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鹤山市扎实推进低产鱼塘改造 提高农民收入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我市水产养殖面积达8万多亩,水产养殖业一直是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但由于养殖时间久远,鱼塘逐年老化,加上交通道路不畅通,耕作条件落后,造成养殖量减少,成本不断增加,农民收入逐年降低。因此,自2000年开始,我市以古劳镇大埠村250亩旧鱼塘改造为试点,拉开了全市标准化鱼塘整治序幕。市财政筹资金、抓规划、促进度、严监督,全市标准化鱼塘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推进鱼塘升级改造。我市标准化鱼塘改造,以建立“健康、安全、高效”的生态养殖体系为目标,确立了“整体规划、连片整治、分年实施、基水合理、交通方便”的实施方案,按规范化合设施配套完善的标准,将旧塘基推倒,按标准化重组鱼塘,基面纵横平直,每口鱼塘均有独立的排灌系统,实行桥梁道路、排灌渠河涌、农田电网相互配套,并在主要道路和河涌边完成绿化工作,改善养殖区的生态环境。

二、加强资金筹措投入。按照“民建公助,先建后补,谁建补谁,达标才补”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养殖企业和社会资本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我市财政每年在年初预算中安排50万元,对标准化鱼塘建设每亩给予一次性补助500元,并安排10万元用于标准化鱼塘整治前期测量、规划经费。据统计, 2000年—2013年这14年间,我市整治标准化鱼塘总面积达1.9万亩,各级投入资金累计达六千多万元。

三、严把项目监督验收。严把标准化鱼塘改造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关,坚持“先建后补,谁建补谁,达标才补”的原则,以完善的工程合同、工程预决算、项目实地核查表和工程发票等原始凭证作为依据,工程项目经市财政局、农业局、镇农办等部门联合验收后,项目补助资金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直接划拨到项目施工单位,防止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等违法行为发生,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

四、整治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清理鱼池淤泥,增大鱼池养殖容量;建立公共给排水系统,实现渔区水电路畅通;加固池埂,增加鱼池抵御旱涝灾害能力;配套渔业设施、水质监测、养殖用水处理,增加池塘有效水体容量。鱼塘标准化改造前面积小、深度浅、淤泥厚、道路窄,车辆不能驶入,村民到鱼塘作业靠步行或农艇代步较长时间才能到达,塘鱼、禽畜、农用物资的运输靠农艇及担抬,运输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平均每亩租金400元,平均亩产不足400公斤,每口塘(3-4亩)产值不足1万元,利润不足3000元;改造后鱼塘规格化,淤泥减少,河涌纵横合理,交通状况大大改善,车辆直接到塘头,减省运输时间和劳动强度,实现路通、电通、水通、桥通,平均每亩租金1200元,平均亩产达1000公斤,每口塘(5-7亩)养殖桂花鱼计算产值超过20万元,利润超过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