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本是一个网络用语,是粉丝群体为了共同的偶像组成的圈子。“饭圈文化”没有原罪,有其积极正面的一面,比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饭圈”在线上线下开展志愿爱心服务,“为爱国打Call”。但是,也存在一些“饭圈”乱象,比如粉丝倒牛奶事件,“饭圈”内相互攀比炫富等,不但使网络生态遭到破坏,而且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最近,演艺圈内的饭圈文化引发社会关注,“饭圈”成了“烦圈”,乱象不断。前者,以吴某凡、张某瀚等小鲜肉明星“顶流”为典型,引发一批流量艺人“塌方”;后者,女演员赵某颖的粉丝听说她可能与男演员王某博合拍新戏,竟在“饭圈”号召粉丝集体抵制,并对王某博进行语言攻击,双方互撕,你方唱罢我登台,直把网络当舞台,搞得娱乐圈乱糟糟、闹哄哄、臭烘烘。8月23日,微博官方迅速发布公告称,已对涉事的200多个违规账号进行禁言或关闭处置。
赵某颖工作室、各大官站和大粉微博被禁言,成为媒体和吃瓜群众关注的热点,连续几天飙上热搜榜。这是今年6月15日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首个因“互撕”遭大规模禁言的“饭圈”。据了解,中央网信办专项行动重点是围绕明星榜单、热门话题、粉丝社群等重点环节,全面清理“饭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恶意营销等各类有害信息,重点打击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鼓动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以及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刷量控评等行为。微博官方及时打出重拳治乱,有力有效,旗帜鲜明,既体现了对“饭圈”乱象开展整治的坚决态度,也给其他“饭圈”乱象敲响了警钟。
“饭圈”乱象表面上看是粉丝的个人行为,背后是一些平台、经纪公司等机构故意炒作,通过明星的影响力煽动粉丝谋求不当之利。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明星经纪团队逐渐误入歧途,操纵各自粉丝进行“互黑”“互撕”,煽动明星偶像的“粉丝”开展对峙、控评、互踩、挂黑、人肉、恐吓,而且还引诱粉丝在社交平台、音视频平台的热搜榜、排行榜、推荐位等重点区域应援打榜、刷量控评等。各个“饭圈”各有各的山头、各有各的偶像,粉丝们一言不合就掀起对骂战、刷“黑词条”,更有甚者,有部分粉丝对于涉嫌强奸的偶像吴某凡仍然“不离不弃”,创建了“救援群”,还企图策划“劫狱”等荒唐戏码。初看让人“汗流浃背”,细想却让人“汗不敢出”,为了所谓“偶像”,这些人连法律和道德的底线都可以不要。可见畸形“饭圈文化”给青少年灌输的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暴力主义和唯我至上、消费至上等不良观念,毒害青少年程度之深、影响之坏,实已到了“人人足以诛之”“非出手打击不足以平民愤”的时候了!因为这些“饭圈”乱象,不仅严重扰乱了网络正常生态,使得原本清朗的网络空间变得戾气横生、乌烟瘴气,而且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整治“饭圈”乱象,既是落实中央网信办的决策部署、净化网络环境的正义之策,也是保护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三观”的正面之举。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是非辨别能力较差、好奇心较重、叛逆心较强、抗诱惑能力不够、容易盲目冲动,这些“少年维特的烦恼”使这些未成年人最容易成为追星族,很容易卷入“饭圈”文化中不能自拔,甚至为疯狂追星一掷千金。根治畸形“饭圈文化”,保护未成年人,执法部门和运营方要精准施策,坚决处置职业黑粉、恶意营销的群组账号,坚决处置纵容乱象的网站平台,特别是对屡教不改的网站平台,将从严从重处罚,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同时,也需要学校、家庭、媒体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宣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从不正确的价值观和不正当的追星族中走出来。
失德艺人触犯红线,有法律去惩治,有道德去谴责,而整治乱象横生的“饭圈”,打造文明理性的“饭圈”,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需要各方重视,拿出治本之策,需要多管齐下,开展综合治理。绝不能“整治一阵风,过后不分西东”!只有持续有力地整顿“饭圈”乱象,才能使“饭圈”成为人人都献出一份爱的“红圈”,不会蜕变成人人喊打的“怪圈”和人人讨厌的“烦圈”!
特约评论员:麦和幸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