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鹤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2001年至2005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也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时期。根据省、江门市《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中共鹤山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要求,在广泛听取有关部门意见,参照各镇及各个专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市委、市政府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方案,编制鹤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一、“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九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坚持外向带动,实施“四大发展”战略,化解金融风险,克服种种困难,实现“稳中求进,有效增长”。各项指标都比“八五”时期有较大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1、经济稳步增长,结构逐步优化。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63.92亿元(现行价,下同),年均增长8.9%(可比价,下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8192元,折合2192美元(按人民币与美元换率8.3∶1计算),年均增长8.4%;社会总产出214.28亿元,年均增长16.8%。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高”农业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五年累计“三高”农业基地开发面积5.13万亩。农业总产值12.44亿元,年均增长9%,粮食与经济作物面积比为57.5∶42.5,产值比为23∶77;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42.52%;农村经济收入87.55亿元,年均增长15.47%;工业逐步上规模,实现工业总产值137亿元,年均增长11.62%;乡镇工业、个体私营及外资经济有较大发展,与国有工业的比重从4∶6调整到6∶4。第三产业的交通、邮电等基础产业有较大发展,产值年均增长20%;三大产业比例调整到11.1∶54.55∶34.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691亿元,年均增长9.65%;镇级财政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已由30%上升至59%。跨进了小康,跻身于百强。

    2、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出口市场走向多元化。“九五”期末外贸出口总值为4.36亿美元,年均增长12.6%,累计出口总值20.82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2.4倍。招商引资开创新局面,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94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加0.84亿美元。

    3、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九五”时期,市场主体和要素市场基本形成,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增强。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1亿元,年均增长12.5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82亿元,年均增长7.5 %;已建立了人才、产权、有形建筑、劳动力、土地交易等市场,初步培育了生产资料、技术、信息、证券、房地产和拍卖等市场体系。 

    4、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九五”时期,完成西江大堤四期工程、沙坪河排涝站建设及36宗水库加固;新建江鹤高速、古崖线江鹤二期工程;城区完成了鹤山大道建设;电话交换机扩容10万门;新建日供水10万吨的第二自来水厂、3000吨级码头、鹤山220KV变电站及沙坪、杰洲、鹤城、雅瑶、址山、古劳、宅梧等七座110KV变电站;配套建设大雁山风景区、雁山酒店和雁山人工湖等。“九五”时期固定资产累计投资61.80亿元,比“八五”时期增加17.78亿元。全市公路总里程达856.5公里,公路密度从“八五”时期的每百平方公里55.5公里提高到77.3公里;电话普及率达36.92%;最高供电负荷达13万千瓦。

     5、科教强市初见成效。“九五”时期全市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先后建立了美雅、欢乐电机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4家高新技术企业,获高新技术产品25个,专利项目280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八五”时期的42.2%提高到45.33%,其中农业提高到50.2%。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提高到377人。全市改建和新建139所中小学和95所幼儿园,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并转入普及高中教育阶段;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普及率达23%,比“八五”时期增加12.4个百分点。

     6、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继续加强,人口得到有效控制,出生率控制在10.5‰水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7‰;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通过了南粤杯、岭南杯、五邑杯等达标活动,促进了城乡规划建设,涌现出一大批环境优美的小区和乡村,2000年城市化达39%;电视节目增至20套,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家家有电力供应;妇幼保健网络健全,医疗卫生设施继续改善;自来水普及率75 %;全民健身、体育竞技深入开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社会保险费收缴率97.4%,发放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6%以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和谐、文明、法治。

    7、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00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102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763 元,年均分别增长4.56%和11.05%;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18平方米,农户普遍建了新房;环境综合指标达81.77分;平均预期寿命74岁。

    “九五”时期我市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企业技术、体制创新能力弱,科技含量低;国有集体企业资产负债率高,经济效益差;体制改革较慢,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迟缓;服务业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工业化、信息化进程有待加快;西部山区开发力度仍需加大;职工队伍素质偏低,高层次人才缺乏;环境污染应引为重视,城乡规划与管理仍待加强。

    二、“十五”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我市将进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性发展阶段。当前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加快,竞争更加激烈,给我市既带来机遇,同时亦面临挑战。必须认清形势,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侨乡优势,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及优越的基础设施,借加入WTO的有利时机抢先制订创新战略,把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和知识经济对接,把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走一条“后发追赶+创新超越”的新工业化、现代化道路,争取实现经济社会跳跃式发展。

    (一)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的方针,坚持“农业立基、工业兴市、科教强市、三业齐飞”和外向带动、强镇富民、后发争先、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混合型所有制经济,不断提高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水平,积极推进信息化,把鹤山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法治,人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侨乡。

    (二)发展目标

    通过“十五”时期的努力,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争取达到珠江三角洲的平均水平;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建立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明显进步。主要的量化指标是: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108亿元,年均增长(可比价计)9.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9213元(折合3520美元),年均增长10%;社会总产出370亿元,年均增长1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5亿元,年均增长11.0%。

    2、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分别为6 %、9%和12%;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9∶53∶38;农村经济收入三业比例为10∶70∶20;乡镇与国有经济比重为7∶3;城市化水平达45%以上。

    3、社会需求稳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97亿元,年均增长 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亿元,年均增长11.8%;消费品价格指数年均上涨1.5%左右。

    4、对外开放上新水平。外贸出口总值6.68亿美元,年均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累计总额4.9亿美元,年均增长10%。

    5、科技教育加快发展。每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数605人,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普及率3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

    6、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环境综合指标期末达87.17分,其中空气污染指数小于60,地面水达标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 40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 100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

    7、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控制在37.15万人以内,自然增长率为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0元,年均增长5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62元 ,年均增长8.5%;社会保险费收缴率和发放率均实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

    三、发展重点及主要措施

    要实现“十五”计划的奋斗目标,必须继续加强第一产业,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全面提升三大产业的水平和效益。要合理调整生产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推进城镇化,努力实现城乡经济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还要深化改革,依靠体制和科技创新,坚持实施我市确立的发展战略,加快人才培养,争创产业、体制、侨乡、开放、科技新优势,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具体要抓好: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我市今后农业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集约化经营为途径,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创办各具特色的“三高”农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把农副产品大力推向国内、国际市场,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1、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十五”期间,在确保粮食11.34 万吨生产能力的前提下,计划把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调减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调减到28万亩,发展有特色的水果、蔬菜、花卉等优质的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继续建设好九大商品基地,即2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复种面积21万亩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西瓜生产基地,10万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50万亩商品林生产基地(其中10万亩速生丰产林,26万亩生态公益林),10万亩茶、药、果、花卉、苗木生产基地;7万亩淡水养殖基地,50万头的生猪生产基地,以及三鸟、种苗繁殖基地。逐步把农业推向产业化,使全市农业经营规模综合率达70%,水稻良种覆盖率100%。粮食与经济作物产值比重调整为2∶8,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0%,争取每公顷种养面积产值达5.8万元。

    2、加速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重点要扶持食品联合加工厂、宅梧、双合种猪养殖场等大型龙头企业;扩大鹤山淀粉厂、市畜牧发展公司的种鸡场等中型龙头企业;支持个体私营龙头企业;发展20家镇村级小型龙头企业;推广鹤城五星村的果-牧-渔-农副产品加工的立体农业;继续抓好共和农业示范区建设,并通过辐射带动全市各镇,建立起1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点;同时,还以江门鸵鸟养殖场,新兴温氏集团等大型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禽畜养殖,力争辐射、带动更多农户,促使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3、建立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十五”期间,计划建立12家农业服务中心(或公司),履行信息、技术、流通、教育、培训和机械化服务功能,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把大宗农产品走向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路子,并逐步把公司转化为龙头企业;各镇都要有一个较大型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今后还组织行业、专业协会,运用农业信息网,推动产品的开发和成果的转化,发挥民间流通的组织作用。   

    4、加快镇级经济发展,实施强镇富民战略。要抓住双和公路建设机遇,大力实行丘陵农业的综合开发;要在已招商的32项农业开发项目和78项工业性开发项目的资金落实到位,尽快形成生产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三高”农业和商贸流通业,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镇级财政收入,争取鹤城、云乡等6个镇提前实现自给;同时,还要多渠道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经济投入,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凭借325国道、江肇公路、江鹤公路、双和公路沿线的水、电、路三通的有利条件,集中开发建设;按照各镇的产业布局,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处理“三废”、统一宣传招商,建成高标准的工业走廊。加快小城镇和乡镇企业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年均收入增长8%,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二)加速发展支柱产业,努力提高工业化水平

    我市的工业发展,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要积极引进信息产业、知识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把工业化与知识经济二者结合起来互动发展,走一条“后发追赶+超越创新”的新工业化之路。争取到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7亿元,工业增加值53亿元,效益上新水平。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十五”时期要选择鹤山城区、各镇工业招商社区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基地。重点争取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环境保护等产业落户到鹤山。大力扶持美雅、电机、南华兽药、健美等5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普新、华虹、四海、安柏、华旺等外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努力开发高质高支天然纤维细纱、超细旦纤维、弹性织物面料、新型染化料和助剂、高效低毒农药、药物新制剂、高精密电路板、电机、电热水器、新型装饰光纤等新技术产品;同时还要吸纳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技术和产品,以提高工业整体素质。争取到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2%。

    2、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高。要结合工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的有利时机,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为内容,有重点地用高新技术改造纺织、服装、机电、食品、鞋业、制伞、印刷、灯饰、建材和不锈钢等12个传统产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要应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食品和新药物;应用新材料改造纺织、制鞋业,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同时还要把有市场、竞争力强的美雅拉舍尔、精密电机、电热水器、电路板、华山泉等16个名牌产品扩大规模,积极推向国际市场。

    3、加速发展支柱产业。“十五”时期,一要重振纺织业。除美雅外,应将其他18家国有纺织企业剥离不良资产,进行资产重组,加速技术改造;加大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力度;鼓励外资民资组建大型纺织集团,促使目前纺织业以中间产品为主逐步向最终产品拓展,巩固和壮大传统的支柱产业。二要催生一批大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招商引资,重点培育以弗兰卡、德美餐具为龙头的不锈钢制造业;以雅图仕为龙头的印刷业;以增兆、胜发、中奥为龙头的制鞋业;以银雨、建豪为龙头的电子灯饰业;以华虹、电机厂为龙头的机电业;以华山泉、亚太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等6大新支柱产业,鼓励其上规模档次,滚动发展。

    (三)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第三产业发展,要借加入WTO,放宽市场准入为契机,打破行业垄断经营。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传统服务业,形成区域内产业能力配套,提高三大产业之间与第三产业内部的关联度与现代化水平。争取到2005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8%。

    1、扩大商贸流通。贸易业要向大流通、大市场方向发展。“十五”期间,要建设几个能调节供应、信息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重点工业品和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争取建立以批发市场为骨干,以小型市场、集贸市场和贸易零售网点为基础的市场网络;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代理制、配送制、网络上购物等现代经营方式;逐步建设大型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等物流网络;鼓励企业建立省外销售网络,积极采用展销、订货、洽谈、博览等形式提高鹤山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把城市的销售网络和产后服务延伸到农村,启动农村市场。争取到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0亿元。

    2、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要积极发展证券、按揭、租赁等多种形式业务;努力扩大金融通存通兑、代办、代收、代付等业务,加快金融服务的现代化、网络化和安全建设,并积极筹集资金,支持地方发展经济;保险业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保险意识,改革创新内部经营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探索保险组织形式,寻求新险种的开发利用,完善保险制度。

    3、大力发展旅游业。"十五"时期旅游业要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原则,以市场-资源-文化为导向,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城市为目标。重点完善大雁山风景区、雁山湖、仙鹤湖、北湖等旅游设施,筹建东湖公园;筹办古劳水乡旅游项目;修缮及完善大凹关帝庙、李铁夫画阁等文物景点;建好共和高尔夫球场、观光农业和双合金瑞麟旅游区;高标准建设26万亩生态公益林、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马山绿化点、鹤城五星、共和的林-果-牧-鱼立体生态农业景观;要建立以大雁山为龙头,西江沿岸为带动,争取开辟3-4条旅游线,开展观光、休闲、娱乐、渡假、购物、商务、美食、会议、博览、体育、考察等旅游活动;要密切与国内和海外合作,建立与珠江三角洲、江门五邑侨乡为基础,粤港澳为主体,海外侨胞为重点,外省宾客和本市居民为补充的旅游市场体系,积极筹办"外地宾客游鹤山,鹤山人游鹤山"活动,大力宣传鹤山,提高鹤山知名度。争取到2005年旅游人数突破21万人次。

    4、有计划地发展房地产业。“十五”期间房地产业的发展,主要是“提高质量,盘活存量,控制总量,规模发展”。要做好小区服务,推广智能设计,使用新技术和新型材料;大力发展房产按揭业务,推出经济适用住房,盘活现存量9万平方米的商品房,争取商品房空置率控制在10%以内;现有闲置土地要按照国土法规和规划控制开发;要规范房地产有形交易市场,拓展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健全土地招标、拍卖等交易制度;发展中介服务和小区物业管理,使房产真正走向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同时还要加大小城镇房地产的开发力度,改变城乡面貌。

    5、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期间,要努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重点发展通信产品、新型元器件、信息家电产品,支持中小电子信息企业向“高、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加速软件生产,重点发展企业管理、安全保密、多媒体、教育、智能、商贸、财税、网络监控等应用软件;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化,加快实现高速宽带的互联互通,加速电信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个人化、宽带化方面发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提供多媒体服务,扩展咨询性信息服务,建立网上中介市场;加强信息源的开发与利用,重点组织好政府、产业、科技、文化、企业、市场、地理空间等信息领域的信息源的开发与上网;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制造业的加工、成形、装配和测量等制造过程的传统手工控制转变为计算机控制;促进农业领域和农村经济信息化,建立农业信息源库及其传播体系,争取建立市、镇、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示范基地;大力推进服务业信息化,要以中小企业的大型数据库为支撑,以应用软件服务企业信息化平台为主的开发内容,推进金融服务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建设商业信息网络;加快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网络化,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立卫生信息网,医疗计算机管理,办公自动化,实现政府管理信息化,加快公安信息化,推进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法律服务、交通和社区服务等公共领域的信息化;同时还要拓展融资渠道,加大投入,支持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以及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争取信息化综合指标达53.56%。

    (四)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五”时期要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并举的开放战略,建立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1、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合理利用和配置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今后的工作重点:一要加速外贸出口战略的转变。要以我市产品出口为基础,加速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劳动力、信息等多元化出口;出口企业规模从小型分散向适度规模方向转变;在巩固港澳和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的同时,扩大美国、欧洲、日本等重要市场,拓展东欧、俄罗斯、非洲、南美及中东等新市场。二要实施科技兴贸,推行名牌战略。加大对传统产品出口产业的技术改造,增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扩大一般贸易出口,鼓励三资、民资企业出口。三要加快外贸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境外加工,鼓励纺织、机电等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办厂及劳务输出;鼓励符合条件的个体、私营企业自营出口,使用境外贷款,到境外投资;积极探索建立中外合资的外贸公司、外向转让股权、收益权和经营权,推动外贸企业与跨国公司、连锁店联合经营。争取到 2005 年外贸出口总值达6.68亿美元,年均增长9%。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促进“十五”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⑴改善投资环境是关键。要围绕基础设施的建设,配套完善政策优惠到位、服务优化高效、环境生态优美、文明法治、优于他人的投资软硬环境,特别是在“优”字上下硬功夫;⑵要坚持以直接投资为重点,以先进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为内容,积极引导外商参与国家鼓励的项目建设和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业和服务业;⑶做好外地客商转移的信息调查工作,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国际、国内大财团、大企业和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的个体私营企业;⑷要加大工业招商社区的建设力度。积极抓好鹤山工业城一、二期工程和食品招商社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建好各镇的招商社区,规划和发展一批村级工业小区。积极引导外资、个体民营向城镇招商社区转移,争取引进几个高新技术或劳动密集型的大项目来示范、拓展;⑸要探索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途径、方法和队伍建设,组织各种招商会,发展以商引商、联合招商、网上招商等方式。同时还要发挥侨乡优势,切实做好侨务工作,千方百计落实7万平方米侨房,从而激发港澳台胞和华侨爱乡爱土热情,鼓励回鹤山投资办实业。争取“十五”时期直接利用外资总水平达4.9亿美元。

    (五)抓好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的重要动力。

    1、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十五”时期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现代管理制度,抓好107家国有企业的转制,采取外资“嫁接”、股份合作、债转股、破产等形式,推进企业资产重组,建立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产权明晰、职责明确,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新机制。力争一次到位,实现制度、技术、管理三个创新;二是要适应市场需求,建立若干个资产经营公司,经营国有企业,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离;三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相互投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经济,鼓励外资、个体私营、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形成多种所有制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四是打破行业垄断,建立竞争的市场体系,规范发展资本、产权、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要全面推行工程招标和政府采购制度,交通、电力、通信、信息、旅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城市公共事业等行业要制订准入原则,破除行业垄断;要健全政府在基础设施、公益性服务行业的价格调节机制,进一步完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政策与法规;五是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建立健全政府管理新体制。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对社会的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改革各类行政审批制度,逐步转向核准和备案,转向间接管理制度,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经济;要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金融管理,确立企业法人投资主体地位,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确保财政收入;政府要逐步退出竞争领域投资,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

    2、完善科技体系。“十五”时期科技创新能力,要抓好五个方面:一是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继续支持美雅、电机、科普等工程开发中心;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外资、个体私营企业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有潜力的科技中小企业使之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受聘于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加快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利用和开发新产品;三是推进科研机构走向市场,技术开发的科研机构要逐步形成科技服务网络;四是办好鹤山城区高新技术招商社区,有计划建立各镇高新技术试验区;五是加大科技投入,要求科技三项费用要占财政收入的1%,争取2005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

    (六)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十五”时期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建好“一水五网”和农业的十项重点工程以及城市建设,为鹤山发展经济提供现代化、高效率的运行基础。争取五年总投资97亿元,年均增长10%。

    1、完善交通运输网。重点建设双和公路,改造古崖线,迁建汽车总站,配合完成广珠铁路鹤山段和开阳高速鹤山段等21项工程,使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05.8公里,公路密度提高到81.67公里/百平方公里。

    2、提高邮电通信网。“十五”期间要扩大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发展CDMA系统,加快以SDH为主的光纤微波传输网和以ATM为基础的宽带高速、数据通信。主要建设77个基地站;程控交换扩容12万门;宽带网及1238个接线点;IC卡电话892个,电信大楼等12项工程,争取电话普及率49.18%。

    3、改造电力能源网。主要完善高压传输骨架和低压配网双向并进。计划新建雁山220KV输变电工程,新建桃源、共和、城北、城南、食品城及雁山西江等6个110KV输变电工程,容量174.5MVA;改造10KV及以下3605.23KM低压线路,完成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使110KV总变电容量增加到51.75万KVA,最高负荷增加到18.7万KW。要做好城区燃气输配网的总体规划,条件成熟时可逐步分小区建设,改善能源结构,保障供给。

    4、新建信息化网络。“十五”期间,重点要建设一个平台、二个中心、三个基地和三个业务网。即建设好我市信息网络基础传输平台,建成信息交换枢纽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逐步建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软件产业基地和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现有的电信传输网、有线电视传输网和具有先进水平的高性能宽带信息基础传输网。推进电信、计算机、广播电视三网的技术和业务融合。同时还要抓紧建设教育、统计、产品等9个数据库,金税、金卡、金农等11个金字工程等。加快接入网宽带化的步伐。

    5、扩大供水网。“十五”期间重点对坡山水厂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供水能力,确保二个厂供水能力达17万吨/日;进一步完善市水厂的供水管网,扩大供水范围到325国道范围的8个镇;改造西部各镇和农村的食水工程,争取城乡自来水普及率90%。

    6、高标准建设水利设施。继续抓好西江大堤五期工程建设、沙坪水闸达标扩建;重建古劳坦尾电排,抓紧四堡水库除险及南北渠灌溉工程;扩建金峡水库、白水坑、石寮、青年等19座小(一)型水库的改造及做好65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安全达标;整治沙坪河下游河道、排涝等工程,争取防洪能力达百年一遇标准。

    7、抓好农业“十大重点工程”。主要建设标准农田12万亩;水稻生产机械化工程;农田水利达标工程;水稻良种繁育、名优特水果等种子工程;农业科技普及镇达标工程;农业标准化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农业信息网络;5万亩低产田及2.5万亩低产塘改造和沃土计划工程。

    (七)高标准抓好城乡规划建设,加速城市化进程

    “十五”期间要以沙坪城区为中心,以各小城镇为依托,争取到2005年把我市建设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城镇体系,城市化水平达到45%。

    1、加快中心城市建设。鹤山城区的规划建设,要坚持“协调、个性、表现”三个原则,提高中心城市品位和水平。“十五”期间要落实城区总体规划,尽快建设行政中心及各类功能区。重点完善新城路居住区,拓展鹤山大道两侧与文华路交界地段,抓紧东湖公园规划建设,适度发展谷埠招商社区,着手谷埠组团污染企业的搬迁与改造;同时,拓展城市建设资金渠道,控制城市环境资源,加速旧城区改造,逐步建设新环路、新业路,文华北路接通西江,保健街接通鹤山大道,以及人民广场等16项市政工程,实现一年一小变,三五年一大变,努力把鹤山城区建成现代化的中心城市。

    2、加速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要以农村城市化为目标、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为前提、人口城镇化为主体、突出发展特色为重点、经济建设为中心。“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雅瑶、桃源、龙口、古劳四个卫星城镇;拓展址山、共和、鹤城、宅梧工业城镇,促进双合、合成、云乡“三高”农业旅游及加工业的山区镇的发展。各镇还要根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及发展特点规划建设中心村,尤其是规划建设好工业小区和住宅小区,推进农村城市化、人口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为了充实镇的经济实力和运作能力,条件成熟时,拟合并人口过小的镇。

    3、改革户籍制度。逐步用准入条件取代进城人口控制指标,争取凡在市区及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生活来源的市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

    (八)合理利用资源,推进可持续发展

    “十五”期间必须高度珍惜资源,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相协调,体现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统一,既满足当代需求,又不对后人需求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重点加大农村、城镇个体户、无业居民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力度,巩固和发展市、镇、村委会三级计划生育服务网,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7‰以下,人口控制在37.15万人以内。

    2、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要切实保护耕地,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禁无计划批地和越权批地,确保人均耕地保有面积不少于0.7亩,耕地保有总量28.23万亩;要切实保护现有山塘水库,合理配置现有水资源,在保证灌溉面积不少于23.36万亩的同时,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巩固绿化成果,做好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资源保护区建设,争取有林面积73.3万亩,木材蓄积量135.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同时还要健全土地、水源、森林等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合理利用本市资源。

    3、切实做好环境保护。重点解决水源、空气污染,加快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十五”期间要抓好:一实施工业废渣、烟尘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二加大力度治理水污染,要求废水中悬浮物、化学耗氧量及石油类等指标,不能超过有关标准,废水排放总量控制在7000万吨/年以内;西江鹤山河段沿岸不得新建有污染的建设项目,稳住西江取水保持二类水质,计划在中东西村附近再建一个处理量5万吨/日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三严格控制大气污染,强化二氧化硫排放标准,要求一类功能区不得建有大气污染源的企业,严格控制城区工业污染项目建设;四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批及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综合决策和重大决策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争取到200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40%以上,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年平均值少于60,环境综合指数分值达87.17分。

    4、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建立和完善防汛、防旱和防风的“三防”工程;建设气象、地震监测预报应急系统、信息及指挥系统,全面提高抗震和应急救灾能力,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九)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速技术人才培养

    “十五”时期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提高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切实抓好。

    1、积极推进高素质教育。“十五”期间要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和“新世纪园丁工程”,强化国民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工作重点:一是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确保义务教育的各项指标和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巩固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二是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办好广播电视大学、党校、教师进修学校,使其真正成为地方建设人才的培训中心;三是多渠道加快师资的培养。要求2005年前对全市3400多名教师基本培训一次;大力引进高素质教师,使小学教师大专化达80%以上,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5%以上,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0%以上,职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70%以上;四是改革教师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和竞争上岗制度;五是增加投资,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加速教育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六是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办好各类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七是加快改造薄弱学校,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争取到2005年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普及率达30%。

    2、加速人才培养。重点要抓好:一要培养能跟踪当代科技领域、发展前沿的拔尖人才和现代企业家;二要在政策、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上给予优惠,引进各类高级人才来鹤山大展拳脚;三要盘活现有人才,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四要有计划地向职工和农民传播现代产业技术和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五要改革用人制度,实行全社会公开推荐人才,竞争上岗。争取到2005年每万人拥有技术人员605人。

    (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同时还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主要抓好:

    1、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两手抓”的方针,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加强基层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推进创建文明活动,提倡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操守准则等高尚道德情操,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抓好工、青、妇、民政、信访、商会、残联等各项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2、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继续抓好“南粤锦绣工程”的实施,重视文物保护,加快图书馆、博物馆、农村文化站和广播电视站的建设;建设一批融科普教育、知识传播和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文化阵地;文学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必须坚持“两为”服务方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出更多、更丰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鹤山,使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3、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积极组办鹤山市第十届运动会,推动学校、职工和农村体育,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办好业余体校,加快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4、加快医疗卫生改革。积极发展非公有医疗卫生,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多样化的新型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抓好急救中心、人民医院、中医院的配套设施建设,抓好各镇、农村初级卫生、医疗、保健网络建设,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镇以创建卫生城市为重点,农村以改水、改厕为重点,全面提高城乡环境卫生质量,争取人均预期寿命75岁。

    5、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这是“十五”时期发展经济的出发点,也是扩大内需的拉动力。一要广开就业渠道,抓好再就业工程,建立新的劳动力市场,健全和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引导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多种形式再就业,控制失业率在3%以内。二要扩大农村经济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发展消费信贷;改善居民的居住、交通、通信条件,拓展住宅、教育、文化、旅游、汽车和信息消费。三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社会、保障供给多层次、资金筹集多渠道、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的保险工作,抓好外资、民资和个体工商业的社会保险;逐步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及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争取社会保障覆盖率达97%。

    6、加强民主、政治法制建设。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加强统战工作,认真落实宗教、侨务政策;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落实依法行政;要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效遏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坚决取缔封建迷信和反动邪教活动,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确保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7、落实国民经济动员工作。要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健全国民经济动员组织体系,建立和加强各项经济动员组织机构;要建设一批平战结合,军民兼容项目,充分发挥经济与军事双重效益;加强国民经济动员法规建设,使国民经济动员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8、强化规划管理。在“十五”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还要按科学性、超前性的要求,完成国土、城乡、交通、水电、环保、信息、人才和农业、工业等21项专题发展规划。总体规划要通过人大批准,各镇及专业发展规划要报市政府审查备案;今后要按规划有计划地推进,分期实施。如实施规划过程中,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未能适应形势的要求,需作重大调整和修改的,必须进行充分论证,并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