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关于编制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2006年3月8日在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鹤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叶永雄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鹤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编制情况说明。请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对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意见。

    “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加快建设富强鹤山、文明鹤山、生态鹤山、和谐鹤山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自2004年年底启动“十一五”规划前期编制工作以来,我市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规划编制协调领导小组。市主要领导多次听取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召开座谈会,并就如何搞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我们以“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为基础,起草了规划纲要初稿。期间,根据中央、广东省委、江门市委和鹤山市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的精神,对规划纲要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尤其在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后,我们反复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修改,力求体现市委的意图。规划纲要草案是在市委《建议》基础上,具体描绘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规划纲要从提纲思路、初稿、征求意见稿到目前的草案历时一年多,十易其稿,并广泛征询各镇、各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在鹤山信息网上专门开通了“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专栏,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提出十分中肯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规划纲要草案的形成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较好地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和将我市的实际与中央、省委、江门市委、鹤山市委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的精神相结合,努力做到体现意图、反映民意、吸纳民主、切合民生。规划纲要草案经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后,将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作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现将规划纲要草案编制情况说明如下:

    一、关于发展基础和环境

    “十五”计划以来,我市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积极实施市委提出的发展战略,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全面胜利完成“十五”计划任务。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超过“十五”计划年均增长9.6%的目标。2005年人均GDP为24571元(按8.1元∶1美元折算,约3016美元),五年年均增长9%;实现工业增加值约45.36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55.8%,“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15亿元,年均增长15.8%,超过“十五”计划年均增长10%的目标。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产业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和优化经济结构,不断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提高,形成了纺织服装等几大支柱产业,工业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高。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2.5∶53.7∶33.8 调整到2005年的10∶54.6∶35.4;轻重工业产值之比由87∶13调整为78∶22。三是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外贸出口总值达6.54亿美元,五年累计达23.42亿美元,年均增长8.5%,比“十五”计划目标略低。利用外资形势较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外资来源地不断拓宽,成功引进多家投资额较大的欧盟企业,不少外资企业增资扩产,整体利用外资质量有较大提高。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3.88亿美元。四是园区经济如火如荼,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十五”时期,工业进园是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征,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几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园区。2003年我市获得了“国家火炬计划江门新材料产业基地”的称号,该基地现已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发展前景鼓舞人心。民间投资活跃,民营经济已成为“十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亮点,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从2000年的16.2亿元跃升到2005年的53亿元,年均增速达26.8%,并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已由2000年的25%提高到2005年的35%。五是财政金融形势稳定。财政收入与经济同步发展,2005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5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十五”期间年均增速约为15.6%(按自然口径),高于“十五”计划11%的目标。镇级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有8个镇的财政收入超千万元,其中一个超8000万元,四个超2000万元。金融形势稳定发展,各种存款、贷款余额保持了一定增长。六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十五”期间是我市固定资产投入最多的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15亿元,年均增长15.8%,完成农村电网一、二期改造工程和19宗省人大议案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双和公路,完成古崖线和边远山区等主要道路的改造建设工程以及一批市政建设工程,较好地改变城乡面貌和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七是城乡市场销售畅旺。服务业发展较快,城乡市场销售畅旺,居民消费热点突出,住房、汽车、家电、通讯等成为带动消费快速发展的龙头。五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170亿元,年均增长12.7%,高于“十五”计划11.8%的目标。服务业仅次于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八是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十五”期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人均收入分别净增1842元和1076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五年累计新增加就业岗位14000多个。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铺开,至2005年底止,参加人数达18.92万人,参保率为77.9%。实施科教强市战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撤并了一大批中小学,高质量搞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卫生工作成效显著,成功抗击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十五”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加健康扎实,为“十一五”和未来一段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十一五”时期,从国际、国内和我市自身的情况来看,我市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总体上面临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土地资源优势日渐明显,初步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支柱行业,具有较好的工业发展载体,尤其全市上下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包括国际油价高企、地区之间竞争激烈、我市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等。这些问题和挑战,既是我们前进的压力,同时也是动力。我们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变压力为动力,开拓创新,认真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转入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努力开创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二、关于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十一五”规划不同于以往的五年计划编制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整个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切实转变理念,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红线贯穿于规划的始末,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做到“五个统筹”。与过去的五年计划相比,用大量的篇幅叙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由以物为中心真正转到以人为中心;由重视经济发展转到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重视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根据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规划,集约发展,科教创新,生态优先”的四大方针,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目标,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重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关键,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使我市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进步、城乡更加繁荣、区域更加协调、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努力建设富强鹤山、文明鹤山、生态鹤山、和谐鹤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指导思想,最鲜明、最突出的就是充分体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按照国家、省、江门市所提出的发展思路,又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突出了“科学规划,集约发展,科教创新,生态优先”的四大方针以及建设“富强鹤山、文明鹤山、生态鹤山、和谐鹤山”的宏伟目标。

    按照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把握好以下六个基本原则:科学发展原则;跨越式发展原则;科教人才强市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原则;生态优先原则。这六个基本原则,反映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推动市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的经济社会跨越、协调、可持续“三个发展”的重要保障。

    根据规划的指导思想,确立我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以上,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到2010年,全市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鹤山”。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3%以上。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达到较高水平,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宽裕型小康水平,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新格局,初步建成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具体分为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等六个具体目标。我市的发展目标既与全国、全省和江门市的部署相符,又立足我市的实际,与建设富强鹤山、文明鹤山、生态鹤山、和谐鹤山的目标任务相衔接。这里着重对“力争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鹤山’”这个重要发展目标和其他几个主要经济指标作简要说明。

    1、经济总量增速问题。“十五”时期,我市经济增速逐年加快,分别为9.1%、10.2%、11.2%、11.1%和12.1%,年均增长约10.5%。全国经济普查后,经上级核实,2005年我市GDP约为87.72亿元。如果要实现GDP总量翻一番的目标,也就是到2010年要求达到175亿元。在经济总量基数调整减少和这几年来招商引资的大批项目逐渐转入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和今后五年各方面的发展条件,我市有能力保证经济以较快速度增长,实现市委提出的目标。

    2、人均GDP问题。根据中央和省关于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2020年比2010年再翻一番的战略目标,如果按“十五”时期我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推算,到“十一五”期末约为37万,人均GDP约为5800美元,年均增速14%,超过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

    3、关于高新技术产值问题。在《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表》中明确,到2010年,全省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要达到30%。2005年我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约3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0.1%,远远低于目前全省的平均水平。如果“十一五”期末要使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5%左右,就要大力推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产业格局的形成,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坚持把科技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扶持科技企业发展。

    三、关于发展措施

    “十一五”时期,我市要围绕如何实现跨越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做好以下工作:

   (一)工业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工业逐渐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都超过50%。抓住、抓好工业这个关键,就能把握好全市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在目前我市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时期,必须继续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在扩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同时,着重提高产业水平。近年来,我市工业规模有了较快发展,但在全国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的背景下,我市的工业产业调整显得力度不够。根据目前我市的现状,应该重点抓好产业选择和产业布局调整,选准信息技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发展方向,促使工业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发展,适度发展重化工业。按照“一镇一主业”的方向,加强产业招商,形成区域产业集聚效应。继续加强园区的整合和开发力度,积极探索园区开发新模式,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载体。重点以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鹤山园区为龙头,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自主创新能力。我市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产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不多,不少企业仅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是我市加快缩短与先进地区差距的必然选择。必须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重点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构筑自主创新体系;二是整合创新资源;三是实施名牌带动战略。

   (三)“三农”问题。目前,以工业和城市反哺农村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这是尽快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继续引导广大农民做好农业调整工作,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包括基本农田、低产鱼塘、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使解决“三农”问题有实质性的进展。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搞好农村规划建设,将规划延伸到村,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

   (四)关于非公有制经济。要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毫不动摇地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是要壮大内源经济。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提高经济增长的内在源动力,采取措施,继续加大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着力创造一个适合创业的优良环境,重点抓好市场准入、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品牌创造等方面的工作,使“十一五”期末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达50%以上。二是做强外源经济。我市引进的“三资”项目,其中不少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我们要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积极引导和扶持外资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宽招商引资空间,将目光瞄准欧美日韩企业,吸引更多的高素质外资企业到我市投资。

   (五)关于服务业发展问题。服务业在我市经济中的地位仅次于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33.8%提高到2005年的35.4%。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高,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市服务业主要依托工业而发展,并且受到工业增长挤压所致,预计“十一五”期间将继续维持这一现状。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决定,国家将加快服务业发展当作经济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国家鼓励消费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影响下,服务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此,要以现代服务业为切入点,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房地产、流通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以传统服务业为基础,巩固和提升餐饮和商贸仓储等服务业;以新兴服务业为契机,利用我市的区位优势和优美的田园风光,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具有侨乡、水乡风光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业;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促使社区服务业向家政、医疗、保安等方面推进。争取“十一五”期间全市服务业的水平和服务业内部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占经济的比重达到40%左右。

   (六)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十一五”时期,随着我省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周边地区和全省山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我市原有的优势将会逐渐削弱。为确保我市在区域竞争上保持一定的优势,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抓好交通道路、电网和市政等重大工程建设,尤其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城区建设问题,以鹤山公园建设为契机,全力加快新城市中心区建设,将城建的重点逐渐转移到新区,争取“十一五”时期城区面貌有明显的改观,体现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的特色。同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积极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

   (七)社会事业方面。重点做好科技、教育、人才、文化等方面工作,这关系到我市今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问题。其中:科技工作要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创新工作力度,提高我市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教育工作要积极探索办学新形式,改变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单一办学体制,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人才工作要重点做好培养、引进、使用等工作,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创业的机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做好各种人才的培训工作;文化工作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决定,以建设文化名市为目标,积极支持和鼓励民资和外资投资文化产业,增加公共文化设施投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要。

   (八)关于人与自然的问题。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我们建设“生态鹤山”的重要保障。要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耕地保护、循环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等方面有所建树,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又保持我市山清水秀的风光。

   (九)体制改革方面。“十一五”期间是社会矛盾凸现的多发期,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要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深化各项体制改革。重点抓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以及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努力提高政府管理效能。

   (十)构建和谐社会。把完善公共服务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实施惠及广大群众的各项民心工程,加强公共服务建设,积极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再就业等工作,关心弱势群体,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关于重大工程

    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是实施规划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支撑。按照政府配置资源的重点应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重大基础产业等领域的原则,从财力、可行性、可能性和建设规划等角度,我市“十一五”计划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共有十一大类共78项,范围包括:环保、城建、工农业、供电供水、交通基础设施、水利、科教文卫体育、政务、公安国防和其他等十一个领域,匡算总投资76.6亿元(不含新城市中心区、大雁山生态旅游区和文化广场),其中企业资金约53.6亿元,各级财政资金或政府专项资金约22.2亿元。在这些重大项目中,一些项目的建设时机和建设条件还要视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定,有相当部分项目要争取列入江门市“十一五”重点项目中去。

    各位代表,做好“十一五”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现正处在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期”。让我们团结一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