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古劳水乡自然人文风情精品线路获评为“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沿途可领略生态美景和水乡风情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已处理160885831444077121608827254060.jpg  

纵横交错的河道、星罗棋布的鱼塘……这是古劳水乡最美的风景。 黄荣希 摄

  近日,在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广东特色名村”系列评选活动发布会上,古劳水乡自然人文风情精品线路被评为“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据悉,古劳镇结合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及乡村旅游发展,选定双桥村、上升村、新星村、古劳村,打造一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该线路全长8公里,沿途可领略古劳水乡人文风光,欣赏百年古桥、横海浪“三百亩荷花竞秀,数千只白鹭齐飞”景色,参观水乡民俗风情展览馆、梁赞故居等。

  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

  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古老的榕树、纵横交错的河道、星罗棋布的鱼塘……这是古劳水乡最美的风景,这里被誉为“珠三角最后的原生态水乡”。

  当前,以家庭自驾游为主的旅游市场发展趋势逐步显现,旅行者也更多关注生态与历史人文的体验,更热衷深度旅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大势所趋,古劳镇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交通区位优势突出。

  据了解,古劳水乡由西江冲积,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兴建古劳围后,由滩涂逐渐演变而来。这里河网纵横交错,村落、流水、石桥、茂榕散落,小舟穿行而过,别具韵味。“古劳镇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古劳水乡有鱼塘和耕地面积约1000公顷,是典型的湿地生态地貌。”古劳镇相关负责人说。

  在历史人文资源方面,古劳镇拥有大量名人故居,包括梁赞故居、李氏祖居、麦水村见田坊古村落等,这些古建筑均保存完好,富有南方民居传统建筑特色。近年来,古劳镇以梁赞故居为核心,建设了梁赞文化公园,通过雕塑、咏春文化墙、木人桩阵等景观,全方位展示咏春文化。此外,古劳镇还大力挖掘、弘扬醒狮文化、龙舟文化等。

  目前,古劳镇正在深度挖掘地方人文资源,通过成立工作组进行“四古”调查,寻找水乡的古建筑、古埗头、古榕、古桥,以进一步加强本地历史文化的挖掘与推广,提升公众及社会对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意识。同时,古劳镇修葺布展有历史价值的房屋,租赁有本地特色的建筑开发民宿。

  整合挖掘优质资源

  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近年来,古劳镇结合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农村资源整合等全力挖掘旅游资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优势,通过水乡自然与人文资源整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链的打造和培育,充分挖掘梁赞咏春武术文化和古劳水乡自然与人文资源,借此打造优质的旅游环境,大力推进“珠三角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

  据了解,古劳镇成立了全域旅游发展协调小组,由镇委书记挂帅,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建立“互信、畅通、高效、务实”的合作机制,形成旅游发展合力。

  古劳镇四面环水,村庄散落在水间。此前,由于部分居民环保意识不强,生活用水直排河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要恢复古劳水乡的生态环境,必先整治水环境。近年来,古劳镇大力推进自然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例如,对托管的河涌进行统一管理,安排专人定期巡查清理,及时制止污染河涌的行为;有计划地对辖区河涌进行全面清淤、护堤;规范周边村庄生活污水的处理,禁止直排河道;对河道周边进行绿化改造,打造美丽景观长廊,改善水乡生态环境。

  同时,古劳镇加快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例如,进一步完善景区的标识系统,在景区范围合理布局购物街、驿站、公共厕所、点状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此外,大力推动龙头项目建设,包括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古劳生态园项目、“水墨·方塘”艺术酒店等,以点带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其中,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将成为古劳镇乃至鹤山市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台重头戏,该项目计划投资50亿元,用三至五年时间,以“自由流淌的水乡生活”为主题,建设“古劳圩组团”“欢乐水乡组团”“千塘人家组团”“五彩江岸组团”“纯水岸组团”5大功能组团,将古劳水乡打造成为“中国最美岭南水乡”和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旅游标杆。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挖掘与开发历史人文资源、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推动龙头旅游项目建设,全力发展全域旅游,努力打造成为‘珠三角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古劳镇相关负责人说。


江门日报记者/谌磊

通讯员/郭嘉灵

责任编辑:胡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