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古劳镇2011年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2011年,我镇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紧紧围绕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加强民主监督,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行依法行政、优质行政、廉洁行政,进一步巩固政务公开成果,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创新政务公开形式,突出政务公开重点,提高政务公开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2011年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学习宣传,强化领导机制。      

    实行政务公开,让人民了解政府的工作,参与政府的决策,监督政府依法行政,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对镇政府实行监督的重要载体。我镇根据自身的实际,把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作为党委中心组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我们充分认识到,政务公开工作必须着眼于建立政务公开长效机制和监督机制,使政务公开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为确保政务公开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镇先后多次召开党委会议和乡村两级干部会议,对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工作进行了督促和部署。

    根据领导班子成员的变动,及时调整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的相关人员。目前,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钟锦文同志担任,政务公开监督小组由党委委员余权炽同志担任。镇党委、政府明确要求政务公开工作要本着"规范、明了"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将公开栏等设在群众便于阅览的地方,例如在政府大院外设政府公开栏,并及时将政府采购、招投标等信息进行公示。另外,我们还采用会议、简报等形式将有关政务予以公布。同时镇委、镇政府还明确要求政务公开必须做到尽快、及时,常年公开、定期公开与随时公开相结合,事前公开与事后公开相结合,对已公开的内容还注意随时更新。

    (二)突出重点,规范程序,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内容。       

    为保证政务公开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政务公开工作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地进行,做到全面公开、及时公开,我办建立和完善了有关的工作制度:一是领导责任制,建立起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主抓、各有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政务公开工作的长效机制,做到“五个落实”(即落实分管领导、落实专门机构、落实专职人员、落实专项经费、落实有关工作措施和制度),目前每个村(居)委会建立了规范的公开栏,使政务公开工作长期有人管、有人抓,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三是定期检查考核制度,办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及各居委会单位的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做到每季度检查政务村(居)委会公开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把政务公开工作列入考核各居委会的内容之一。   

    为了找准政务公开的切入点,使政务公开及时准确,不让群众失望,我镇发布信息重点抓好六个重点环节:一是政策性、管理性文件、规章、规定等及时公示;二是对办理事项特别是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等与群众关系密切的事项及时公开;三是公开办事程序、办理依据和办事流程,方便群众办事,及时免费提供政策服务;四是明确办事期限和办理结果;五是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单位财务收支、干部任用工程招标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情况实行定期公示;六是明确办事纪律,设立了监督电话并予以公开,对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2011年,我镇对农村合作医疗、社会保障,计生奖扶、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多方面进行了公开,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各机关部门作用明显好转,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群众办事方便快捷,机关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政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落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务求政务公开富有成效。       

    在政务公开工作中,我们注重创新思路,积极做到"六个结合":一是把政务公开与目标考核相结合;二是把政务公开与社会服务承诺相结合;三是把政务公开与开展行风评议相结合;四是把政务公开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五是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六是与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相结合。通过"六个结合",有力地推进了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机关工作作风,使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加强,让人民群众及时监督政府,落实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进了依法治镇、治村活动,改革和完善了党的领导方式,提高了行政机关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推动了全镇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二、工作计划

    1、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明确文件公开的业务流程,建立覆盖各单位和行业管理机构的政府信息公开信息网络,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统一思想,明确任务。

    2、进一步优化网络,加快传递速度,完善考核机制,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基础性保障。

    3、不断扩大信息覆盖面性,增强信息分类的系统性、科学性,提高信息公开服务的便民性,对公众需求量大、普遍关注的政府信息进行集中梳理,丰富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信息的公开范围,整合资源,公开更多的服务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