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深入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江门市委“1+6+3”工作安排,立足财政职能,坚决扛起资金要素投入保障等责任,通过聚焦重点领域投入、强化项目储备争取、严守资金监管等三方面精准发力,为推动“百千万工程”在2025年度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保驾护航。
一、聚焦重点领域投入,筑牢发展根基
精准对接主战场,重点保障“百千万工程”关键领域,一是年初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5.30亿元,同比增长13.39%,不断加大保障力度,确保预算资金精准高效投放。二是落实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相关举措,持续深化土地出让收入动态研判,确保2025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不低于50%,全市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超8%,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资金来源。三是以“补改投”改革为抓手,将财政资金以“补改投”方式注入国企,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解决传统扶持难以贴近市场需求的问题,让“真金白银”更倾向于投入急需处、投入“百千万工程”关键领域,调动乡村发展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二、强化项目储备争取,激活源头活水
我市积极推进向上争资工作,主动对标中央和省规划部署,紧扣“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密切留意重大政策动向和资金投向,结合我市实际,谋划储备一批竞争性强、成熟度高的项目积极向上申报,重点投向镇村公共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着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为县镇村风貌嬗变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三、严守资金监管红线,确保安全高效
针对“百千万工程”资金规模大、链条长的特点,突出“严管”和“高效”并重。一是严格资金管理,保障专款专用。落实“百千万工程”资金“专户+直达”机制,强化库款保障,严格执行省市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到位。2025年,我市配套出台了《鹤山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对规范专项资金使用、防范化解风险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引。二是强化审查督导,提升项目质效。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鲜明导向,加强项目跟踪督导,加强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绩效管理,真正发挥项目资金投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质效,使“百千万工程”的建设成果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
站在“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节点,鹤山财政将一以贯之扛牢政治责任,聚焦财政主责主业,让数字增长转化为幸福增量,诠释为民理财的深刻内涵。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