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鹤山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计划草案报告(鹤山市发展计划局局长 冯刚华)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鹤山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4年3月2日在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鹤山市发展计划局局长  冯刚华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计划安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3年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一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九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振奋精神,奋力拼搏,应对挑战,努力克服非典的负面影响,取得了比预期要好的成绩。经济运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83.11亿元, 增长11.2%,增幅创自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高出预期计划目标;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

(一)广开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已见成效

一年来,我市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水平。1、优质高值经济作物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全市粮经比例有了进一步的调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5.8万亩,减幅11.7%。复种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2、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蓬勃发展成为农业增收的新亮点。去年有3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申报认证,至今我市共有14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获省认证,种养面积1.2万亩,产品包括荔枝、龙眼、蔬菜、优质鱼等。3、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提高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通过大力推广古劳镇大埠鱼塘低改经验,各镇加快鱼塘低改步伐,一年来改造低产鱼塘面积1700亩。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6.98万亩,增长24.3%;总产量2.96万吨,增长22.6%。畜牧业发展形势喜人,去年生猪及“三鸟”的价格总体处在较理想的价位之间,刺激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公司+农户”模式带动了山区农民的养殖热,去年宅梧、双合与温氏集团合作养猪的有212户,饲养肉猪达5万多头。全市生猪饲养量82.66万头,增长18%;上市量50.39万头,增长15.5%。4、农村税费改革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保证。根据上级的有关部署,我市顺利地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减轻农民负担3612万元,人均减负幅度达61.6%。

通过不断努力,我市逐渐形成以市场为中心,以订单农业为依托的特色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已见成效,农业和农村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29.63亿元,增长12.3%;农业总产值14.19亿元,增长4.3%。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4.8%。

(二)工业生产明显提速,民营经济迅速崛起

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工业生产的明显提速,工业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去年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89.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9.84亿元。全部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3.9%,拉动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运行整体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多项指标增速为近年新高,如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分别为15.1%、15%和12.8%,各比上年提高3.5、2.7和2.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生产、销售衔接较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品产销率95.75%,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9.44,比上年提高10.5个点;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230万元,增长6.8%。一年来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家,总计达289家。全年工业用电8.34亿千瓦时,增长20.4%。国企改革取得新突破,成功重组美雅集团,全市国有企业转制面达九成以上。

工业生产的最大亮点是民营工业的迅速崛起。在中央、省、市有关政策的扶持下,我市民营工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快速成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去年全市民营工业产值 105.3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5.6%。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工业企业有179家,占62%,比上年增加50家;完成工业产值45.71亿元,占35.2%。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名牌战略步伐不断加快,新增5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现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16家; “东古”和“MINGKEDA”(明可达)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必登高男女休闲鞋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

(三)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

面对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从市到各镇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主要领导挂帅,将招商引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乘珠三角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之机,千方百计争取投资者前来我市投资办实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新上、增资各类项目264个,意向总投资54.68亿元。其中碧桂园房地产项目成功落户我市,首期准备投资达20亿元。山区镇的招商引资初见成效,双合镇共引进工业项目5个,其中有多家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计划总投资6000多万元,为该镇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招商引资,各镇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乡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50.8亿元,增长23.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45家,工业产值92.01亿元,增长27.4%;

针对我市前期招商社区建设分散的状况,市委市政府及时提出整合招商社区的要求,两个市级招商社区的规划建设已启动。龙口、古劳、鹤城、共和四个镇积极配合,做了大量工作。各镇在社区的整合和建设中比较注意突出产业特色,其中雅瑶、桃源、址山等镇的整合力度较大,已见雏形;址山、龙口、雅瑶、共和等镇将社区的规划纳入了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范围,提高了社区的档次和集聚效应以及承接大项目的能力;宅梧镇因应双和公路建设的形势,调整社区建设规划。经过整合后,全市形成“2+11”的联动开发模式,为我市今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载体。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市确定的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43亿元,增长14.2%。按投资结构分,基本建设投资1.56亿元,增长17.8%;更新改造投资7255万元,下降9.4%;房地产投资1.03亿元,增长27.5%;其它投资(三资、私营投资)13.84亿元,增长13.6%,占全部投资的67.7%,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农村私人投资2.31亿元,增长28.5%。另外,通过不断推进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了社会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制度,一年来,登记备案和立项的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373项,计划投资额19.07亿元。建筑施工产值6.07亿元,增长45.2%,是近十年来少有的增幅。

我市3个列入江门市重点工程的项目进展良好: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去年完成增加投资1.5亿港元;双和公路彩虹隧道工程正式开工,去年隧道工程平行导坑累计完成1660多米,主洞累计完成近1180米,累计完成隧道工程量的18.5%;鹤山大堤达标加固工程(第五期)的拆迁工程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100万元。此外,我市一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启动,新城区中心、碧桂园房地产等项目已进入规划建设程序,加快了城区市民休闲广场的建设。

(四)外贸出口平稳发展,利用外资持续增长

外贸工作沉着应对,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克服美伊战争和非典疫情的影响,使出口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全年外贸出口总值4.42亿美元,增长12.3%。从贸易方式上看,我市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共有3.2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值的72.4%,增长10%;一般贸易出口有1.22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值的27.6%,增长18.9%。从出口企业性质上看,三资企业出口旺盛且稳步增长,共有3.37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值的76.2%,增长11.8%,其中雅图仕、银雨、胜发、建豪等外资出口企业龙头作用突出;外贸企业出口1.05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值的23.8%,增长14.1%。我市还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鼓励出口的政策,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申领进出口经营权,新增16家进出口企业,增强了出口发展后劲。

利用外资方面,由于受国家对进口设备减免税政策和新的利用外资统计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增幅有所放缓。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投资项目的跟踪和服务工作,增强了外商的投资信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731万美元,增长13.7%。新批外资企业46家,增长31.4%。

(五)消费市场兴旺活跃,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影响下,我市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克服了非典疫情的影响,保持较快的增速。交通、旅游、信息业、商贸流通和餐饮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消费市场兴旺。第三产业发展有了较大的突破,在招商引资中有不少项目投向了服务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各镇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例如云乡镇,通过大力发展工业,聚集了人气,形成了较大的服务市场需求,既使大量的农副产品有了销路,又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直接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较快,乡镇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全年全市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30.12亿元,增长11.8%,其中旅游业总收入为4.64亿元,增长5.8%;商品销售总额61.82亿元,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4亿元,增长13.1%。

(六)财税收入增速加快,金融形势保持稳定

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税收收入的内源性增长,使我市财税收入呈现出同步增长的喜人局面。国税、地税都超额完成征收任务,分别增长18.9%和增长13.2%。其中全市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创造的税收达1.4亿元,增长39.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6亿元,增长16.76%,高于GDP增速5.6个百分点。镇级财政收入连年增长,去年达1.65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0%,增长21.45%。鹤城镇的财政收入首超千万元,使全市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镇增至8个,9个镇实现了财政自给。

金融形势良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长较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7.73亿元,比年初增长13.3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8.08亿元,比年初增长14.57%;贷款余额48.83亿元,比年初增长11.25%。

(七)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

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和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的分别有祥兴果业有限公司和香江钢管有限公司的项目。银雨灯饰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沙坪镇和共和镇分别被批准为广东省鞋业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镇和广东省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单位。全市专利申请共132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加快信息化进程步伐,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做好了市电子政务专网平台的规划和筹建工作。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通过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加强基础教育和创建优质学校,巩固了“普九”成果,加快了“普高”步伐,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其中全市高考入围人数1447人,入围率达93.53%。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文化卫生体育工作扎实推进。积极参与“文化大省”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文艺上山下乡,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出版了《鹤山年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发挥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建立健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在去年非典疫情期间,全市人民特别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全力以赴,确保了我市一方静土。体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我市在江门市第五届运动会上成绩名列前茅,全民强身健体活动广泛开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4%,新增就业人数3825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55万人,新增参保人数2502人,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依时足额发放。按照省“十项民心工程”的部署,抓好我市民心工程建设。有92个行政村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参保农民11万多人,占全市农村参保人数的45%;有6个年纯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委会实现了脱贫目标。

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并有所改善,饮用水源和主要江河的水质量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创建林业生态县,完成造林面积504万亩,初步通过了省的检查验收。计划生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人口出生率为10.01‰,自然增长率为3.31‰,计划生育率为89.35%。全面推行殡葬改革,殡仪馆正式投入使用,火化率达100%。建立了粮食应急预案机制。统计、物价、档案、民政、消防、气象、社区建设、老龄事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代表们,我们在充分肯定去年工作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经济结构调整缓慢,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总量不大;缺少大项目的带动,企业规模偏小;招商引资的质量有待提高;农产品深加工层次较低;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二、2004年计划安排意见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十五”计划关键的一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经济将在新的上升通道中运行并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2004年我市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预期目标是: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

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增长14%;

农业总产值增长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7%;

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3‰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要求,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各项主要工作:

(一)认真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要把“三农”工作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进步中通盘考虑。要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一是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效益农业,继续抓好共和蔬菜、址山优质粮、宅梧西瓜等“十大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二是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争取沙坪水闸达标加固工程开工;对纳入年度计划的33宗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做好设计、施工、监督、验收等工作;做好省人大议案的13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施工等工作。三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对现有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管理,鼓励更多农产品和农业企业申报认证,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力争年内建成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并在各镇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点。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着力培植农业流通大户,搞活农产品流通;继续推广“公司+农户”的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做好土地流转的指导工作,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推动农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五是结合各镇规划修编,要将工业社区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修编范围,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要按照市场导向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各镇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

(二)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一是充分发挥我市成为国家火炬计划江门新材料产业基地的作用,加强产业规划工作,提高产业聚集能力,使其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助推器和新亮点。二是对我市纺织服装、制鞋、电气机械及器材业、印刷和金属制品等支柱行业要加大扶持和引导,使之形成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提倡以特色镇、专业镇建设为手段推动镇级经济快速发展;要以鹤山鞋业皮具工业城的建设为契机,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知名的鞋业生产基地。三是要下大力气抓好生产性大项目建设,营造“榕树效应”。对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加乐华电缆厂、联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摩托车相关行业等投资和拉动较大的项目要落实跟踪服务联系制度,促使项目早日建成投产达产;要抓住美雅集团公司成功重组的契机,努力促其发展壮大,继续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四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广泛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积极创建民营科技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支持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和协助更多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制定和落实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

(三)努力做大做强外源经济,确保外贸出口继续增长

我市经济的外向度较高。要将做大做强外源型经济作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引导现有的外资企业增资扩产,鼓励外资企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注重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及时把握CEPA带来的新机遇,扩大制造业吸收港澳资本的规模,尤其是服务业要在利用外资方面有新的突破,以促进我市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有更大的发展。要努力将我市的区位优势与国际产业、国际资本转移结合起来,按照“立足港澳、面向东南亚、开拓欧美”的思路,努力扩大外资来源地,确保利用外资有实质性增长。

针对外贸出口面临的新形势,要主动适应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抓住全球经济复苏的机遇,以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为重点,全力做好外贸出口工作。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大机电产品的出口;认真抓好退税帐户托管贷款工作,积极沟通协调有关部门,继续实行领导挂钩联系重点出口企业制度,确保外贸出口额增长7%以上。

(四)建好招商引资新平台,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适应招商引资形势的发展,努力构筑好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新平台。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推行代理招商、产业招商、重点项目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质量;创新开发建设模式,树立“工业社区”新概念,园区建设要抓好规划和产业配套,提高配套设施和服务建设水平,认真抓好朝阳招商社区、同济大学科技招商社区、万和集团招商社区等项目。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加强对招商社区的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先建设、后治理”的现象发生。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的一件大事,全社会已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国家、省、市也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抓紧落实、促进发展和提供服务。要重点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就业型和农产品加工型等类别的民营企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开拓视野,形成规模发展;加大力度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困难,重点抓紧民营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努力解决融资难这个问题;还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手续,提高效率,方便投资者,为民营投资者创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五)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全力提升区域竞争力

围绕建设现代化滨江城市的目标,进一步完善我市的交通、电力、供水、通讯和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竞争能力。加大新城区中心区建设力度,加快有关项目的规划建设速度,推进城区东移;按滨江大道的建设要求做好相应的各项工作。继续抓好双和公路和碧桂园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和扩宽投资领域,扩大投资来源,大胆采用BOT的形式,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对基础设施和市政项目建设的投入;抓紧扩建马山垃圾填埋场和筹建城区第二污水净化厂工程;址山、共和两个中心镇要做好污水处理厂项目的规划、建设等各项前期工作,共和污水处理厂今年要动工兴建;对省道古崖线古劳至龙口段和杨宅线等交通道路实行改造;认真落实第三期农网改造工程。

(六)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协调社会全面发展

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及时处理和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协调”,省委提出的“六个更加注重”和江门市委提出的“正确处理五种关系”的要求,走经济社会环境与人全面协调发展的道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就业机制,加强就业培训,帮助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争取新增就业人数25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2%以下。继续抓好“十项民心工程”工作,不断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切实加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和卫生执法监督三大体系的建设,健全非典、艾滋病和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长效防治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快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力争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55%以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山区镇的支持力度,制定和落实有关扶持措施;要继续抓好年纯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委会的脱贫工作。

积极发展教育文化体育事业。按照我省建设“文化大省”,江门建设“文化名市”和我市建设“文化先进市”的要求,大力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加强“三馆”的设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各项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高中招生人数增加27%。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我市招商洽谈会暨首届龙舟锦标赛。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对沙坪河流域的综合整治步伐,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做好重点排污单位的监控,加强饮用水源水质的监测和保护,争取早日在西江安装水质自动检测仪。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为中心,认真做好林业工作,争取完成造林作业面积8万亩。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尤其要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稳定粮食生产能力。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计划生育医疗基础工作,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各种创建活动。继续推进依法治市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确保社会稳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监管,消除事故隐患。认真做好粮食、侨务、民政、农业机械、宗教、残联和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以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扎实地工作,为完成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