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古劳镇将革命历史遗迹和乡村景点相结合 打造“红星闪耀”的水乡旅游线路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近日,记者从古劳镇政府获悉,茶山红星之旅是今年该镇重点打造的集旅游观光、红色教育、党员拓展及实景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线路。目前,该线路已具雏形,特别是位于茶山村委会红星村的茶山革命历史展览馆,向游客详细展示了茶山革命史实。下一步,该镇将革命历史遗迹与水乡景点相结合,打造一条“红星闪耀”的水乡旅游线路。

据了解,今年“七一”至今,鹤山市已有多个党组织前往古劳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寻访革命先烈的足迹,了解解放战争时期作出的“饮马西江”战略部署的革命历史。

这条旅游线路目前情况如何?古劳当地有哪些革命故事?革命烈士有什么英雄事迹?带着这些疑问,近日,记者再次邀约鹤山市老促会顾问何翔和上升村委会、茶山村委会工作人员,踏上这片曾受战火洗礼的革命根据地,并沿途感受别样的水乡风情。

雪莲祖李公祠

革命志士的摇篮

在位于西江河畔的古劳镇上升村,有一座清代建筑——雪莲祖李公祠。它是砖木石结构,三路两进,灰塑博古脊,木雕封檐板,为古劳水乡保存完整的古老祠堂之一。

已处理1565919250691雪莲祖李公祠的屋檐和壁画。.jpg

雪莲祖李公祠的屋檐和壁画。

当地村民黄国宇介绍,祖祠本是村民祭祀祖先的地方,过去曾是革命志士的摇篮,而今成为水乡人了解当地革命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原来,雪莲祖李公祠与一段古劳革命史有着紧密的联系。鹤山市老促会顾问何翔向记者讲述了这段历史。

1940年,党组织派党员廖健到古劳维墩以小学教师身份作为掩护,开展群众工作和党建工作。他被聘到南湾祖育群小学后,积极组织宣传抗日,主要对象是农村失业、失学知识青年和小学教师。

此时,中共新鹤县工委派在当地妇女会任职的地下党员李迅辉(二度桥人)和她的丈夫吴英华返维墩工作。成立中共维墩党支部,由廖健任党支部书记,吴英华负责统战、宣传,李迅辉负责妇女工作。当年,发展了黄微、李敏修、黄清莲等首批5名党员。

南湾祖育群小学校舍较小,随着群众运动的开展,学生越来越多,随即迁到雪莲祖李公祠,将贫童教养院、妇女识字夜校也设在祠堂内。那时,廖健、李迅辉、吴英华等人住在一个“水棚”处。这个“水棚”也是首批党员入党宣誓之地。

维墩党支部非常关心失学青年,为此专门开办了升中班,帮助他们考入鹤山县一中就读。1941年春天,考入鹤山县一中的黄微等同学经常抽空回雪莲祖李公祠过组织生活。当时,党组织交给黄微的任务就是广交朋友,包括团结思想进步的班主任杨基。

后来,还成立了维墩业余读书会,地点设在升平圩下围公所水利会。当时,维墩的失业、失学青年和在职的小学教师都踊跃参加,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抗日宣传和形势教育。业余读书会成员会定期聚在一起读报、学习时事、谈形势,并举行形势报告会、哲学和文学讲座等。

“每天晚上,雪莲祖李公祠内都很热闹,尤其是讨论人生观和大众哲学,有时争论很激烈。附近青年都会到学校来,除了组织读书和学习外,还学唱抗战歌曲,排练话剧,到人多的地方宣传抗日,以便群众受到启发和教育。”上升村一名近90岁的老伯回忆,上世纪40年代初,日本侵略军从九江炮轰坡山、古劳、麦村等地,业余读书会成员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还背起药箱,分头抢救伤员,并对房屋受损的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发放救济金,成为抗战的一股力量。

茶山

革命老区有新变化

从雪莲祖李公祠出发,沿着西江河畔西岸,驱车30分钟,便来到一座山头。“这里曾是战士们牵制敌人向茶山冲击的地方,也是茶山战斗的一个遗址,但大多数人只知道茶山,知道这里的人却很少。”何翔带记者游览了这座小山,他表示,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现在山上全部种上了古劳岩茶,而且是当地最有名的茶叶之一。

马不停蹄,何翔和记者一道驱车继续向茶山进发,约40分钟后,终于来到当年茶山革命老区的发源地——七星坑村。

七星坑村,隶属茶山村委会,坐落于茶山西面,背靠顶峰锣鼓高地,南接乐安村,可通高明西岸、三洲。当年,这里有20多户人家,70多人,人们世代刀耕火种,靠砍柴打猎、种茶维持生计。

已处理1565919250693古劳茶山游击队驻扎点。.jpg

古劳茶山游击队驻扎点

“茶山,是革命战争的战略要地,更是革命火种的播撒地,在这里发生了太多革命故事,但见证历史的一代代革命志士已经逝去。”时任茶山村党支部书记的李志全不无遗憾地说,茶山曾有三名16岁的青年加入独立团,并参加了龙口金岗战斗。自己年轻时,还拜访过其中的革命志士,但现在,所有人都不在世了。

据介绍,1947年春,高鹤人民解放军总队和敌后游击武工队挺进茶山,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开展武装斗争,并以战略要地七星坑村为指挥部长期驻扎下来。在当地村民的支持下,指挥部下设作战室、情报站、交通联络站,革命根据地日益壮大到乐安、坑坪和道坪,控制区域向西江边“石岩头”海边村、丽水坑口村及周边扩展。

有了坚实的民众基础,1948年3月,中共新高鹤区工委作出“高鹤山区,饮马西江”的战略部署,即以开发高鹤山区为重点,以“饮马西江”为发展方向。西江是一条水上交通要道,如果能够有效控制,无论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有这无可估量的价值,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据《鹤山革命老区县发展史》记载,1948年5月27日凌晨,敌军和地方反动团队共700多人趁夜包围茶山,企图围剿高鹤人民解放军总队。我军前哨班战士在百步梯同敌军遭遇发生枪战。前哨班3名战士抢夺敌人的迫击炮猛烈攻击,把围上山顶的敌人击退。随后,我军参战人员越来越多,几次打退敌人的冲锋。当敌人战斗到疲倦的一刹那,我军命令各战斗单位组织突围,当天下午1点半,一个机枪排冲下山,抢占沙洞前面敌人的一个高地。得手后,紧接着向沙洞二线包围圈的敌人猛烈开火。被打得晕头转向的敌人以为是我军增援部队到了,纷纷后退。此时,我军大部队迅速绕过山腰经朱六合撤到四堡。此次战斗,敌强我弱,但最终以国民党反动军队围剿失败而告终,我军缴获“六零”炮一门、机枪一挺、步枪十几支及弹药一大批。

在茶山村委会七星坑村,记者见到了几排排列整齐的泥砖房屋,排头的一间悬挂着一颗大大的红色五角星,牌匾上镌刻着“古劳茶山游击队驻扎点”几个大字。“平时,战士们与茶山百姓一起开垦土地,生产自给;劳动之余,他们研究学习游击战术,为茶山战斗胜利奠定了基础……”在约50米外的茶山革命历史展览馆里,这样一段文字仿佛令人穿越到70多年前,亲历了军民融合的感人场面。

茶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健文介绍,上世纪60年代,旧七星坑村搬到这里,如今这里也被叫做“红星村”。而今,七星坑村的大部分村民也已迁出,只有几户村民仍在此居住。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发展茶树、素馨花种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观光农业。“古劳生态茶园租赁七星坑村的山地发展‘林下经济’,在保护生态林的基础上种植茶叶,目前已种植茶叶400亩,有21家爱心企业分别以每亩每年两万元的价格认种,帮助古劳镇20多户精准扶贫户脱贫,并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其中,茶山村委会的4户贫困户今年已全部实现脱贫。”他说。

上下茶山途中,记者留意到,沿途有不少农家乐,生意十分红火。据当地人称,这些农家乐基本靠五指毛桃水浸鸡和山泉水来吸引游客,收益也十分可观。在茶山村委会七星坑村村民劳先生开设的一间农家乐里,记者见到有来自中山、佛山等地的游客车辆。劳先生表示,虽然只有10张台左右,但每年效益都在10万元以上,这里的山泉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家乐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无论如何都会做好环保配套,保护好水源地。

古劳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进一步挖掘整合旅游等各方资源,目前,镇政府正结合红色文化、党建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规划一条旅游线路,“我们去年已建设了七星坑村村道,下一步打算对茶山游击队驻扎点进行修复,希望打造出一条‘红星闪耀’的水乡旅游线路。”该负责人说。

 文/图 杨光明 程建华

责任编辑:胡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