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鹤山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鹤山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1月25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八次会议上

  鹤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郭财兴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鹤山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江门市委“1+1+5”工作举措,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机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超常规的干劲和举措加压奋进,咬定目标、攻坚克难,全市经济社会逐步平稳发展,成效好于预期。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作出应有贡献。高质量编制我市“十四五”规划,绘就我市“十四五”时期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美好发展蓝图。

  (一)聚力“六稳”“六保”,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严格落实国家、省和江门市要求,及早科学应对疫情,坚持人民至上,高效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迅速成立了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防控、科学精准施策的防疫工作局面。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自2月10日起实现本土病例和疑似病例“双清零”。在江门地区率先研发应用健康自查申报、鹤山健康通行码、重点出入口联防联控、出租屋管理系统,构建数字化防疫体系。规范发热预检、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和隔离管理,全市累计接诊发热患者87344人次,送检核酸标本220152例。发挥“五级防控网格”“三人小组”作用,落实重点场所和重点人员的健康管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完成江门市第一批医疗队援鄂任务和支援海关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经济持续复苏向好。严格落实国家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各项政策、省委、省政府和江门市委、市政府系列政策,全力落实“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制定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2条、支持房地产发展9条等政策措施,有效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加快恢复。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爬坡回升,增长3.2%。工业经济顶住压力逐步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增速排名第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7%。省内首批推出消费券活动,刺激带动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6 %,降幅不断收窄。投资增长快速、结构优化,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外资外贸逐步向好,深入落实“外资十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363万美元,增长20.05%。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1%。举办2020年鹤山·深圳投资推介会,招商引资量质齐升,全年招商引资新签约超亿元项目37个,计划总投资176亿元。深入“暖企安商”,落实开展领导挂钩“暖企”行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租金减免等有效政策,1-11月新增减税降费8.93亿元,发放小微企业优惠贷款52.9亿元,减免社保费5.11亿元,减免用电成本约8000万元,兑现援企稳岗补贴,新增市场主体6703户。

  (二)积极主动作为,全面融入湾区步伐不断加快

  对接湾区交通网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3.2亿元。轨道交通设施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争取珠肇高铁在鹤山设站并先行动工,南沙港铁路建设速度加快,全速融入轨道上的湾区。对外路网逐渐完善,完成滨江路工程建设,省道270线鹤城至杜阮段扩建工程实现半幅贯通,配合江门大道至佛开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银洲湖高速、江鹤高速改扩建、国道325址山至开平塘口段改建等工程建设。国道240至珠西物流园疏港公路、省道270龙古路等市内联通道路加快推进,全方位加快与都市核心区的融合。

  产业大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珠西物流中心深化与盐田港集团全面合作,开创了深江合作、区域互动、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模式;物流产业新城PPP项目完成招投标程序,国际陆港EPC项目动工;嘉民、熙麦等国际物流企业进驻,普洛斯二期开园,鹤铁物流模式入选“广东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鹤山工业城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完成“一城三镇”总体规划和园区扩容,进一步完善工业城客运枢纽、园区道路、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鹤山职教园区等一批大型基建项目动工。江门(鹤山)精细化工产业园顺利通过省复评,开展首期2000亩扩园规划工作。

  积极引入大湾区创新资源。主动引入大湾区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承接产业创新要素的外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再达新高,存量达2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145家。引进人才51人。启用水木深研鹤山城市创新中心,全省首个金属栏杆防腐技术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博士工作站挂牌,世运电路成为江门首家挂牌“广东省科学院企业工作站”的企业,建立江门地区首个人才供给平台。认定江门市高层次人才197人,累计认定江门市高层次人才992人;列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禽畜养殖业为园区特色和主导产业。

  (三)全力推进工业立市,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工业投资逆势增长,园区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工业城彰显工业主战场作用,加强与新会区司前镇、大泽镇和蓬江区杜阮镇等专业镇的紧密协作,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先后引进华鳌合金、荣阳铝业、创维显示等超20亿元项目,万洋众创城、联东U谷等制造业集聚平台落户,打造“集聚效应”。推进质量强市战略,雅图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博盈特焊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获2020年度江门市政府质量奖。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依托“互联网+”,引导和支持优质传统企业增资扩产,推动印刷、水暖卫浴、男鞋等行业的国字号品牌基地转型升级,促进制伞、食品等传统产业优化转型升级,增强本土传统支柱产业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镇村工业园区“工改工”,积极实施“腾笼换鸟”,出台工业用地、工业厂房升级改造有关实施意见和奖励办法,启动沙坪朗围、共和新连、桃源长江等村级工业园区的升级改造。

  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速。59个江门市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3.57亿元,8个省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33亿元,重点项目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上升至51 %,有力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连续四个季度举办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投产)仪式,集中动工项目59个,新动工项目30个、新投产企业39家,数量均创近年以来同期新高。

  (四)立足都市核心区,区域协同发展呈现新格局

  落实“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积极融入服务广佛都市生活圈和江门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构建“三带三心”城市格局,推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三融共进。沿国道325创新产业带全面崛起,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制造业,按照“一城三镇”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工业城与共和镇、鹤城镇、址山镇融合发展,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新引擎。推动北部商贸片区与江门滨江新区、鹤山工业城和新会区司前、大泽的融合发展,拉开发展新格局,沿鹤山大道核心生活带提质升级。增强西部宅梧、双合镇生态环保意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宅梧镇成功引进超亿元项目4个,发展路径逐渐明晰,启动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沿古崖公路、沿滨江路生态文旅产业带,通过打通文旅产业链,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华侨城古劳水乡大型文旅项目一期首开区正式开放,成为文旅发展新亮点,香草小镇项目加快建设。建成3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古劳水乡自然人文风情精品线路获评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作为江门侨乡红色基因历史文化游径入选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第一批)名单。

  (五)深化重点改革,营商环境优化实现新提升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启动集成审批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落地生效,推动项目“拿地即动工”。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微信+智能化审批”推广力度加大,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食品经营许可制度改革,以及强制性产品认证;发出我市首张智能审批食品经营许可证;水电审批事项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建成江门市首个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中心。推进乡镇街道体制改革,调整下放执法职权事项828项,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完善“双公示”信息共享机制,规范认定信用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实施联合奖惩,信用体系建设日臻成熟。

  财政改革深入推进。深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优化调整支出结构,稳步推进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积极谋划债券申报,争取政府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和再融资债券共12.87亿元,有效支撑我市在建项目和补短板重点项目;规范发展PPP模式,9个项目成功纳入省PPP项目库,总投资规模约95亿元;加强政府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实践“城镇化基金+片区开发”模式。

  (六)强化精细管理,城市建设现新形象

  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配套。抓好创文常态长效管理,推动“十大提升工程”,成功入围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公示名单。以城市品质“八大行动”和小城镇提质增效“八大提升”工程为重点,336个小城镇提质增效项目通过终期考评,新增“三旧”改造915亩,完成6条市政道路、5个口袋公园、10个老旧社区、25处水浸黑点改造。加快推进农污三期、雨水分流管网建设,完成沙坪城区排水改造工程和沙坪河整治二期。加快供水管网建设,桃源南头供水管道工程完成并通水,做好址山、鹤城、共和等镇的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文化中心数字文化馆和非遗展厅项目动工。开展马山生活垃圾填埋场减量化PPP项目,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公共机构实行垃圾分类覆盖比例100%;实现城乡环境卫生“一把扫”,大力建设和改造环卫基础设施。治水教育展厅、智慧平台等经验做法获省水利厅领导肯定,中国水利报、羊城晚报等主流媒体发表近20篇报道宣传推广我市河长制工作做法,共和镇来苏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积极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6.37万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江门地区率先改革创新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完成210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创建116个干净整洁村及94个美丽宜居村,建成“四小园”956个,实现镇(街)、村(居)公园全覆盖。组织开展“三治理两提升”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管网铺设等成效明显,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278户,累计完成64919户,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建成355条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69万亩高标准农田、31.38公里“四好农村路”和19公里碧道。农产品质量保障有力,“鹤山粉葛”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认证,加快建设省级茶叶产业园。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试点)工作。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破解建设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的瓶颈,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址山镇东溪村被评为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

  (七)民生福祉日益增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加大就业服务力度稳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305人,登记失业率为2.43%。重点群体帮扶稳就业加大,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2.02%;精准式就业扶贫力度加大,为842人次扶贫对象发放就业创业扶持补贴约169万元;有效促进退役军人就业。“粤菜师傅”“广东技师”“南粤家政”三项民生工程成效明显,雅图仕公司成功申请广东第一批技能等级认定试点资格,雅图仕职业技术学校跳级成为省级“粤菜师傅”培育基地。

  托底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乡五项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提高,城乡最低生活标准提高至900元/人月,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17280元/人年,供养孤儿标准提高到2200元/人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至175元/人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补助标准同步提高,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协议签订率达100%。精准扶贫对象、低保、重残等特殊群体实现应保尽保,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 16 连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面贯彻落实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政策,全市共发放失业补助金517万元,充分发挥社保兜底保障基本生活服务功能。江门地区率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本级及10个镇(街)配备了22名社会救助服务经办专职人员,补齐基层经办服务能力不足的短板。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57家,覆盖全市范围。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全市14家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100%全覆盖。幸福寿星安老之家成为江门市首家获得广东省五星级养老机构称号的民办养老机构。今年新安排入住公共租赁住房106户,住房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新增学前教育优质学位1400个,城区公办幼儿园首次实行电脑派位招生。成功引进华南师大、湖南师大优质资源举办2所高端民办学校;扩大中小学优质学位供给,建成新址山小学并投入使用,扩建鹤城第一小学、共和镇中心小学、共和中学,新增学位2900个;鹤山职教园区动工建设,开启职业教育高端发展序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6个镇(街)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复评;集团化办学取得新突破,办学活力进一步激发。教育教学质量高位发展,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成绩排在江门前列,被广东省推荐率先申报“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

  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增强。公立医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全市“医共体”各分院挂牌运行,加强与上级三甲医院的技术合作,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第三人民医院、宅梧镇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国际胃肠医学健康中心等重点项目按进度建设。推动省级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市妇幼保健院被评定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3%;落实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工作,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任务完成进度位居江门市前列,药品集采品种药价平均降幅约52%。

  社会治理卓有成效。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平安鹤山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力推进扫黑除恶、飓风2020、严打盗抢骗犯罪等三大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黑、盗抢骗、涉毒等犯罪活动,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7.7%,今年以来我市没有新发涉嫌非法集资刑事案件,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深化“枫桥经验”鹤城模式,建成江门首个工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普法中心获评省“七五”普法十佳法治宣传教育示范项目。扎实推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完成全市人口普查摸底和入户登记工作。

  (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好三大攻坚战,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

  围绕指标短板,主动分析研判,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最后的冲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预计实现程度达到98.7%。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确保现有736户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持续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并实现高质量脱贫。推动粤桂扶贫对口帮扶广西龙州县各项工作,助力龙州县顺利通过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成效考核,巩固脱贫成果。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有效成果,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5%,同比提高了8.2个百分点,PM2.5浓度优于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推进牛湾断面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地表水国考断面(下东)水质优良比例和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均达100%,完成“千吨万人”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达42.1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5%,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为96%;4台10-35蒸吨燃煤锅炉完成清洁能源改造或注销,58家VOCs重点监管企业完成“一企一方案”综合整治,86家重点监管企业完成销号式综合整治。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15条行政村通过江门市级生态村验收。树牢底线思维,注重防范金融风险,稳妥化解融资平台隐性债务,严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九)强化“十四五”规划引领,建立健全规划体系

  突出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创新驱动等内容,进一步对标对表中央、省、江门市部署要求,高站位编制《鹤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2020-2035年)》和《鹤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已形成送审稿;高标准编制《鹤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同时,高起点谋划区域和专项规划。

  “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顺利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总量争先进位。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二五”期末增长4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1万美元,位居江门市前列。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固定资产投资成为经济增长支柱力量,累计承接亿元以上项目193个,累计投资额1173亿元。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被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水暖卫浴)。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集聚发展,鹤山工业城纳入国家开发区目录,成为省级高新区,园区面积扩容至1654公顷。江门(鹤山)精细化工产业园区顺利通过省复评,开展首期2000亩扩园工作。服务业占经济比重不断上升,物流发展上升到江门市级层面,现代物流新业态和多式联运新格局逐步形成。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成功创建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万年松清关中心及保税仓、南方清关中心等外贸配套项目建成运营,跨境电商实现突破。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构建“三带三心”城市格局,沿国道325创新产业带全面崛起,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新引擎,共和镇入选国家综合实力千强镇。以重大交通设施为抓手,加快与大湾区城市群互联互通,成功争取珠肇高铁在鹤山设站并先行动工;国道325线改线工程主辅道建成通车,省道270线鹤城至杜阮段扩建工程动工。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达216家,是“十二五”期末的5倍,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2.92%。“放管服”“数字政府”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在江门率先实现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登记,市场主体数增长到43532户,增长52.6%。在全省率先启动集成审批改革,项目“拿地即动工”实现常态化,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水平排江门前列。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投入15.4亿元提升城市品质,东部新城中心换新颜,市文化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宅梧、双合成功创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培育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创建1个省级、2个江门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好“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效,如期完成建档贫困户脱贫任务,对口帮扶龙州模式成为粤桂扶贫新范例。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创“十三五”时期最好水平。沙坪河整治成为广东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全面完成西江大堤加固及环境整治工程。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财政金融领域持续健康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十三五”时期民生支出达148.5亿元,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全市新建中小学校8所,新增中小学学位11000多个,完成学前教育“5080”目标任务;连续五年荣获江门市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管理和初中协同教育质量管理双项一等奖。10家镇级“医共体”医院运营。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平安鹤山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在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全球化经济逆流的背景下,我市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但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外贸进出口指标同比降幅较大,回升压力较大;教育、医疗、文化等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存在短板;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突出;现有产业集群缺乏技术创新原始动力,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发展动力不足;项目落地建设速度不够快,中小企业复苏不及预期,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深挖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至关重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受疫情和外部风险挑战叠加影响,我国进入了“两个大局”深刻变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交汇的关键时期,国家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广东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多种国家战略和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在广东叠加,我省经济发展延续向好势头,“双区”驱动、“双城”联动的历史机遇下,江门加快“入珠融湾”的步伐,江门城乡融合示范区省级试点为我们带来利好,同时,我市“三带三心”城市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站在历史的交汇点,面对国内外双重的机遇和挑战,要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细落实“六保”“六稳”任务,积极对接“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格局,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预计2021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是平稳增长态势。

  2021年我市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总定位总目标,抓抢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发展机遇,放眼更远未来,瞄准更高水平,工业承深圳、服务接广州、城市连江佛,全面加快湾区现代化创业之城建设,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持续走在全省县域前列。综合考虑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我市发展环境条件,建议2021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与江门市持平: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

  ——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2%;

  ——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江门市下达年度计划。

  (一)把握“双区”机遇赋能,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

  全力打造千亿产业对接平台。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之路,以园区为载体,全力打造千亿大平台。鹤山工业城通过“以申促建”,提高产业承载力,全方位对接深江产业园,加强与司前、大泽、杜阮等专业镇的协作,以服务“一城六镇”为主体,打造产城融合之城和城市副中心,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新连工业区、南庄村等“三旧”改造项目;加快鹤山职教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珠西物流中心建设现代综合物流园区,融合珠西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产业基地型物流和冷链物流,推进物流产业新城PPP项目和国际陆港启动区EPC项目建设,推动嘉民、宝湾、熙麦等物流项目落地,构筑“卖全球、买全球”的大型通道体系,服务大湾区的物流枢纽平台,连接珠西粤西、面向大西南的通道,努力建成深江合作的新典范。全力推动江门(鹤山)精细化工产业园建设,启动园区扩容升级,加快综合应急响应中心建设,严格项目准入标准。以鹤山南站建设为契机,筹建雅瑶新兴产业园,谋划布局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继续推进沙坪朗围、桃源长江、共和新连工业园区升级改造试点项目,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我市镇村工业园升级改造进程;打造“一街四镇”环城产业带,围绕升级改造沙坪镇南、雅瑶大岗、桃源长江、龙口兴龙、古劳三连等镇村工业园,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都市型工业。

  强化创新激发新发展动能。聚焦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推动华鳌、雅图高新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推动动力博石、创维建成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鼓励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探索“深圳研发+鹤山转化”的产业协作新模式,主动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推进华鳌合金-中南大学等产学研合作;鹤山市省级农业科技园以科技赋能禽畜养殖业,打造成为大湾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逐步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制度体系,建立重点科技型企业帮扶清单,加大工业技术改进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加快再生医学大动物实验研究基地建设。搭建我市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产业孵化育成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进国资公司“三双”战略发展,做大国资国企投融资规模,做优投融资效益,推动国企公司参与“工改工”等重大产业平台升级改造、公共事业、城市更新等项目。精准对接我市产业人才需求,建立政府育蓝领、企业引白领的引才机制。

  着力构建立体交通格局。对接大湾区轨道交通,力争广佛城市轨道交通从鹤山向江门市区延伸,推进南沙港铁路建设,推动珠肇高铁动工。加快高速、公路、市政交通、产城融合道路等城市骨干道路成环成网,配合南新、江鹤高速扩建等建设,做好江肇第二高速江门至机场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改造扩建龙古公路,谋划打通新环路至物流园区段;改造提升鹤山大道、人民路、文明路,加快前进南路延伸段等城市路网建设;逐步打通大鹏路、新城路、新业路等断头路;谋划推进新平路、城区至共和快速路、国道325桃源至址山段改扩建以及省道532司前到址山连接线等项目;力争省道270线鹤城至杜阮先行段通车,推动省道270线赤岗村至霄南村段改扩建年内动工,加快国道240至珠西物流中心疏港公路谋划建设,做好佛开高速陈山互通立交改造及连接线等前期项目。新建综合管廊、碧道,提高城区交通承载能力,畅通城市内外循环,为产城人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优化提升“三带三心”城市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主动融入江门都市核心区,城乡融合示范区省级试点为城乡要素配置提供高效动力,推动鹤山北部商贸组团、工业城中部组团和宅梧、双合西部组团融合一体化发展。强化北部组团服务功能。作为江门市“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的北部片区,调整优化“一街四镇”环城产业带布局,引进培育高附加值的制造业。高标准谋划谷埠新区建设,打造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高起点规划高铁新区,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打造鹤山城市中轴线,通过节点提升、慢行提质、路口梳理、管理随行等对鹤山大道进行整体改善,努力打造成为山水之城的景观轴、珠西门户的发展轴、侨乡文化的展示轴、美丽鹤山的生态轴。东部新城以“城市客厅”为目标,打造成为沿鹤山大道核心生活带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文化形象新名片。提升中部组团产业功能。发挥“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的北部片区的优势,以中高端制造为基础,强化中部组团“一城三镇”与新会区大泽镇的规划对接,构建增长三角区域,形成优势互补、产业互动的产业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扩大辐射半径,打造成为“一城六镇”的城市服务中心。加快打造西部生态功能。补短西部组团两个山区镇,突出生态优先,用好历史文化、绿色品牌等资源,加快农旅文融合发展;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新空间,打造对接珠三角枢纽机场空港经济拓展区。

  (三)着力构建特色产业体系,育强高质量发展引擎

  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手抓。坚持发展实体经济,重点谋划打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金属制造等主导产业,提升印刷、制鞋、卫浴等传统特色产业,打造多个百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材料谷、万洋众创城、联东U谷等产业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延伸,加快信义玻璃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激活老产业新活力,抓好印刷、水暖卫浴、制伞、男鞋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帮助印刷、食品等优势传统企业做大做强。实施“金种子”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动雅图高新、博盈特焊等一批优质企业上市。抓住江门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契机,推动跨境电商、网络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实施重点企业发展倍增计划,推动一批中小企业尽快实现营业收入的倍增,着力培育一批“小而强”的优秀企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多业态、多模式物流产业,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发展港口保税型物流,支持保税物流中心运营企业深化与对外贸易企业合作,用足用全保税功能。发展冷链物流供应链,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冷链物流配送平台;建设珠西物流中心枢纽型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产业基地型物流、电子商务型物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加快乡村物流服务点建设。落细落实文化旅游、批发零售等行业扶持措施,加快发展夜间经济,建设特色街区,打造“夜鹤山”,做旺鹤山大道核心生活带,加快消费复苏提升内需动力。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强化政府投资引导作用,鼓励和规范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等投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两重一新”项目建设,聚焦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重大产业等重点领域,用好政府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抗疫特别国债等政策,加快推进江门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在市政工程、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领域谋划更多项目。下好“招商引资一盘棋”,以深鹤对接为重点方向,瞄准“双区”所需、鹤山所能,强化产业导向做好产业招商;抓工业投资增长,引进龙头项目产业链。发挥万洋众创城、联东国际企业港等平台作用,招引优质中小企业进驻,激发鹤山经济发展活力。提升重点项目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四)狠抓乡村振兴,促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挥沿古崖公路、沿滨江路生态文旅产业带的生态资源优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广生态游、乡村游、美食游,高标准建设百里生态画廊。以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为引领,加快串连乡村旅游资源,持续推进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建设,擦亮鹤山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梁赞咏春文化、龙狮汇、三夹腾龙品牌杠杆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湾区康养休闲文化旅游基地建设。推进城市双修,加强城市保洁“一把扫”和牛皮癣“一把刷”,推进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管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农民参与建设和运营管理村庄机制,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农村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规范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围绕东部城郊农业、中部外向型高效农业、西部生态型农业三大功能组团,加快茶叶、花卉、果蔬现代产业园建设,优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加快“三品一标一名牌”认证,提升“鹤山红茶”“鹤山粉葛”品牌附加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稳妥推进粮油储备收储轮换,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给,确保“米袋子”“菜篮子”充实充足。进一步深入推进粤桂协作。确保平稳有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聚焦深化改革,增添高质量发展动能

  加快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数字政府”试点改革,推动集成审批改革,持续压缩开办企业时间,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力度,广泛推行承诺制,提高核准审批效率。加强信用监管,继续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逐步推广信用承诺替代部分审批环节制度。强化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环保、能耗等资源要素保障,加快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容缺审批。完善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建设镇村两级“一门式一网式”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四免”优化专项工作,加快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深入开展“暖企业、促投资”行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推行市场退出便利化改革,加快实现“掌上办”。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实现全市企业全生命周期“大跟踪”。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指尖办”“零跑动”。

  (六)提质公共服务,筑牢基本民生底线

  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实事。落实“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防失业等政策措施,建立全市企业用工监测机制,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0”工作成果,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抓好教育布局规划,建成2所高端民办学校;推进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职教园区建设。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优化均衡师资配置,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和育人模式改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工作,提升教育学质量。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健全我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管理,扩大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市妇幼保健院附属楼建设,推动市第三人民医院、宅梧镇卫生院升级改造,积极引入高水平医疗项目。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完善以病种分值为主的复合支付方式,巩固完善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互联网+医保”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等重点改革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保险保障水平。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做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及职业能力评估精准推荐就业。继续落实对特殊群体的保障措施,实现应保尽保,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深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七)着力社会事业,推动发展成果共享

  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巩固扶贫攻坚成果,落实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提标底线民生。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水土气保卫战,加快城区供排水体系、碧道项目等生态工程,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河长制示范建设。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加强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抓好重点行业、领域联防联控,推进大气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绿色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推进新一周期文明城市创建,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双联动”模式,加强“志愿楼长”队伍建设。做好国防建设,推动双拥工作常态化,抓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服务保障、权益维护等工作。加快智慧停车等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提高城市服务品质。加强促进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和管理;推进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加大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力度,做好粮食保供稳价和低收入人群价格临时补贴工作。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

  (八)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安全与发展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主体责任,狠抓基层组织、队伍和作风建设。创新完善社会治理,加强“数字城管”与“智网工程”融合对接,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建设“多网合一”的基层综合治理网格,压实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平安治理主体责任。深入推进信访制度改革。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鹤山市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将水上消防站建设纳入建设计划,全力防范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确保财政金融安全,加强债务风险防范。做好粮食、能源供应等应急安全保障,强化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做好自然灾害防治,扎实推动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同时,做好侨务、外事、台港澳、民族、宗教、消防、人防、统计、打私、档案史志、地方志、工青妇、工商联、红十字会等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十四五”开局之年工作,利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和“两头”在外发展模式红利,于发展大局中找准鹤山定位,优化提升“三带三心”城市格局,打出鹤山特色牌,在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中彰显鹤山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