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党建引领聚合力,家校共筑康复路——鹤山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探索学龄前特殊儿童“家校双擎”融合新模式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在市残联党组织的党建引领下,鹤山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抓住0~6岁特殊儿童抢救性康复这一“黄金期”,充分发挥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服务中心的康复阵地作用,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深化服务等推动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与家庭支持深度融合,构建“党建引领、家校共育、康复双擎”的新模式。

  党建领航,构建家校协同新机制

  组织联动强根基。将康教课程和家庭康复相配合。探索康复教育服务新模式,由儿康中心党员教师牵头,形成家长、康复教师“双擎”制定个性化康复教育方案。针对特殊儿童不同个体,建立“一人一案”,将家庭配合训练纳入个案,定期开展个案研讨活动,邀请家长介绍孩子阶段性学习成效,共同讨论并制定孩子的康复计划,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与需求,为家长答疑解惑,树立家长对康复教育的信心。

  党员先锋促落实。定期派遣专业康教老师家访机制。党员干部下沉一线,主动对接特殊儿童家庭,通过家访、线上沟通等方式,动态跟踪孩子康复进展,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向家长提出针对性居家康复教育方法与技能指导建议,开展“家校”融合指导探索,解决共性问题,共同促进特殊儿童的进步。


  资源整合,打造康复教育双引擎

  双向赋能提质量。市残联党组织力促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一是日常康复教育工作。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游戏训练、亲子活动等方式,特殊儿童可以体验和学习适应不同环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学会照顾自己,提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同时,利用多媒体干预、辅助沟通系统和情绪干预系统等辅助工具,为特殊儿童提供虚拟现实空间进行互动交流,有效提升他们的社交技能。二是开设“家长康复课堂”。采用知识讲座和互动交流的方式,精选对家长而言实用性高的理论内容与训练实践,为其提供培训并开展康复指导工作。

  融合活动增实效。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文体活动、家长交流会、节日团建等多形式活动,为家长提供了倾诉交流、宣泄情绪和缓解精神压力的机会,给予家长强有力的情感支持与帮助,有效增强家长对孩子康复的信心和动力。

  先锋示范,激活队伍建设新动能

  市残联党组织聚焦合力,发挥党员干部、优秀教职工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赛促成长”的方式促进康复教育教师成长。近年来,市儿康中心教师在参加江门市残联组织的特殊儿童康复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共有8名康复教育教师获得基层机构集体、个别化教学组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奖项;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组织奖;1名康复教育教师荣获2024年广东孤独症关注日“最美星星守护者”称号;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分别荣获“江门市青年文明号”、“江门市巾帼文明岗”称号、“鹤山市巾帼文明岗”称号。

  市残联党组织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师资基础,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通过线上学习、外出培训、跟班学习、内部教研、教学竞赛等多层面开展业务培训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等,选派优秀教师江门市儿康中心跟班学习,康复教育水平稳步提升。

  成效初显,共绘康复新图景

  市残联党组织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致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通过“家校双擎”融合新模式的实施,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儿康中心服务人数也在逐年增长。截至目前,鹤山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已有近30名儿童成功转介普通小学或幼儿园进行随班就读,为学龄前特殊儿童回归主流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这一成绩不仅提升了特殊儿童的生活质量,也增强了家长的信心和满意度。

  接下来,市残联党组织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继续深化“家校双擎”融合新模式,实现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双擎驱动”——家庭情感支持与中心专业指导同频共振,为特殊儿童点亮成长之路,书写更有温度的融合教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