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鹤山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鹤山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

  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市人大报告鹤山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认真落实省、江门市工作安排和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部署,统筹抓好疫情精准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经济抗压韧性和发展活力,经济总体保持平稳。但受多重叠加因素影响,六大主要经济指标与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工作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8%,增速在江门市排名第4。工业支撑作用明显,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江门市排名第3。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 %,江门市排名第2,其中工业投资占比54.5%,拉动增长7.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5.5%,拉动固投增长8.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外贸进出口总值229.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口径增长3.4%,其中税收增速居江门首位。

  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做好减税降费重点工作,全力做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工作,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超20亿元。市场活力有效激发,共有市场主体51478户,新增6543户,同比增长7.35%。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现32件有效发明专利、54件实用新型专利质押,累计金额达2.5亿元。全年专利授权量2900件,同比增长6.9%,增长率位列江门市第1,新增9家“江门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一)全力推进工业化,实体经济迸发新活力

  强化产业平台聚集功能。成功争取纳入省新一轮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范围,硅能源产业园作为江门主平台核心区,以隆基绿能、信义玻璃等重点项目为牵引,加快导入优质产能,完善产业布局,做大做强硅能源支柱产业。鹤山工业城成功扩园至1029公顷,成为省下放扩园审批权后首个扩园规划环评全覆盖的产业园区。珠西国际物流中心开通首趟中老、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江门北站成为全省中欧班列喂给站。中欧新材料创新基地完成危化专区规划修编,晟然绝缘材料项目试投产,中欧雅瑶新兴产业园完成园区概念性规划和产业规划。

  工业保持稳定增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项目支撑持续增强,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9个,计划总投资253.89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8个,属江门15条产业链项目32个,占比超82.1%;引进意墨迅等4个欧资项目,计划总投资2.67亿元。新增外资企业29家,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45.9%,总量及完成进度均位列江门第1。完成土地供应96宗,面积3778亩,其中工业用地53宗,面积2241亩,处置闲置低效、批而未供土地1458亩,实施桃源镇长江工业园等11个“工改工”项目,面积922亩。完成拆旧复垦2510亩,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4.5%,居江门首位。投资25亿元信义玻璃项目动工建设。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厚积工程机械和华鳌合金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博盈特焊、厚积机械申报年度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100家工业企业入库,新增数量占江门新增总量32.8%,总量及完成进度均在江门前列。建筑业稳步提升,企业资质及数量总体呈现增长,总产值同比增长20%。

  农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超额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任务,全年生猪饲养量60万头、家禽饲养量2027万羽,水产品产量8.2万吨,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6.7%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开展耐寒耐热优质甜玉米的示范推广近万亩;新增国家级、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9个,新增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6个;推进省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建设,在古劳镇开展5750亩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做大做强鹤山茶品牌,“鹤山红茶”在中茶所主办的“县域茶产业竞争力评估工作”中排名全省第七。申报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江门农业龙头企业3家,已认证省级“菜篮子”基地企业5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信誉农场)1家。

  现代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开展2轮“乐购侨都”消费券活动,生活服务消费加快回补,住宿餐饮业稳步恢复。开展“金秋十月、置业鹤山”购房优惠活动,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得到释放,撬动商品住房成交套数和面积均高于去年同期。提振文旅消费,加快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双合镇“茶韵飘香鹤山红,越侨风情醉乡村”获评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乡野时光营地入选首批省乡村露营地图;来苏山水人家、源林生态乐园项目落地建设;雅瑶镇黄洞村、鹤城镇五星村评为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鹤城花炮会”列入第八批省级非遗,“紫丹苏陶”等7个项目通过江门市级非遗评审。

  (二)坚持项目带动,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项目建设增能蓄势。在珠肇高铁、江鹤高速、银洲湖高速等大型交通项目及26.2亿专项债资金和0.61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的支撑下,基础设施投资高位运行,增长65.5%,成为拉动固投增长的重要力量。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4.8%,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强化精准供地,完成2241亩年度目标任务。

  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充分用好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机制,“挂图作战”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我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排名江门第一,世茂电子、创维光电、东古调味等项目建设进度超前。23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有力支撑固投实现稳步增长。加大重大项目推进力度,世运、东古、江晟、中创等制造业项目年度投资支撑作用明显,推动信义玻璃、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提质改造项目动工建设;龙古路、省道S270线鹤城至杜阮段扩建等重点交通项目动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所涉生态保护红线已调出;华电热电联产项目已获核准;精准选址普洛斯物流园建设我市应急物资中转接驳站。

  推进综合交通设施建设。如期推进交通轨道规划建设,江门北站新增客运站场主体完成建设;珠肇高铁先开段洞企山隧道全线贯通,征地拆迁工作稳步推进;广佛江珠城际铁路站点布局基本稳定。重点交通项目加快建设,省道S270线鹤城小官田村至共和宝丰新城段扩建工程建成通车,赤岗村至霄南村段改扩建工程动工建设;国道G325线鹤山址山至开平塘口段改建工程先行段施工;积极启动顺鹤高快速通道前期工作,稳步开展江鹤高速征地拆迁,银洲湖高速完成年度计划,配合推进南新高速和江肇第二高速的前期工作。

  (三)推动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推进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全力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建设,对大昌花园等3个小区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新(改)建口袋公园3个。完成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完成建设项目34个。畅通城区交通,新建新人医河堤道路、新环路等4条道路部分路段,完成新风路、新航路等5条道路改造;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智慧停车泊位2858个。完成江沙公路蚬江河整治、汇源和赤坎片区等易涝点治理工程,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三期工程PPP项目和自然村雨污分流管网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提前完成省下达的实现我市村庄污水处理全覆盖的任务,西江潭江流域跨界重点支流综合治理等项目有序推进。完成第三水厂工程、城乡应急水厂工程(云乡水库)项目输配管道工程以及城区污水垃圾品质提升工程。推进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标准化建设;持续加强水资源管理,落实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有关工作。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开展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省级试点工作,指导宅梧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示范工作,实行“公司+土地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耕作”模式,盘活近千亩撂荒地,实现村集体与村民双增收;大埠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试点得到江门肯定。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市100%村(居)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80%村(居)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农村公路路面铺装率达100%。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扶8条收入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接续推进粤桂协作对口帮扶龙州县各项工作。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健全与开平协同发展领导机制,签订区域平衡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在人才交流、园区共建、产业合作、文旅合作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进鹤台铁路、云江城际铁路、台开至珠三角枢纽机场高速公路等项目。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高效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整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5.2%,综合指数变化幅度位列江门市第1,水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地表水国考断面(下东)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完成10家工业炉窑企业整治提升,48台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13台生物质燃料锅炉改造。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落实耕地卫片监督工作。

  (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开放持续推进

  营商环境改革有实效将优化营商环境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推动《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落实,建立“特约监督员”制度,定期召开座谈会,清单式推进监督员反映营商环境堵点、难点。依托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协助解决中小微企业诉求事项超1500宗。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率先在江门地区成立青年创业就业法律服务站。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大数据建设,共归集上报“双公示”信息约20万条,正确率达99%。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启动综窗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完成 804 项服务事项“二次统筹”工作。深化工建审批改革,推动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向纵深发展,完成江门县级首宗政府采购远程不见面开标项目;推进建设工程“评定分离模式”项目9个;在全省落实首例商品厂房“交房即发证”,实施“交房即发证”1292宗;实施全市首宗商品房“带抵押过户”;工业项目实现“验收即发证”。打造“一站式”政务服务专区,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共252项,实现鹤山工业城涉企高频事项“在园即享”。全国首个省级政务服务平台“视频办”服务专区在鹤山上线发布。

  招才引智建设人才高地。推进人才发展平台建设,4家企业获批省博士工作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累计建成博士、博士后平台11个。健全人才政策体系,出台《鹤山市柔性引才暂行办法》和《鹤山市“鹤才伯乐”社会化引才激励办法》。今年以来,新增高层次人才80人,急需紧缺博士5人,专业技术人才1124人,高技能人才1619人;启动“中欧合作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面向全球靶向引进8名具有在欧洲国家工作或留学经历的博硕人才。强化人才服务与管理,加快“荟璟园”人才安居项目房建设,建成鹤山市人才驿站(一站式服务专区),优化升级人才服务队伍,推广“鹤才卡”综合服务,惠及1103人次。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存量、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330家和293家,欣龙隧道成功创建国家第四个盾构检测实验室,博盈特焊成功创建江门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并联合武汉大学共同申报创建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大型盾构机盾体一体式平移转体系统及解决方案”获“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雅图高新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华工研究所共同研发用于高铁的高性能清漆,列入江门市重大创新项目。欣龙隧道、民强五金、欧克特电子荣获年度“无限创新”江门科学技术奖。

  做大做强做优国资。率先在江门地区推动市镇两级资产资源整合,启动直融债券70亿元申报工作。推进润鹤发展有限公司、兴鹤实业有限公司重组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多层次直融改革工作,加快市公营资产经营有限公司12亿元企业债和10亿元自贸区债申报工作,成功争取农发行贷款8.4亿元支持市硅能源产业园区隆基一期项目建设。完成物流产业新城PPP项目财承调整,全面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列入债务风险绿色安全地区。积极探索“财富+基金”创新资本招商模式,加快推进组建中欧高新技术产业母基金、中金大湾区新经济基金。

  (五)社会事业切实改善,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医养服务品质提升。健全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全力推动目标人群疫苗接种,在江门市率先完成6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疫苗任务。推进“医共体”实质化运行,医共体绩效评价连续两年在江门排名第1,被推荐申报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快人民医院新院区和第三人民医院项目进度,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中心标准认证,创建市县两级基层特色专科7个。“大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开展“平安通”项目提质扩面工作,建成并运营江门首个平安通智慧服务中心和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科普馆“二合一”线下养老服务平台,幸福寿星安老之家成功获评“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市社会福利院成功获评省三星级示范性养老机构。

  坚持就业优先。贯彻落实3.0版“促进就业九条”,加强企业用工需求对接,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三项工程,共开展各类培训7672人次,城镇新增就业68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开展“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和南粤家政(江门)综合服务示范基地鹤山分基地建设;雅图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江门唯一获省级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资格的企业。

  教育资源持续优化。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基础教育质量稳居省市前列,全力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增加学前教育优质学位1290个,公办中小学优质学位4560个,普通高中学位300个。加强校企合作,共建世运班、“双元制”教育实验班、“订单班”及现代学徒制班,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在2021年对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结果为优秀等级,位列江门首位。

  社会保障持续加强。稳妥应对医保政策重大调整,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集采药品和医用耗材平均降幅超50%以上,年度节省采购资金近5100万元。全市医保定点医院均开通省内和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17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异地门诊实时结算。开展国家示范型服务站、省示范星级服务站“双创”行动,13个退役军人服务机构正创建为全国示范型服务点,5个退役军人服务机构获省“五星级”评级。建立10个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夯实基层保护力量。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全省率先依托司法所设立镇街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机构,成为全省首个实现行政执法“三个全覆盖”的县级市。江门地区唯一推荐申报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地区,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3.8%,盗窃、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呈下降趋势。全年无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伤亡事件。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

  总体上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仍然面临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受疫情反复冲击影响,个别经济指标尤其是进出口完成进度滞后,受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上年基数较高等不利因素影响,完成全年任务压力较大。工业、建筑业发展乏力,商贸、文旅恢复不佳,各项指标增长动力不足。二是产业结构和层次整体还不高,引领性重大项目不多,产业平台建设处于筑基阶段,运营管理模式还需加快。营商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创新改造升级面临人才、土地、融资等要素资源约束日益凸显。三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仍需持续提升加力,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弱项,部分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重点群体保就业困难挑战增多。对此,要高度重视,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江门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和鹤山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争创全国工业百强县,争当广东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综合考虑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我市发展环境条件,建议2023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力争8.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力争1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500人;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江门市下达目标任务;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6.13万吨以上。

  (一)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构建现代化优势产业体系

  1.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升级。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瞄准光伏硅能源、汽车零配件、智能家电、储能产业等领域,主动承接珠三角东岸城市优质制造业外溢。发挥创维、联塑等重点骨干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提升龙头企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拓展“市领导挂钩+企业服务专员驻点”制度,用好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深化清单式管理制度,推动服务企业常态化。积极推进“小升规”和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加大骨干企业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或单项冠军企业,实现培育经济新动能。大力推进低效工业用地专项整治行动,鼓励企业利用闲置厂房、预留用地及改扩建等方式,增资扩产,提高土地综合效益,争取完成土地征收不少于2500亩。鼓励国资加大“工改工”参与力度,探索连片“工改工”升级改造新模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推动朗围、长江等“工改”项目,推动产业项目集中入园发展。

  2.促进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抓好增产稳产,深化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整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好粮食安全责任制,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茶业和丝苗米产业发展,推进双合千亩茶园项目、白水带茶叶专业村建设和广垦华粮标准粮仓及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提升农业品牌效应。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业“接二连三”。用好用活乡村产业用地政策,重点推进宅梧镇态和然茶园、联威茶园、共和来苏、香草小镇、盛农等5个“点状供地”项目建设,支持古劳生态园、古劳水乡二期、源林生态乐园等项目发展,切实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大力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机制和集体收益分配制度,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3.推动内外循环畅通。大力刺激汽车销售、家装建材、餐饮与消费,加快释放消费潜能。推动新华城、华侨城古劳水乡等商圈发展,发展夜间经济,放大节日消费倍增效应。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快商品房销售,推动房地产行业平稳过渡。壮大培育外向型经济主体;推动斯柯电器、天喜电器等新上企业做大做强进出口量,落实进口木薯企业加快进口进度,实现颗粒归仓。

  (二)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强化引领带动

  推动平台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围绕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工作部署,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承载力,建设好硅能源产业为主的省新一轮产业承接主平台。高水平规划建设硅能源产业基地,依托隆基、联塑班皓等光伏项目延伸产业链,统筹用地、用能、环保容量等要素保障,打造全省首位的光伏组件特色产业园。鹤山工业城积极申报省经济开发区,当好产城融合示范标杆;加大对欧招商和技术合作,加快推进中欧国际(江门)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珠西国际物流中心持续推进“一中心连通三港口”组合港建设,海铁联运班列常态化发展,加大对欧洲和东盟物流通道的建设力度,保持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稳定运行。中欧新材料创新基地加快推进园区规划环评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第一批通过省化工园区认定。中欧雅瑶新兴产业园抓紧先行启动区建设,加快园区、路网、环保等配套建设,加快在谈项目落地。

  (三)坚持项目为王,夯实发展后劲基础

  推动项目底盘持续稳固坚持抓新开、抓续建、抓增量、抓储蓄,持续加强工业投资,加快推进信义玻璃等85个在建项目进度,加快已过评审会项目“拿地即动工”,最大限度形成实物工作量。制定“项目作战图”,加快信义、万洋等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提高工业投资比重。优化民间投资用地、用能等实际问题,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支持力度。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珠肇高铁、银洲湖高速、顺鹤高快速通道等项目跟踪协调,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聚焦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等领域,主动谋划、储备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做深做实项目策划,积极向上争取、落实更多专项债额度。充分用好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机制,“挂图作战”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充分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产业园区配套落实。

  强化项目服务保障。落实市领导挂靠项目制度,用好专班推进、督查通报等工作机制,加快抽水蓄能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协调服务,紧盯重点项目,落实用地、用能、环保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社会资本等资金保障,有效协调解决项目资金需求。探索更多投融资模式,拓展“基金+招商”项目,加快政府性投资基金投资进度,深化与广州基金和中金资本密切合作。

  推动产业招商专业精准。构建大招商工作体系,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紧盯省市战略性产业集群,针对我市重点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精准承接好珠三角等地的产业溢出。大力引进欧盟优势产业和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签约项目落地,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企业不少于55个、计划投资额不少于30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8个。

  (四)加快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高效

  提升交通基础设施通达能力。强化与“湾区”交通互融,加快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南沙疏港铁路及客运改造建设,做实广佛江珠城际铁路前期工作。紧盯三年工程两年干的目标,加快在建项目省道S270线赤岗村至霄南村段改扩建工程、银洲湖高速、江鹤高速改扩建、国道G325址山至开平塘口段改扩建工程建设进度,同步推进省道S270线共和宝丰新城至平岭段改扩建工程动工建设,提前谋划国道G325线鹤山桃源至址山段改线工程、顺鹤高快速通道前期工作,配合开展南新、江肇第二高速前期工作。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化,落实与开平结对,依托鹤山工业城,推动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构建快速交通体系、城市更新、乡村振兴联动等工程实施。推动与珠江口东岸城市建设产业转移合作园,探索与央企、省属国企,以及珠江口东岸城市的国企民企外企和商会行业协会,以市场化方式建立“园中园”。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增强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加快沙坪、共和南北双城建设。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锚定“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奋斗目标,保障骨干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十二号路道路工程、十号街道路工程、G325至X537连接线工程等6条道路建设,推进鹤山大道、经华路道路工程和规划横一路道路工程开工建设。有序开展水务项目建设,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一期)工程,开展城镇污水提质增效及垃圾处理工程;加快燃气管道敷设进度,促进管道向乡镇延伸。加快推进智慧停车项目建设,力争基本实现城区道路智慧停车全覆盖。切实做好住房保障工作,继续加强公租房配租和动态管理,扩大人才公寓房源。

  大力建设绿美鹤山。持续紧抓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聚力深化污染防治攻坚、严守生态环境安全、赋能绿色低碳发展。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按要求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激发绿色低碳发展动能。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深入推进农村宅基地及建房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做好“占补平衡”与“进出平衡”工作,切实保护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积极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乡村治理,落实返贫监测对象的各项帮扶措施;做好粤桂协作对口帮扶龙州县各项工作。落实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有序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古劳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奖补项目建设。

  (五)聚焦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释放发展潜力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贯彻落实,健全完善“特约监督员”制度,全力打造珠三角最优营商环境县(市)。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改革清单,实施市领导挂钩联系大企业大项目、镇街领导联系规上企业制度,用好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提高服务质效。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强化营商环境监督执纪问责,优化公平竞争法治环境,全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环境。

  加强创新协同合作。落实“一个产业对接一个科研院所”,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以及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企业与中欧知名高校进行科研对接,推动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及产业化。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以鹤山工业城为核心,加强与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对接,补齐高新区建设短板。支持博盈特焊申报创建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世运电路、雅图高新、博盈特焊建设江门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支持壹壹电商园建设江门市级孵化器。

  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和“放管服”改革,深化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继续推进“中欧综窗”改革,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打造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政务服务模式。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持续提升“一网通办”能力,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做深做细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工作,推动两地企业和群众“跨域通办、一次办成”,建设“便民利企、协同发展”的优质营商环境,发挥好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作为群众和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跟踪督办好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上的诉求事项,提升对企服务便捷度、精准度。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协调机制,深入推进市场主体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促进人才加快集聚。扎实推进“人才倍增”工程。推动企业建设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以创建科研平台凝聚创新型人才。开通高端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根据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布局特点,靶向发力、精准引进人才。编制急需紧缺产业人才目录,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大力推动产业链“链主”、骨干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登记认定,协同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改善民生福祉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确保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大力推进一中附中、一中附小、沙坪八小等新建、改扩建项目,增加义务教育优质学位6600个,增加学前学位360个。巩固“5080”成果,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创建工作。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完成鹤山职校搬迁工作,支持校企合作及重点专业“双元制”本土化。

  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加快推进市人力资源生态园、中欧合作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南粤家政(江门)综合服务示范基地鹤山分基地等平台建设,做大做强“三项工程”促进就业。提升职业培训质量,多措并举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残疾人保障政策。持续深化医改和“医共体”建设,加强与省级三甲医院专科合作,打造医疗重点专科。加快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第三人民医院建设以及中医院及部分基层卫生院升级改造,推进“一卫生院一专科”特色。持续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常态化开展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推动国家谈判药品“双通道”试点工作落地见效。推动医保经办职能顺利平稳交接,实现医保经办网络市镇村全覆盖。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和妇女儿童健康发展;拓宽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筑牢安全发展底线。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智慧网格+综治中心+信访超市+‘粤平安’平台”,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大力建设平安鹤山,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完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粮食和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同时,做好侨务、外事、台港澳、民族、宗教、消防、人防、审计、统计、打私、档案史志、地方志、妇女儿童、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