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共和镇来苏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发挥典型经验的示范引领作用,经复核和公示,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共同研究认定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等99个乡(镇)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村等998个村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其中,江门市鹤山市共和镇来苏村上榜了,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已处理1578272333196640.webp.jpg

  来苏村位于鹤山市共和镇东部,建村已近千年,素有“千年钟氏村”之称。省道270线穿境而过,村域面积7.28平方公里,辖下福临、瓦园、大地、古巷、和安五条自然村。来苏村是江门市和鹤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是鹤山市绿色蔬菜基地。

  近年来,共和镇来苏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的美丽家园,乡村振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

借力“三清三拆三整治”

村容村貌大升级

已处理1578272333196640.webp (1).jpg

  共和镇来苏村是江门市和鹤山市启动“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先行村,下辖福临、大地、古巷等5条自然村。

  2018年6月份以来,来苏村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美丽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如今的来苏村,道路宽敞整洁,村居处处见绿,水清岸美,已经初步呈现出美丽乡村的雅致风貌。

  截至目前,该村清理整治 526 宗,清理杂草杂物和积存垃圾约 4500 多吨,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 320 立方米;拆除危房 96 间,腾出空间 6800 多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 36 宗;“三线”整治已完成整治长度约 2500 多米。另外,还对福临河进行综合整治,结合村庄鱼塘整治乡村荒地,完成瓦元村小公园建设并配套了星级乡村公厕。

激发产业活力

打造富裕乡村

已处理1578272333197640.webp (3).jpg

  来苏村经济以共和传统农业——“三瓜两豆一葛”(苦瓜、黄瓜、青瓜、肉豆、豆角、粉葛)种植为主,始终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保持优良生态环境两大目标,主打优质农产品品牌。“传统农业的收益终归有限,因此我们现在把目光对准新兴农村产业。”共和镇党(工)委副书记、来苏村驻村第一书记高智泉这样说。

  坐落在共和镇来苏兰石水库旁的来苏茶场,种植有“英红九号、金牡丹”等品种,年均产量约2500公斤左右。如今,这里是江门最大的茶树品种园之一,已经成为鹤山人认识茶树、了解茶文化的一个开放式景点。

  茶业产业是来苏村的一个战略项目,未来将全力打造成来苏村乡村振兴的“特色名片”,以美丽的来苏水库周边山地为主,规划建设环湖仙境路、茶文化博物馆、茶艺学院、山水养生泳池、特色民宿、生态观光休闲、水上度假和山地运动等主要项目,逐步建设成为江门市近郊最为完善的集茶叶种植加工、茶文化交流体验、茶叶储藏、康体养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茶文化生态博览园。

  与此同时,作为鹤山市绿色蔬菜基地,为打造农业销售新模式,来苏村建成了“来苏农村电商小铺”(下简称“电商小铺”)。高智泉介绍说,“电商小铺”的所在地是村里闲置砖屋,拥有靠近停车场的交通优势。

  “通过‘电商小铺’这一新的发展平台,助力村民增收、吸引人才回村,促进来苏村发展。”作为来苏村的回流人才,“电商小铺”负责人钟铭恩表示,“互联网+农业”为当地农产品销售插上“e翅膀”,他也能发挥电商经营能力,为家乡发展出力。据悉,“电商小铺”将邀请专家为村民开设培训讲座,并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售卖本地农产品,扩大销售渠道,吸引企业单位前来大宗采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扶贫必先扶智,这也是来苏村的精准扶贫方式。”高智泉说。

  如今,来苏村的传统农产品“三瓜两豆一葛”,都可以通过电商小铺的线上渠道购买,远销至外地,“技术进村,农产品出村”,村民的收益也更加可观。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文明乡风

已处理1578272333197640.webp (4).jpg

钟氏大宗祠堂

  千年历史的来苏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基础,家训渊源深厚,在来苏村委会自筹资金重建的钟氏宗祠内,“家规当法”“勤俭为本”等十二条家训赫然在列,并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此外,在宗祠内,经常举办道德讲堂、开笔礼等传统仪式,让村民在实践中传承家风。

  一直以来,来苏村不断建设农村休闲设施,开展“快板”“醒狮”“广场舞”等休闲文娱活动,形成浓厚的氛围,促进本村健康的休闲文娱活动推广。

  在来苏村党群服务中心,这里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的目标。该中心设置“侨都之窗”自助服务终端,缩短村民办事时间;镇政府定期下村收集村民咨询办理的政务服务资料,秉承“特事特办”原则,对行动不便的村民进行上门解答与服务。2018年,来苏村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目前,来苏村正在筹建村史馆、党史馆,以此传承传统优秀文化。据介绍,来苏村村民绝大部分是钟姓,每年清明节、重阳节等节日,上万人回乡祭祖,聚集在该村自筹资金重建的钟氏大宗祠前,吃围餐、拉家常。“筹建村史馆和党史馆,能让异乡游子明历史、留乡情,传承传统优秀文化。”高智泉表示,村史馆所在的砖房由村民主动提供,由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进行设计,预计明年完工,党史馆也在密锣紧鼓建设中。同时,来苏村实行“责任田”制度,党员干部根据自身能力,认领村史馆、党史馆、“电商小铺”等公共区域,做好日常保洁巡查工作。


部分来源:三农号“中国乡村治理”

网信江门、鹤山政府网

责任编辑:何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