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鹤山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争转型升级之先,创幸福共享之城和建设岭南特色宜居城市的核心,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取得了显著成效,较好地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计划目标。

(一)经济增长缓中趋稳

积极应对全球经济放缓造成的经济下行压力,把稳增长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三促一帮”政策,力促全市经济逐渐企稳回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合理增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4.24亿元,增长1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08亿元,增长15.2%;农业总产值29.35亿元,增长4.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95亿元,增长13.3%;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24.1%。

(二)结构调整积极推进

一是狠抓实体经济,夯实发展基础。工业投资连续回升,全年有56.08亿元,增长36.4%,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6.6%;登记备案的工业项目有119项,计划投资43.45亿元,分别下降7%和增长2.8%;广明源照明、创泰科技、北丰家纺、华登高质餐具等一批项目增资扩产,巨隆铝业、柏威皮革、皇冠制罐、汇龙涂料等一批投资较大的项目顺利投产,牛力机械有限公司被列入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市级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其中鹤山工业城通过整合资源,将共和镇鸿江工业区划入,形成了2000多亩连片开发的大平台,同时积极探索以BT形式建设基础设施,园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新建厂房面积21.4万平方米,引进了广东京信电力集团、上海金匙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依斯特实业有限公司、鹤山市宇红南方金属纳米材料孵化基地有限公司等多个大项目。

二是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较快发展,实现产值67.25亿元,增长9.7%;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营销创新等手段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工业技术改造项目24个,计划投资16.67亿元,增长20%;有8家企业申报广东省高成长性企业,4家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3家企业被评为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 60多家企业参加广货网上行活动,桃源镇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制伞名镇”称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10家、广东省著名商标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3个;专利申请量760件,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1.46亿元,增长14.7%。

三是农业和农村发展形势良好。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各级支农资金投入达6953.77万元。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双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龙口花卉生产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新增江门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个、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各1项,制定农业地方标准1项。加大以灌区改造、中小河道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功竞得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获得资金补助4800万元,沙坪河下游治理工程、共和镇小型农田水利示范镇、雅瑶昆东灌区改造分别被纳入上级有关专项建设项目。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创建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目前已录入信息23000多份,组织了154宗交易,涉及工程承发包交易额2083万元,年租金收入211万元,租金增幅30%,“村组账镇管”覆盖面达99%以上。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313.33亿元,增长10%。

四是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基本完成鹤山市北部商贸区概念性总体规划研究及北部滨江新城重点地块城市设计工作。鹤山广场项目开始销售,沙坪文明鞋材市场已现雏形。打造“山、水、林、谷”为特色的旅游品牌,旅游接待人数306.95万人次,增长12.6%;旅游总收入19.87亿元,增长17.2%。成功争取将广珠铁路鹤山站的货场设计运力由60万吨提高到1000万吨;鹤山国际物流港蓄势待发,国内外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已有意向进驻。

(三)三大需求增速有所回落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增速受外界因素影响有所减缓。投资低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04亿元,增长8.5%,其中第二产业投资56.08亿元,增长36.4%;第三产业41.18亿元,下降15.8%。消费增长趋缓,回落到近年较低水平,各类消费品处于逐渐降温的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8,上涨2.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36亿元,增长11.7%;商品房销售面积56.52万平方米,销售额36.64亿元,分别下降6.6%和3.5%。外贸出口呈现持续乏力的态势,出口总值21.03亿美元,增长5.3%。

(四)宜居城乡建设亮点纷呈

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其中广珠铁路、佛开高速扩建建成通车,广珠货运站110KV古劳牵引站正式投产,110KV康田输变电工程、800KV糯扎渡换流站工程顺利推进,广东省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鹤山段开工建设。启动创建广东省园林城市工作,建成林业生态“万村绿”25条,“森林进城,森林围城”示范村10条,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1.5万平方米,绿道网络不断完善。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模式,进一步提高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启动了“一镇一站”垃圾转运站建设,我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作为样本在全省推广,马山垃圾填埋场被评定为广东省一级无害化填埋场。完成11条行政村的整治规划编制(占全市总数的69.6%),名镇、名村、示范村、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宜居社区创建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五)节能减排和环境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完成39家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组织10家企业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核,拆除淘汰了15万吨水泥粉磨机组一套,预计年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能够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计划。强化管理减排工作,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确保出水达标排放,积极推进工业源、农业源减排,加强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督促现有12家涉重金属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视频等设备,推广“养殖、沼气、种植”的生态养殖模式,有5个畜禽养殖场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污染减排项目,加大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

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积极挖掘用地潜力,建立处置闲置土地目标任务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处置盘活闲置土地5583亩,征收闲置费381万元。

(六)保障改善民生力度加大

以“十项民生工程”为抓手,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全市民生投入10.34亿元,增长20.8%。

1.就业岗位稳定增加。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792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914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9%;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4816人,转移就业2653人。

2.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895元和9851元,分别增长13.1%和12.1%,处于近年来较高的水平,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3.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40元和210元分别提高到每月350元和230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5220元提高到每年5760元,全市享受低保3804户8393人,新增低保305户685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158.06万元,同比增加258.53万元,低保率2.34%。

4.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力度加大。完善救助水平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确保特殊困难群众和低保对象生活水平不下降,建设了9家平价商店,增发了两次临时性生活补贴,累计发放资金131.6万元,受惠人数2.3万人次。

5.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顺利。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按计划新开工670套保障性住房,已有591套按期竣工,完成83户农村困难户危房改造。

6.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基层医疗单位医改工作,10家镇级卫生院全面执行绩效工资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9大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6万多人(份),市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广东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健康鹤山”工程,为9030例农村妇女实施宫颈癌免费筛选检查,对确诊患者免费治疗;实施计划生育“惠一生”工程,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奖励补助范围从双合扩大至宅梧、址山、共和和鹤城,受惠人数1480人。积极推进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工程。

7.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抓好新型社会保险和新型医疗保险覆盖工作,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56万人,参保率99.5%;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36人,参保率36.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8.06万人,参保率98.4%。全市有96698人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94.5%,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参保率76.16%。

8.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延伸。投资2063.1万元建设农村公路42.6公里,完善农村客运站和候车亭建设, 增建9个A类候车亭,迄今全市115条行政村已建客运候车亭161个,实现了“村村有亭”的目标。

9.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认真做好教育强镇复评和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外来人员子女就读公办学校入读率100%;加快推进鹤山一中初中部、新沙坪中学建设,开办沙坪第六小学,全年教育总投入4.47亿元。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建文化室32个、农家书屋26家,开展“竖起大拇指”文明评点和“铁夫文化艺术周”活动,启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新建4所乡村学校少年宫。

(七)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加强

我市构建“大调解”格局成为全省12个试点项目之一,被确定为省社会创新实验基地。积极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各项试点工作,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开通江门地区首家县级社会组织网站,全年登记成立43家社会组织,镇级NGO孵化发展中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协会,镇、村、村民小组三级民间维稳组织、镇级劳动争议调解室等成为江门首创。

(八)重点项目建设基本顺利

我市列入江门市重点项目有18项,计划总投资132.35亿元,其中年度计划投资21.92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2.97亿元,年度完成率104.8%。其中15个项目已开工或建成投产,有3个项目受市场或土地等因素的影响而未动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持续影响下,我市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也凸现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不足,主要是:经济外向度高,外部市场不稳定极容易波及并影响全市经济发展;低效益、低附加值为主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调结构任务繁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利润不断下降;民生共享工程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较大的距离,等等。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发展改革意识和忧患意识,努力化解各类矛盾,在新的一年努力加以改进。

二、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13年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头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的一年。全球经济危机使发达经济体遭受重创,但同时也带来难得的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正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了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个关键,就能化挑战为机遇,把持续健康发展的局面长期保持下去。我市经济外向度较高,未来一段时期还将面临经济下行的风险,但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依然较好,只要能够抓住当前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遇,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经济仍能保持稳定发展。结合实际情况,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建议如下:

——生产总值增长8.5%;

——人均生产总值增长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

——出口总值增长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35.8%;

——研发经费(R&D)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1.2%;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江门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盼,着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力争稳中求进;积极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幸福共享,努力开创岭南特色宜居城市建设新格局。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一是加快培育高成长性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做大工业“增量”,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新装备制造和新医药等五大产业为重点,力促已经签约的项目加快建设,确保包括本邦电器、牛力机械二期、弘华实业、飞拓展示、志美尼电器等项目年内建成投产。狠抓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做强“存量”,对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确实有扩大生产意向的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土地指标等资源优先向其倾斜,确保法罗力电器、广明源照明、华迅化工等增资扩产项目顺利进行。

二是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把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素,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提升、渠道开拓和产业链条整合,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发展道路,加快谋划龙口鞋业生产基地的规划建设。加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互动发展,发挥政府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从加工型向自主研发、自有品牌转变,年内创建多个省级以上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

三是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立足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认真执行《鹤山市工业项目用地准入及后续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强化节能、环保、安全和土地效益等指标约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是抓好重点园区建设。将清洁能源产业园项目作为我市头号工程,举全市之力加快推动项目顺利建设。鹤山物流港要以广珠铁路开通为契机,尽快启动园区建设前期工作,制定征地拆迁方案,落实BT融资项目和在谈有投资意向的企业落地。鹤山工业城要完善自我发展机制,督促帮扶企业按时建成投产,争取条件启动BT融资项目建设。江沙工业走廊先进制造业基地雅瑶园区继续谋划拓展空间,明确产业定位,重点规划发展与美的、康师傅、海信等大项目相配套的产业。

五是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发挥我市交通、区位、环境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面向广佛都市圈的商务、旅游、饮食、文化等特色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鹤山国际物流港为大平台,加强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专项招商,重点发展仓储物流、国际货运代理及第三方物流服务等高端物流项目。抓好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濠畔国际鞋材皮革五金采购中心、址山卫浴五金商贸城建设。

六是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各级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帮扶企业渡难关,搭建政、银、企互动平台,引导银信部门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完善信用担保、贷款贴息等支持机制,做好优质企业上市前期辅导工作。积极引导和帮扶外向型企业,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完善利用外资优惠政策和外贸发展资金实施方案,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和研发创新,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培育企业自主品牌。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三农”发展基础

抓好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绿色、安全、高效的农产品,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机制,扶持专业合作社、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为突破口,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依靠科技促进农民增收,推广规模化、生态与健康的养殖模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业和水利重点项目为抓手,抓好沙坪联围泵站工程南渠、沙坪河下游改造整治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中小河流整治重点县试点、共和镇小型农田水利示范镇及有关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规划建设古劳、址山两个镇级垃圾压缩站,搞好11条行政村的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升级改造农村客运站亭,做好农村电网改造工作。完善农村各项管理制度,探索和创新农村发展管理体制机制,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三)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工作,落实目标责任制,抓好各镇街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抓好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营运监管,力促各项指标达标排放,积极推进重点排污企业、重金属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推进“万村绿”、生态景观林、“森林进城,森林围城”等工作,计划建设生态景观林带3.8公里228亩,建设10条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村。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筑幸福和谐新格局

完善民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坚持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力气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市财政今年计划安排民生投入11.55亿元,重点投向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就业等领域,让人民群众实现幸福共享。

一是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加强与各工业园区及重点企业的信息互动,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进程,巩固和提高新社保和新医保的覆盖面,完善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新农保的合并衔接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切实维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引导企业改善用工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是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工作,逐步提高城乡低保、优抚对象的补助标准和农村五保的供养水平。继续抓好“三打两建”工作,加强市场价格监控,规范市场秩序,完善临时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抓好市敬老院和基层老年人活动设施建设。

三是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保障性住房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时开工、按时竣工,保证质量,依法依规做好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工作,完成100户农村危房改造。

(五)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依法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发展的对接能力,抓好成人教育和学前教育,完善鹤山一中初中部、新沙坪中学配套设施,确保今年秋季顺利招生。

二是加大医药卫生改革力度。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等综合改革。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实计划生育惠民政策,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补助覆盖至各镇街。

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文化站水平,年内80%以上的文化站创建成为一级以上文化站,计划在农村放映电影1344场,确保每村都能看上电影,继续搞好流动书香车送书下乡活动。加大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的力度,夯实创建基础。

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快建立市、镇街、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平台,积极稳妥引导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管理和服务,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治理结构。

(六)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安排列入江门市的重点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5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42亿元。要积极推动已经办妥手续的项目加快建设,切实保障现代产业、重要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落实监督检查、跟踪服务、制度保障等机制,努力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各项工作,积极推进江罗高速、佛开高速陈山出入口改造、800KV糯扎渡直流输变电工程和广东省天然气管网二期鹤山段等工程的建设,加快谋划我市天然气管网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事宜。积极争取新城市中心区和滨江新区动工建设,继续搞好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城区重点市政道路网络建设,缓解交通压力。

各位代表,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