指导团队下沉一线开展指导3028人次,有效提升全市的绿化质量和水平,新植苗木成活率达90%以上。
古劳镇大埠村绿化美化提升
来源:鹤山市农业农村局
整理:鹤山市融媒体中心
一审/责编:黄永强
二审/监制:吕桢华
三审/总监:吕悦怡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