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客家人是怎样过年的?——延续三百多年的客家年俗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春节对中国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古老而传说。“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各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鹤山客属地区的民间节日,和全国其他地区的传统并无不同,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具体的节日与习俗上,又呈现出一些独自的地域性特点。

春节是民间最重大的节日,俗称过年。过年的活动时间持续很长,准备工作也开始较早。

到了农历八月底或九月初,绝大多数家庭便着手饲养起三鸟;买回几只幼鸡和几只泥鸭饲养,晒腊肉腊肠,以便过年期间享用。

到了农历十二月,客家人开始忙于采购年货,为小孩量身做新衣裳,买新鞋等等,各商店、摊贩特别好生意。即使穷苦人家也忙于砍柴卖草,筹钱过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称入年架(年假),到正月初五称出年架,这十天是过年的长假期,客家人不再干农活,一切活动都围绕过年进行。首先要把房屋内外作一次清洁大扫除。家庭的一切用具都挑到河里清洗,包括圈养三鸟的竹笼木筏、小床大床、饭桌、板凳等等。男人做木屐、妇女做布鞋,积粽、舂米粉做年糕、晚上爆米花、打炒米饼、炒花生,以备过年吃用,还有家家刨锅。所有这些做完了,妇女们便个个洗头清洁自己了。

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以后,家家户户忙于宰杀三鸟,都拿到河里去清洗,河边人群一字儿排开。晚上把宰好的三鸟用酱料腌制好,以便第二天用来炆萝卜杠。年三十早上,有公尝的,家家户户派人到祠堂去领猪肉——“太公分猪肉”:按男丁计,一人一份(半斤或一斤),60以上男丁领取双份。妇女们则到菜园去拨萝卜、葱、蒜等蔬菜,洗净挑回家备用。早饭时一般是煲猪肉汤,有人用糟嬷煲,有钱的人则用墨鱼和龙芽白堡,各自选择,总之是开始过年,开始吃肉了。饭后,妇女们便四处去采摘绿柚叶、樟树叶等回来大锅水洗澡,先小孩,后大人。家家户户贴春联。客家人的春联有自己的特点:客家人房屋大,大门一般有二米余高,一米余宽。为了与大门配衬,对联也要用大号字书写,多用四言对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之类,如果用七言或更多字数则字体太小,不配衬。横批一般是“鸿禧”两个字,或单个字“福”字,不能用四字。所以见到一共十个字的门联则一定是客家住户无疑。侧门多是七言对。还要贴门神公(秦叔宝、尉迟恭像)以及“新年大吉”,“老少平安”,“一帆风顺”等挥春红纸条,大门口挂一对桔果、两根蒜。厅内挂起吊灯,大门两旁红灯笼高高挂,有些还在大门口中央挂起一盏小马灯,从除夕晚到出年架,每晚都点着。一年中,只有这个节日才装扮得最漂亮。

除夕夜饭(团年饭)吃得很早,一般下午5时左右便开饭了。家中佳肴应有尽有,萝卜杠用作上菜,因为它用鸟炆的,特别的香甜,全家人都喜欢吃。饭后沐浴更衣,青少年穿着新鞋新衣,接了父母亲的压岁钱欢欢喜喜地“发财”去了,有武术馆的村庄则响起锣鼓演武了。晚上大人们则忙于准备明天拜神的油炸角仔,腐竹、粉丝、喜粄等供品。晚间大人守岁,小孩睡至半夜被母亲叫醒,要用灯火照看尿缸,说看了尿缸以后,眼镜明亮,不会发赤眼(红眼病)。

大年初一有许多禁忌:大人不能责打小孩,小孩不要讲臭话脏话,不能骂人,见熟人要打招呼,称呼伯公伯婆、哥哥、嫂嫂等等,要特别的有礼貌。这一天按各氏族传统,有的吃荤,有的吃素。各家的八仙桌上也摆满了花生、果蔗、炸好的丝粉、腐竹等,任由小孩取吃。亲房大人派利是给小孩,全村人互相祝福,气氛特别的和谐。年初一,是人们特别清闲的一天。男人赌博,妇女聊天,小孩玩小炮仗。这天小孩拜年拿利市,兴高采烈。

年初二又是特别忙的一天。半夜两三点钟便起床杀鸡,天未亮各家抢早拜祭祖祠,天亮了又启程去拜伯公社壇。早饭后,年轻媳妇要去娘家拜年,有小孩的也一起带去,一般要到年初四或者初六才回来,带上鹅髀、鸡髀、年糕之类作礼物。做婆婆的要等媳妇回来后才能出门去探娘家。这样人来客往,家中准备的鹅鸡鸭也吃光了,连萝卜杠也吃的差不多了。

年初三是一个清闲的日子,这一天称为“穷鬼日”,家家户户把两三天来家里的垃圾扫清(初一初二不拿扫把的),用畚箕装着拿到门外远一点的垃圾堆倒掉,这叫送穷鬼。这天不可外出探亲。

年初四依然是妇女们的探亲日,许多家庭还要忙于接待亲朋戚友。年初五叫出年架,意即过年的热闹日子结束了。年初七是人日,家家户户都吃生菜,初八谷皇诞,初九是兵日,初十是贼日,这一日家家户户刨锅,还是处于农闲时间。

到了正月十四,村里凡添了丁的人家都要到社屋挂花灯,叫“上灯”或“赏灯”,庆祝家口兴旺(“灯”与“丁”同音)。十五日接神闹花灯,也称闹元宵。十六日送神烧炮。但鹤山客家人不称闹元宵而是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