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驻宅梧镇漱云村第一书记助推“撂荒地”变“金土地”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仓廪实,天下安。初夏的田头青翠绿苗拔地而起,满满都是丰年的希望。近日,鹤山市宅梧镇漱云村,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变成了近300亩的玉米“良田”,驻村第一书记联手镇驻村工作组引来了优质企业发展特色农业,促进耕地“非粮化”、撂荒地治理和村民增收致富,绘就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画卷。

微信图片_20220520144618.png

  撂荒地变“希望田”,优质企业“带起来”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都是“一老一小”。加上漱云村多为丘陵山地,坡度较大、灌溉不便,低洼地块零星破碎,农业生产的效益较低,难以流转土地的使用权,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耕地抛荒撂荒现象。

  如何才能让一直沉寂的撂荒地“活”起来?梁峥嵘作为江门市人民检察院下派驻宅梧镇漱云村第一书记,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撂荒地盘活优势,联合村党委“靶向”发力,配套好服务措施,通过“非粮化”政策宣传、清除杂树等“化零为整”,引导农户把撂荒地流转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特色农业。

微信图片_20220520144623.png

  驻漱云村第一书记梁峥嵘说,“为解决村民复耕意愿低、劳动力不足、效益差等问题,加大农田保护力度和促进撂荒地复耕工作,经研究我跟村党委一致决定统一规划开展复耕工作,计划引进第三方农业企业流转撂荒耕地进行复耕复种,驻村直联工作队积极协调工作。在镇党委的统一部署下,成功引进了一家优质企业源林投资(广东)有限公司到漱云村发展特色农业。”

  撂荒地变“致富田”,村民钱袋“鼓起来”

  在驻村第一书记梁峥嵘和驻镇直联工作组前期的牵线搭桥和沟通对接下,宅梧镇漱云村与源林投资(广东)有限公司合作,该种植项目采取“公司租地+农户耕作”规模化种植玉米等作物,以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目前,该公司已在宅梧镇漱云村流转撂荒耕地1028亩,分期分批开展复耕,第一期已在塘枧村小组和严村小组复耕近300亩,主要种植农作物玉米。据悉,该种植项目以“公司租地+农户耕作”形式,由公司租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并聘请当地村民进行耕作,增加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微信图片_20220520144629.png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土地成方连片流转集中种植,让“沉睡”的撂荒土地再次被激活。不仅使得农村撂荒土地充分利用,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还可吸纳当地村民就近务工照顾家庭。既解决土地效益低的问题,又让农户从土地流转中得到了实惠,目前,已带动周边近300名农民就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撂荒地变“幸福田”,头雁引领“活起来”

  宅梧镇漱云村以“公司租地+农户耕作”的方式“盘活”撂荒地是宅梧镇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头雁”引领,“群雁”齐飞。为加快恢复撂荒地生产步伐,宅梧镇党委抓好村党组织“头雁”这个关键作用,要求10个村党组织书记当好一线“指挥员”,主动担起撂荒整治“重担子”。严格落实党员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镇党委-村级党组织-党员”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及时对撂荒地进行复耕复种。以村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通过分片包段,对全镇耕地和撂荒地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摸排,通过狠抓土地撂荒整治,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积极推进耕地“非粮化”及土地撂荒问题整治。

  今年,宅梧镇还将发展代耕代销、农机农技服务等扶持激励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真正做到绿了荒地、暖了民心、红了日子,将撂荒地变成了农民的“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