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鹤山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鹤山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6年1月26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上

 

鹤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张雁威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鹤山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我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紧紧围绕“造平台、畅交通、建新城、护生态、惠民生、强作风”六大核心任务,全力打造六大发展平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市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保持总体平稳,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主要任务和“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总体完成。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1.经济运行趋稳向好。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认真落实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出台扶持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和支持外贸稳增长的具体措施,促进经济增速逐季回升。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9.98亿元,增长8.7%,增速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比全年预期目标低0.3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18万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7.1︰54.6︰38.4。

    2.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82亿元,增长15.2%,比预期目标高3.2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25亿元,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23亿元,增长11.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2.1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0.3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3.8%和7.6%。

(二)有效投资较快增长,重点项目扎实推进

    1.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全部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27.13亿元,增长0.5%;房地产开发投资53.67亿元,增长6.1%;工业投资63.3亿元,增长28.6%,其中制造业投资58.97亿元,增长38%。

    2.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我市31个列入江门市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45亿元,完成率107.9%。其中小型农田水利、朗达锂电池、德万健康电器等项目进展较快,有4个项目进展缓慢。

    3.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争取上级各类补助共4.09亿元,有力支持了重点产业、技术改造、重要基础设施等建设。打造国资发展平台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积极利用国家融资融券政策,我市成为广东省首个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县市。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1.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鹤山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鹤山的实施意见》,成立市创投基金,规模2.6亿元,获得省扶持资金7500万元,成立亚洲厨卫商城小微双创平台。企业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5项、省产学研项目1项,新建省、江门市级工程中心4家,发明专利申请量188件,广明源照明有限公司成立全市首个博士后工作站,雅图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被国家人社部认定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2.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加快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业“一纲要五行动方案”,出台了扶持专用车制造发展等计划,全力打造华南地区专用车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富华工业园、东鹏智能家居、得润电子等大项目动工建设。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3.1%和9.9%。

    3.产业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工业城平台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被纳入省产业集聚区,享受有关产业转移园的优惠政策;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以鹤山工业城为核心平台启动规划建设,将引进一批高端产业集群。启动《鹤山市中部板块总体规划(2015—2030年)》编制工作。稳妥推进工业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成立市工业园管委会,扩容提质,将工业城范围扩大到105.8平方公里。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路网、污水处理厂已动工建设。强化闲置地和低效用地的处置,工业城处置闲置土地479亩。物流港完成土地收储1008亩,征地800亩。

    4.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亚洲厨卫商城一期、坚美商业中心等设施建成运营。大力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成功举办首届梁赞咏春文化节,打响了“鹤山梁赞,世界咏春”的招牌;双合乡村游方兴未艾,热点纷呈。全市旅游接待游客数量4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4亿元。商品住宅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增长35.8%、16.8%。消费新业态发展迅猛,鹤山跨境电商清关分拣中心试运营。

    5.千方百计稳定外贸出口。积极应对外需疲软的影响,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外贸出口,帮扶企业开拓市场。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启动了江门海关鹤山监管区建设。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46.9亿元,下降8.1%,其中出口124.5亿元,下降7.6%;进口22.4亿元,下降10.6%。实际利用外资13450万美元,下降8.5%。

    6.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认真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等政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开通网上办事大厅服务,加快推进“邑门式”服务模式,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启用。

(四)“三农”工作稳定发展,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1.农业经济平稳发展。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7.15万亩,总产量9.91万吨;生猪饲养量125.59万头;水产品总产量5.16万吨,总产值5.48亿元,分别增长10.3%和11.2%。实现农业总产值31.39亿元,增长4%。

    2.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业产业化组织28个,其中农业龙头企业2家。加强农产品质量体系和农业品牌建设,“鹤山红茶”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加快建设1.6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中小河流治理等6个在建工程进入扫尾阶段,启动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投入1.5亿元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新建农村公73公里。

    4.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三资”监管工作,组织交易958宗,完成交易额约1亿元,资产增值明显。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管理,以共和、址山两镇为试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各级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168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8861元。

(五)同城共融加快推进,协调发展能力增强

    1.区域合作稳步推进。积极实施江门“东提西进,同城共融”战略,贯彻执行《江门市东部“三区一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了我市年度行动计划,从基础设施、产业、规划、环境等方面做好与江门的对接,重点加强交通体系对接,按照江门市统一规划,做好江门大道北土地利用规划和滨江大道鹤山延伸段规划等工作,开通对接江门东部公共交通一体化运营。

    2.扎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连接对外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国道325线鹤山大雁山至桃源改线工程开工建设,江罗高速和广中江高速鹤山段顺利推进,江门大道北进入收尾阶段,可通过江顺大桥直达顺德城区。全面铺开天然气管网工程应用建设,工业城和共和部分企业、居民率先使用天然气。

(六)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1.节能减排取得新成绩。积极实施“十二五”后半期节能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行动计划,落实对重点能耗企业的监控工作,推动企业自愿加入清洁生产行动计划,完成电机能效提升3.62万千瓦。预计可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目标。

    2.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推进重点河流流域污染治理,完成14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减排工程,划定全市畜禽养殖范围。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进网污水浓度有所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8%。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淘汰各类黄标车3992辆。

    3.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造林作业面积2.5万亩,完成种植1888亩的碳汇林工程以及4.9公里景观林带建设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8%。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制定低效用地和低效厂房处置方案,年内共处置闲置土地面积2205亩,整治提升“两低”企业38家。

(七)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民生保障继续加强

    1.完善民生投入增长机制。坚持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年民生类支出21亿元,重点投向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就业等领域,让人民群众实现幸福共享。

    2.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帮助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失业人员、困难人员和退伍军人的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68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目标内。

    3.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巩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550元/月,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8151元/年。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做好养老助残工作,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封顶。完善临时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补贴231万元。新开工建设公租房289套,竣工验收462套。

    4.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通过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督导验收,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中考成绩继续名列江门市前茅。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取消药品加成,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管理,做好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另址扩建前期工作。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三馆两心一宫”建设,全面实施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

(八)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1.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布实施“1+3”清单,梳理事项13091项,清理改革事项360项,压减率40%。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创建“一站式”服务体系,“邑门式”行政服务平台镇村覆盖率达100%。

    2.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加强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对列入负面清单的项目分别实行禁止准入、核准准入,对负面清单以外的项目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承诺准入和告知性备案。制定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实施方案。

    3.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作,市场主体达2.8万。

    4.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托“信用鹤山”网,完善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归集33个部门148类信用信息,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黑名单”制度。

    5.价格改革扎实推进。放开非政府定价的停车场收费、物业管理费等价格管控,通过听证会稳步推行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

    总的来看,201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平稳,但也要清醒认识到,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比预期大,争先进位任务艰巨;外部需求放缓,进出口形势严峻;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根本缓解;民生保障和生态环保任务繁重,少数群众生产生活仍比较困难,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仍然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阶段,贸易活跃程度和需求显著下降,发达经济体形势好转,新兴经济体进一步恶化,但世界经济仍将保持温和复苏走势。从国内看,全国和广东省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目前企稳回升特征明显,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然具有较好的外部环境。从我市看,外需短期内很难有大的提升,对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投资较大的几个项目正处于建设周期,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尚需时日,全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担当作为,精准发力,坚持以五个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做好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珠西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和“造平台、畅交通、建新城、护生态、惠民生、强作风”六大核心任务,积极融入江门东部一体和广佛都市圈发展,着力推进“一城三中心”建设(珠西门户城市,珠西装备制造中心、珠西物流中心和珠三角乡村生态旅游中心),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在转型升级中取得更多新成效,推动经济社会在目标区间内运行,努力为“十三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我市发展条件,建议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进出口总额增长1%;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2‰以内;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42%;

——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1.9%;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计划。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推进“一城三中心”建设

    1.建设珠西门户城市。按照珠西门户城市的定位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端产业引领,启动谷埠新区的规划建设,重点围绕西江-大雁山区域,积极发展高端商务服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后台数据处理等新型城市经济。利用西江黄金岸线,推动游艇码头建设,积极发展星级酒店、高端商务服务、休闲健康等产业,将谷埠新区打造成为山水、智慧、产业新城,谋划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加快城区提质扩容。加快推进“三馆两心一宫”和文化广场建设,打造集学习、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中心区,打造城市文化客厅。推进美雅产业新城建设,打造丝绸纺织文化产业综合体。全面铺开小城镇扩容提质工作,提升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促进产城融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新区建设上加快实现新的突破。实施好“三旧”改造工程,以新城区带动主城区发展。继续推进北湖公园和体育中心改造,升级改造新城路、新鹤路,实施鹤山大道与江沙路、文华路、前进南路交叉路口改造,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2.打造珠西装备制造中心。大力推动中欧合作区鹤山主园区的规划建设,通过收储、回购、闲置处理等方式盘活整合土地,形成中欧中小企业集聚区启动区。做好“一城三镇”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好鹤山工业城对外连接道路,包括连接江门大道道路、连接江门主城区道路、连接高速公路出入口等路网。以“一城三镇”为核心,深化与司前、大泽等镇合作开发,共建鹤新蓬产业合作区。加快推进专用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落实扶持发展措施,争取引进更多专用车项目,推动专用车产业快速发展。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落实责任制和倒逼机制,力促富华工业园、东鹏智能家居、得润电子等大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奇亮磨具、博盈焊接、镇怡摩托、鑫镁超硬材料等项目建设或早日投产。以产业链招商为突破口,创新招商方式方法,积极开展精准化招商。

    3.打造珠西物流中心。以南沙铁路开工建设为机遇,加大物流港开发建设力度,规划建设综合物流货运中心。加强沟通衔接,逐步扩大华南地区铁路集装箱分理站业务范围,积极扩大广珠铁路鹤山货运站场对外影响力,争创比较优势,拓展业务渠道,推动开通盐田港铁路货运业务。狠抓项目落地,紧抓珠三角核心区专业市场外迁的重要机遇,积极招商引资,重点发展保税型物流、专业市场型物流、产业基地物流和电子商务型物流,积极引入和建设大型专业市场,如特色农副产品市场、工业品专业市场等。

    4.打造珠三角乡村生态旅游中心。围绕“一个平台”(梁赞咏春文化平台)、“三条走廊”(大雁山—古劳水乡—茶山旅游走廊、七瓮井—马耳山—昆仑山旅游走廊、鹿湖山—彩虹岭—云宿山旅游走廊)、“一个中心”(双合乡村生态游客集散中心),做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大我市乡村生态旅游宣传推广策划力度,扩大“岭南鹤武”和“鹤山梁赞、世界咏春”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推进落实大雁山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的各项工作,改造提升西门,规划建设南门。启动古劳水乡湿地公园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新旅游开发模式,利用PPP、众筹等模式加大对旅游的金融支持,以国内龙头旅游集团为重点招商对象,借助和依托其实力和客源,共同合作开发旅游景区。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点景区道路、旅游标志、步行道、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推进住宿、餐饮、游乐等旅游硬件设施建设。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主动顺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优化创新环境,积极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1.积极推进企业创新。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贯彻落实江门“双引双创”有关工作部署,按照《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鹤山的实施意见》和《中共鹤山市委鹤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大创新扶持力度和人才培养引进。推进鹤山工业城科技孵化平台建设前期工作,以宇红纳米、同方科技、中意创业创新城、亚洲厨卫商城等为重点,引入并孵化一批高技术小微企业,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市产业技术研发水平。

    2.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提升计划,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年内计划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 家,广东省科技民营企业5家。加大创新扶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快建设各类产学研中心。

    3.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进一步培育企业质量和品牌意识,积极引导全市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大力开展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等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加强标准化生产管理,努力提高全市企业质量管理整体水平和产品质量,重点做好址山五金卫浴、鹤城腐竹、桃源伞蓬、鹤山红茶等地方特色产品管理。

    4.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完善权责清单管理,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推进网上“并联”核准。落实国家和省减免税费政策,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收费,减轻企业负担,重点做好“邑门式”管理。

(三)加快发展实体经济

    坚持做优增量,做强存量,狠抓项目落地,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夯实经济发展后劲。

    1.培育存量企业做大做强。采取“因企施扶”、“一产业一政策”等工作方式,促进企业做大做强。2016年计划培育5亿元以上企业2家。加快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启动“互联网+”行动计划,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重点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加快推进新一轮工业技术改造,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落实财政资金、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推动东古酱油、世运电子、牛力机械、清华同方、中南再生环保等项目增资扩产,力争全市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5亿元。

    2.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贯彻落实江门“雏鹰计划”(《江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方案》),推进亚洲厨卫商城、宇红纳米孵化基地、龙口职业农民等三大“小微双创”基地建设,力促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以牛力机械、广明源照明等企业为重点,做好高成长板挂牌企业的规范辅导、融资创新和上市培育工作。完善小微企业贷款担保与再担保、保险、风险补偿等机制,多措并举帮扶中小微企业解决资金难题,积极探索建立政府牵头的“过桥资金”帮助企业渡难关。

    3.抓好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围绕“六新六去”,加快建设产业大平台,统筹配置生产要素资源,优先发展工业城(共和—鹤城—址山),落实用地规模平移入园工作。继续抓好闲置土地、低效(空置)厂房、低效企业清理工作,全市计划处置闲置地1500亩,整治“两低”企业20家。加快推进园区道路、污水处理设施和茅坪、鸿江、昆中输变电站等的建设,积极谋划解决小学学位不足等配套设施。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利用“互联网+”为经济增长拓展空间,抢抓共享经济新机遇,加大力度组织著名电商平台和我市行业电商对接合作,利用鹤山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分拣清关中心扩大我市电商份额。积极扶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力争实现江门市首个农村电商全覆盖,打通城市社区“最后一百米”和农村“最后一公里”,实现本地产品和服务的购销一体化。

(四)全力稳定外贸出口

    加快外贸优化升级,创新外贸发展模式,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采取积极措施扭转外贸出口下滑的局面。

    1.促进外贸进出口止跌回升。落实国家和省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各项政策措施,立足抓早抓好抓实效,重点加快出口退税,确保及时足额退税;坚决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落实扶持外贸出口奖励措施;加强动态监测,采取措施扩大出口产品在本地出口份额。支持企业加大力度开拓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积极培育和壮大机电产品、装备制造产品成为出口主导产品。

    2.完善外贸扶持措施。发挥我市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带动效应,着力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重点支持印刷、制鞋、五金卫浴、纺织服装等行业以自主品牌出口,打响“鹤山制造”品牌。加快培育新型贸易方式,做好江门海关鹤山平台建设,大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吸引一批跨境电商进驻我市。

(五)狠抓固定资产投资

    1.推进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以江门大道、江顺大桥为核心,以外联内通为目标,以交通大会战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加快南沙铁路、江罗高速、佛开高速鹤山段扩建、江门大道北辅道、国道G325鹤山改线、滨江大道延伸段等重点项目建设,协助做好广佛江珠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动工建设。推进龙古公路、双和公路升级改造计划,严格按照三年完成219公里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的目标,加快完善农村公路路网。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强统筹谋划,确保列入江门市2016年的42个、年度计划投资57.29亿元的重点项目顺利建设。对已开工项目,加快工程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对年度计划内开工、仍未开工的项目,积极协调解决融资、征地拆迁、项目审批等问题,力促项目早日建设。落实项目建设倒逼机制,完善绿色通道制度和领导挂钩联系责任制,加强对项目的检查督办、通报和信息上报。

    3.积极做好融资工作。按照打造融资大平台的思路,认真掌握国家政策动向,积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扩大企业发债,重点做好谷埠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领域专项债券,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切实将资金用在刀刃上,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

(六)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根据《鹤山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2015—2020年)》精神,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增收,重点结合建设珠三角生态旅游中心的目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双合和龙口花卉两个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的建设。继续做好我市农业品牌创建工作,积极培育优质农产品,稳定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26万亩。

    2.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址山、沙坪、古劳、龙口、双合、宅梧六个项目区的建设,做好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河道疏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水系连通,计划年内基本完工。继续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完成四堡水厂建设。在加快完成现有的“五化”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抓好省级连片示范(古劳水乡)项目建设。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问题。

    3.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三资”监管体系建设,完善“两平台”服务功能,力争在2016年3月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理核实工作。继续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规范推进土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力争2016年底前基本完成。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善资金投入与管理机制,狠抓督促检查,确保完成本轮扶贫开发“双到”任务。

(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1.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鹤山大行动,建设生态景观林带15公里,建设乡村绿化美化试点15个。积极推进森林公园、城镇公园建设,加快鹿湖山(云乡水库)、昆仑山省级森林公园创建工作,年内创建镇级森林公园5个、城镇公园5个、村(居)公园63个。

    2.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做好重点能耗大户和国控重点监控企业的节能减排监控,强化在线监控(监测)系统的运行管理。加强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网建设,提高进水浓度以及运行负荷。加快第二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第三阶段(首期)工程、杰洲污水厂管网(一期)工程,以及共和、址山两个镇的污水厂配套管网工程建设。深入实施节能行动计划,继续抓好电机能效提升和注塑机节能改造工程。

    3.加大污染综合整治力度。严格水资源管理,实施“河长制”,重点抓好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东溪河和民族河整治等工程建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完成江门新下达的“黄标车”淘汰任务,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应用。

(八)大力增进民生福祉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保障基本民生,办好民生实事。

    1.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抓好大学生、异地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援助和再就业工作。增强工业城创新基地和宇红纳米、同方科技、亚洲厨卫商城三大“小微双创”基地就业带动,努力拓宽就业渠道。落实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意见及返乡创业政策,加大对大众创业的财税支持和金融服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200人,转移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医保待遇水平,提高扩面参保质量,全面落实全员足额参保。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全员、足额参保和企业未参保人员一次性养老保险缴费工作。做好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提高低保、五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包括城乡“三无”和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确保困难群体的生活。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推进敬老院改造升级,推进养老助残网格化工作。全面铺开“邑家园”社会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推进“邑家园”二期项目建设。

    3.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新方法,加快落实财政补助资金和建设用地,用好城市更新和“三旧”改造政策,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完成农村危房改29户。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统筹全市教育资源,构建优质教育格局,抓紧补齐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短板,重点加快推进城区和各镇学位紧张学校的扩容工程,谋划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推进民营办学发展。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推动卫生强市创建工作。重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统筹推进其他各项改革等七方面工作。推动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启动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另址扩建和市中医院改扩建以及址山卫生院住院综合楼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卫生镇(村)活动,共和镇创建成国家卫生镇,桃源镇和鹤城镇创建成广东省卫生镇,全市创建74条省和江门市卫生村。优化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做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及镇街文化站评估定级及免费开放工作。抓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建设,加强农家书屋后续管理,争取每个镇(街)建成一至两家农家书屋示范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以及广场文化、节庆文化活动,落实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年内计划放映1344场电影。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监管工作,开展“平安文化娱乐场所”的创建工作。

    5.推进平安鹤山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持续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充分发挥工会、行业和商会作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个人信用“黑名单”制度,做好对小微企业推广“诚信绿卡”。推进镇(街)、村(社区)、村小组三级网格化管理,加快以“邑家园”为核心的社区服务综合平台建设。规范管理社会组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广泛开展义工志愿服务活动。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重点区域治安整治力度,加强禁毒工作,增强群众安全感。做好户籍制度改革。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大力整顿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保障群众吃得放心。

    各位代表,做好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点燃激情,担当作为,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和加快建设“一城三中心”而努力奋斗!

 

 

 

 

 

 

 

 

 

 

 

 

 

 

 

 

 

 

 

附注:名词解释

1.六大平台:指工业、物流、土储、国资、服务和旅游六大平台。

2.一纲要五行动方案”:“一纲要”是指《鹤山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作纲要(2014—2020年)》;“五行动方案”是指龙头企业培育、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产业平台扩能增效、重大项目突破和产城融合振兴行动方案。

3.“邑门式”行政服务是指“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行政服务。

4.“三资”是指“资金、资产、资源”。

5.“东提西进、同城共融”“东提”是指东部三区一市(蓬江、江海、新会、鹤山)实施融合提质;“西进”是指西部台开恩(台山、开平、恩平)实施协同共进。按照“东部一体、西部协同”区域错位发展原则,以东西板块统筹制定发展政策,促进资源优化整合,推动区域交通一体、产业同兴、环境共治、民生共享,实现同城共融、产业振兴的发展目标。

6.“珠西战略”是指省委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发展战略。

7.“黄标车”:高污染排放车辆的简称,是连国Ⅰ排放标准都未达到的汽油车,或排放达不到国Ⅲ的柴油车,使用的是黄色环保标志。

8. PP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9.“1+3”清单即权责清单、负面清单、审批清单、监管清单。

10.三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开放之门”,粤西进入珠三角的“方便之门”,珠三角通往粤西、广西乃至大西南的“辐射之门”。“三心”:即珠江西岸新的经济中心、创新中心和城市中心。

11.双引双创:引资引智、创业创新。

12.“三馆两心一宫”即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宫。

13.六新六去”:是指新技术、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新城镇、新农村,去过剩、去库存、去低效、去负担、去污染、去繁就简。

14.两低企业:低水平、低效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