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聚焦主责主业,以“严”字当头,对申报项目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专业评审,坚决挤掉工程造价中的“水分”,截至2025年9月,全市完成财政投资审核项目211项,总送审金额53.6亿元,审定投资额47.76亿元,审减各项不合理资金5.84亿元,从源头上节约财政资金,有效防范投资风险。
一、辟通道,助力项目早落地
市财政局始终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针对符合条件的重大紧急项目,创新建立了“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审核绿色通道。该机制并非简单地“开闸放水”,而是在严守资金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对审批流程进行战略性重构。通过“提前介入”,主动对接项目单位,提前熟悉情况;实行“容缺受理”,允许核心要件齐全的前提下,后续补充次要材料;推动“并联审核”,将串行环节改为同步推进,极大压缩了内部流转时间。这一系列组合拳,确保了紧急项目“跑得快”又“行得稳”,实现了审核提速与规范管理的双赢。如今年报送审核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工程,市财政局深知该工程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生态环境,更紧密关联着乡村的产业振兴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故为该工程开设绿色通道,对工程进行“并联审核”,评审完成时间较常规项目压减30%,保证工程如期开展。
二、强自身,适应造价新变局
自9月1日起,2024版《建设工程工程量建设清单计价标准》正式实施,这是提升投资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重要契机。但新变局同时也伴随着新挑战:一是新旧标准衔接过渡期的适应性问题。部分在建或已批复未开工项目需进行造价调整,审核工作需兼顾历史依据与新规要求,复杂度增加。二是项目投资控制风险增大。审核人员需及时更新知识体系,熟练掌握新的计算规则和数字化工具,若对新标准理解不透彻、应用不准确,可能导致投资估算偏差、过程成本失控、结算纠纷增多等问题。
为加快推进项目审批进展,市财政局迅速组织对2024版造价新标准开展专题培训与政策解读,确保全体审核人员准确把握新标准的核心要义、主要变化和操作要点,同时积极参与省造价协会以及造价软件公司组织的培训班,对比新旧标准规范及认真研读权威造价公众号发布的常见问题解答,确保审核工作顺利过渡。
三、重监管,督促中介强服务
一是开展实地考察,在选取中介机构时其注册所在地、人员资质、专业技术能力、内部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检查,保证中介机构人员资质齐备、造价技术实力过硬,进一步提升委托评审技术力量。二是严格过程考核,强化对中介机构工作质量绩效评价,从项目评审进度、评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作为后续使用管理的依据,进一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三是强化廉洁教育,与各家中介签订廉洁评审协议书,要求各中介机构恪守廉洁纪律,增强服务意识,体现专业水准,提升服务业绩,严格执行评审规则,不越雷池,以廉洁评审树立良好口碑。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