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人民政府
桥都中国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古劳的记忆】往日商业①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昔日古劳圩构造﹞

  “里”字形的热闹大街

  据2001年版的鹤山县志介绍,历史上的古劳商贾云集,“民国时期曾有200多家店铺,常住人口约6000⼈,赶集日近万人”,已有“省梧渡”(广州至广西梧州轮船)途径这里靠岸,可见当年的古劳已相当繁华。

  在20世纪30年代,也就是日寇侵占古劳的1938年以前,古劳圩主要是商业门店和前店后场(手工场)的商业流通地,店铺覆盖的范围比现在还大,从西端的三堡通津(旧码头)至东端的玄坛庙(现在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位置)下游,从北边的西江边到南端的村心街。当时的街道有:海边街、竹器街、东来大街、果栏街、茶行街(又称打铁街)、永宁街(又称鱼行街)、汇元街村心街、蚕纸行、猪仔行等。

640.jpg

  古劳的街道布局,有点像“里”字形。最中间⼀竖,就是现在的中心大街,大致呈南北走向,由最北段的新街(现在位置的码头以及从码头下来的这⼀段街原来是没有的,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道路改造扩建时,才新辟了街道)和南段的永宁街、汇元街组成;顶横的是北端大堤内的海边街和接往下游临江一侧的竹器街,第二横是东来大街;左竖是由三堡通津(原码头)起向南斜接东来大街的茶行街,右竖的是果栏街;第三横是从主帅阁到横塘里;最底⼀横是从汇元街往南走到十字闸往左拐的东西走向的村心街,街尾有三角市。

  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街道都很窄小,⼀般宽度不足三米。当年为了防止盗贼,各街口都建有防卫闸们,同时闸顶上写上街名,比如:站在永宁街的横塘里闸口抬头南望,就见闸口上写着“汇元街”三字;站在十字闸中间往东抬头看,就见刻有“村心街”三字的花岗岩石横匾。

  最高的是茶行街的“同珍茶庄”,四层混凝土碉楼式建筑。跨度最大的是东来大街新屋巷闸门右边的“怡和酒米店”的砖木粮仓。

  ﹝海边街的墟市﹞

  广受欢迎的蔬菜摆卖

640.png

  在昔日的古劳墟,海边街紧靠在大堤内侧,呈东西走向。这街的西端,俗称街尾,有圣母庙前广场,用作蔬菜市场,每逢圩日(赶集日),从早上三、四点钟到下午都有大量的蔬菜摆卖,闲日也有在这里卖菜的。其中坡山的大萝卜、龙溪本地的大白菜、横塘里的菜苗、茶山的草药茶叶、水区的水翁花等都很有名气,还有烧乳猪闻名的义仁酒楼等。圣母庙附近有惠民辗米店,是当时鹤山较早引进现代机械的大米加工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