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到鹤山调研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近日,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到鹤山市调研新时代文明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史保护、乡村文化振兴等方面工作。

图片

陈冀在鹤城镇茶行街华南楼下听取当地文史保护和乡村文化振兴情况汇报

  鹤山市委书记刘志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镇就参加调研活动。

  陈冀首先到沙坪街道桂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调研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听取情况汇报,查看各功能场室,了解实践站相关活动开展情况。陈冀希望实践站进一步了解群众需求,丰富服务内容,提升社区志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社区文明和幸福指数。

  桂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有社区公共服务站、党群活动室、长者食堂、舞蹈室、亲子阅读室、家政室等20个贴近群众生活需要的特色服务功能室场,所有功能室场免费向广大市民群众开放预约使用,年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该实践站现已成功打造成为鹤山市具有“红色地标”式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陈冀前往位于古劳镇的鹤山市狮艺传承馆,调研鹤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情况。狮艺传承馆负责人详细介绍了鹤山狮艺的发展历史和传承情况。陈冀表示,非遗发展背后不仅凝聚了传承人的心血,也与非遗保护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不懈的努力密不可分。陈冀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鹤山狮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支持力度,将鹤山狮艺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鹤山狮艺在清末由“广东狮王”鹤山越塘人冯庚长创立,一直以来风行海内外,是鹤山人民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鹤山狮艺具有世界性影响力与知名度,不仅盛行于鹤山及珠三角地区,而且随着鹤山华侨走出广东、走向世界,在港澳、东南亚、美加等地区风行。据不完全统计,鹤山现有狮馆45间,从事狮舞活动人员6680人,有223支登记在册的醒狮队,每一个村委会都有一个以上的醒狮队。鹤山非常重视狮艺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和发展,共有5名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有2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在鹤山狮艺的传承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鹤山市东古调味食品有限公司,陈冀详细了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古牌系列酱料制作技艺”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该公司前身为始创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一八五〇年)的调珍酱园,是商务部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迄今已有170多年历史,现已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调味品生产基地。从酱油、面豉发展成一百多个品项,分七大类:酿造酱油、南腐乳、食醋、酱、调味料、果酱、酱腌菜等调味品。

  陈冀还前往鹤城镇茶行街,在华南楼下听取当地文史保护和乡村文化振兴情况汇报。陈冀表示实现乡村的品质发展、融合发展、全面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振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陈冀希望鹤山相关部门“走出去”,借鉴外地经验,加快推进鹤山文史保护和乡村文化振兴工作。

  鹤城茶行街紧靠鹤城河,街内骑楼林立,有鹤山市革命遗址华南楼和杨家园,归侨建筑物新世界贸易中心、宝昌银号等碉楼屹立其中,还有古建筑同善分堂。鹤城茶行街项目计划以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为基准,对以茶行街为核心的鹤城旧街区进行环境整治、改善和提升,尤其对古旧建筑进行加固或改造,外立面进行原貌恢复,修旧还旧,通过嵌入式墙绘、雕塑、街景、小园、店铺招牌等文化元素的植入,以及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打造具有鹤城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鹤山计划依托古城文化、客家文化、珍贵的红色资源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把茶行街打造文旅融合体项目,激活古城活力。

责任编辑:黄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