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宅梧镇:头雁领飞 推动撂荒地变“致富田”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作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宅梧镇正通过发挥基层党建“头雁”作用,破解撂荒地整治和土地流转难题,促进村民增收致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撂荒地治理提质增效,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宅梧镇徐徐展开。

2699118.jpg

  在宅梧镇堂马村的乡村小路上,一块块规整、连片的水田里绿油油的秧苗在阳光下舒展着叶子,一片勃勃生机。谁能想到,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块杂草丛生的撂荒地。

  今年以来,宅梧镇积极引进农业企业盘活撂荒地,通过头雁引领群雁齐飞,实现撂荒地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经营管理,让撂荒地变成“香饽饽”。今年以来,全镇整合撂荒地3145.12多亩,已复耕复种面积2846.34亩,其中种植水稻面积2419.19亩,其他作物427.15亩,撂荒地重新披上了绿装。

  一、“头雁”展翅,打造“分换改转”新模式

  8月8日上午9时30分,双龙村被村民称为“三沙”的三条自然村,530.71亩整村连片土地通过竞拍的形式,成功流转,让土地流转的村民乐开了花。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双龙村是宅梧镇撂荒地整治和土地流转示范村,双龙村党委书记文坚新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带领党员大力探索“分换改转”新模式,着力打造撂荒和非粮化非农化整治快车道,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文坚新说,“三沙这片撂荒地虽然面积大,但水利设施差,土壤耕作层低,整治难度大。我们探索了“分换改转”的方式将三条自然村连片整治,即将耕地连片调整划分自耕区和流转区,流转区里的“插花地”统一换到自耕区,流转区依托合作社进行改造,公开招投标统一流转、统一收租,份额分红到户。这个方案获得全村村民100%签名同意。”

  宅梧镇双龙村“分换改转”模式由村党委直接管理自耕区,自耕区根据村民的耕作需求留足,并抽签确定耕作地块,兼顾了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的公平性和高效性,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近日,宅梧镇双龙村代表鹤山市申请江门市级连片500亩以上撂荒地整治示范片区。

  二、“头雁”领航,打造红色撂荒地网格

  在宅梧镇漱云村,一些年初整治的分散撂荒地上,年中玉米收成后如今又种上了晚稻,轮作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也能有效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为统筹推进撂荒地整治,宅梧镇漱云村落实党员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镇党委—村级党组织—党员”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驻村第一书记帮带模式,推进零散撂荒地整片复垦,点燃了复耕复种与撂荒地整治的红色引擎。

  该村积极招商引资,在镇党委和驻村直联工作队的努力下,成功引进源林投资(广东)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发展特色农旅产业,采取“公司租地+农户耕作”规模化种植玉米等作物。该村一期流转撂荒耕地1028亩带动周边近300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以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三、“头雁”高飞,种好复耕复种示范田

  宅梧镇地处亚热带、属丘陵地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所在地,素有“鹤山粮仓”之美誉。面对农村进城的人越来越多,耕地抛荒撂荒问题愈加突出,如何提升复耕复种的积极性?

2699118.png

  今年以来,宅梧镇堂马村网格整合撂荒地850亩,但却因整片租赁成本高,迟迟未能租出。堂马村党委书记梁红鹏因地制宜面向市场推出“建设期一年”的方案,顺利流转土地550亩,促进产业发展农户增收。

  “这里适合种植双季稻,整合后的连片撂荒地流转主要租给优质农业企业,目前已有350亩撂荒地种上了水稻。”梁红鹏说,由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宣传撂荒地整治方案,依托经济合作社签订同意入股合同后,打造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的现代化农田后,再以订单的形式转租给农业种植大户,打造出一条独特的产业振兴之路。

  四、党建“点金手”,撂荒地焕发新生机

  宅梧镇双龙村“分换改转”、漱云村“公司租地+农户耕作”、堂马村“订单转租”……这些撂荒地复耕复种新模式是宅梧镇头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推进撂荒地整治的一个缩影。

  2022年以来,宅梧镇按照“党建引领、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干群联动、抓点促面、整体提升”的思路,吹响撂荒地整治红色“集结号”。

2699118 (1).png

  宅梧镇党委坚持重点工作在哪里,党的作用发挥就在哪里,多措并举提升撂荒地整治及土地流转效率。针对复耕条件较差的零散撂荒土,当地委托村委“代耕代种”改善耕作条件,2年后根据农户意愿选择流转或自耕;针对复耕条件较好的土地,按照农户的耕作需求划分“自耕区”后,“流转区”由村党组织统筹,村民土地入股后,依托合作社完善耕作环境后,再连片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宅梧镇将持续建强基层红色堡垒,强化“头雁”带动作用,管好用好“头雁队伍、党员队伍、党代表队伍”三支队伍,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进一步提高土地的生产利用价值,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用党建“点金手”化土为宝。


责任编辑:胡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