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江门市蓬江区荣膺“中华诗词之乡” 诗人丘麦赋诗祝贺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近日,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人丘麦获悉蓬江区创建成为“中华诗词之乡”,欣然赋诗一首,赠蓬江区文联主席赵一翰先生,以示祝贺。

《贺蓬江区通过中华诗词之乡验收》

献章大雅绕梁萦,国粹昌隆百业成。

文助初心留妙韵,词歌盛世倍欣荣。

唐风吹拂青苗秀,宋雨浇滋桂子生。

栽下梧桐凰引凤,诗乡创建最英明。

文章配图

丘麦诗《贺蓬江区通过中华诗词之乡验收》刘永广(鹤山书协名誉主席)书

  说起丘麦与赵一翰的交往,要从2019年10月30日说起。当日,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蓬江区文联赵一翰主席带领一众文艺家,慕名前来我市龙口镇霄南村采风调研。霄南村位于鹤山市龙口镇东部,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村民以源姓居多,距今已有740多年历史。该村布局独特,保留有大量的古祠堂和传统民居,其中乐隐源公祠、近湖源公祠、东江源公祠等保存最为完好。霄南村村史民俗文化馆内展出独特的鲜卑传统文化,引起文化人的关注。该村先后被评为广东名村、广东省传统村落和广东省古村落。随后,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丘麦(麦和幸)以鹤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和诗人的身份陪伴左右,在丘麦的讲解下,赵一翰一行对霄南村村史民俗文化馆、冰心奖儿童图书馆、霄南村文化公园等展开调研,深入了解霄南村古建筑的历史、发展、结构,研究古村落的保护和整体开发等情况,与市镇村三级代表作了详细的沟通。在交流互动中,赵一翰希望通过调研,将鹤山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经验带回蓬江,与乡村振兴充分结合,做到保护、修缮、开发并重,应用到蓬江区卢边村、良溪古村等古村落的文化挖掘、保护和开发上,古建筑的活化利用上。

文章配图

右5诗人丘麦、右4蓬江区文联主席赵一翰、右3鹤山文联主席胡杰

  “当年把酒对天青,诗心如火亦如灯。”赵一翰回到蓬江后,当即组织了蓬江、江海诗社成员为霄南赋诗,形成咏霄南诗词一辑:何锦胜《一剪梅·访霄南》“林海雪原人。驻马南来觅汉津。七百年前千里客,荒地盘根。入地生根。风雨滌烟尘。竟与鲜卑是比邻。慢步宵乡图解梦,知了源君。居了源君。” 黄剑峰《访霄南诗稿》“秘景幽幽客采风,鲜卑源远问飘蓬。鹰扬北塞宏图展,雁徙西江霸业空。虽改乡音甘马下,幸留祖训暖心中。桑麻耕织兴商学,通达安居篝火红。” 易红英《探秘霄南古村》:“鲜卑足迹耐人寻,百味甘和源吉林。立品睦邻承祖训,千年羁旅到霄南。” 林仲仙《参观鹤山宵南古村》:“画壁巍巍花鸟翔,春风三月访霄乡。村前绿水荷如盖,马上源公威远扬。古巷幽深扶日醉,灵丹甘味品茶香。千年一脉鲜卑史,南岭开枝祖泽长。”吴良《参观鹤山宵南古村》:“英雄人脉早名扬,源自马鞍意境长。追溯卑鲜迁此处,南宵印证古辉煌。”余怀安《龙口宵南感怀》:“纯朴安然陌巷凉,鲜卑源贺马飞扬。中华历史知多少?发迹渊源典故长。” 陈亚平《访鹤山鲜卑族后裔源氏聚居地》:“古时大漠唱豪歌,今在侨乡种稻多。汇聚细流天作合,文明方可壮山河。”马均贺《霄乡鲜卑古村落》:“鲜卑古族探源流,铁马金戈几度秋。今日霄乡传雅韵,甘凉与共乐悠悠。”伍文瀚《鹤山鲜卑遗风》:“昔年大漠逞豪强,策马投鞭志远昂。避祸择迁南岭地,鲜卑风韵永传扬。”为答谢诗友,丘麦欣然命笔,写下《陪赵一翰诸先生访龙口霄南》两章:“如戟须髯气若虹,征西陷阵建奇功。南凉揽辔留陈迹,北魏挥戈枕朔风。入室先寻源贺史,开村首纪破羌公。良臣自有回天力,项羽过江亦杰雄。”“兴衰故事访闾村,黛瓦石街鸟语喧。守拙守中传祖训,乐耕乐读记箴言。井浮日月残碑立,袖舞红纱绿水源。北魏鲜卑留古韵,始知世外有桃园。”后来均发表在中国诗歌网上。

文章配图

丘麦诗、谭开顺(鹤山书协副主席)书

  “诗人要做有光的人!”丘麦时刻把赵一翰的临别赠言牢记在心,在赵一翰的指点和鼓励下,极大地激发起诗人丘麦的为民情怀和创作热情。在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疫情来势汹汹,突如其来侵袭江城武汉,丘麦牵挂着武汉的疫情,“不知黄鹤成何样?今夜除夕不成眠”,遂决定以笔为戈,以诗抗疫,在鹤山融媒体中心“最鹤山”和鹤山政府网开设“我以我诗送祝福”专栏,写下《除夕夜思武汉疫情有感》,揭开“每日一首抗疫诗篇”的序幕。由于丘麦诗词创作成绩喜人,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被江门市文联评为抗疫文艺创作积极分子。在赵主席的推荐下,丘麦成功加入了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后经广东中华诗词学会推荐,丘麦于2020年7月正式加入中华诗词学会,成为鹤山市首名国家级诗词学会会员。这是中华诗词学会对丘麦诗词创作水平的充分肯定。受文联委托,笔者负责组织一辑祝贺丘麦成为国家级会员的诗词作品。不到一周时间,就征集到赵一翰、黄祥寿、施世雄、马均贺、余怀安、王岳夫、区国德、任作梁(陈泱)、麦哲林、何景雄、易江华、宋文郁、梁国栋等知名诗人惠赠的佳作20多篇。丘麦也乘兴创作了七律三章,以抒怀抱:“苦乐人生岁月稠,春回大地几春秋。登山小路艰而险,警世高文老更遒。不拜金钱知品格,能分敌友快恩仇。英雄潦倒成词客,莫学鼠狐效马牛。”“如烟往事梦千寻,推毂扶轮曲径深。学海无涯书作桨,官山有险语成箴。性生淡泊追先哲,志达安贫献赤心。笔走龙蛇堪洒脱,为谁歌颂为谁吟。”“几番风雨类飞蓬,故纸堆边觅影踪。画虎不成来画犬,雕龙无术去雕虫。胜医胜药三分乐,于运于时一点红。激浊扬清唯我任,大江歌罢总朝东。”

  记得当初接到笔者约稿的消息时,赵一翰二话不说,满口答应,很快就发来一首诗《闻和幸麦兄加入中华诗词学会致贺步其韵》:“磋磨砥砺踏千寻,汲古开张感慨深。淡泊恒持忠义节,澄怀每见赤诚心。江城抗疫挥诗笔,雁岭登台得智箴。迈步从头臻愿景,倾情演绎作高吟。”此诗用典儒雅,字里行间,饱含深情,表达了一位诗词界前辈对后学的勉励和期许。

文章配图

赵一翰诗《闻和幸麦兄加入中华诗词学会致贺步其韵》并书

  蓬江区诗词文化底蕴深厚,是广东省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明代硕儒陈白沙(陈献章)先生的故乡,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与诗词传统。受白沙文化影响,蓬江自古以来诗词名人辈出,诗词佳作异彩纷呈。蓬江区高度重视“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各类诗词文化活动百花齐放,在学校、机关、社区、企业、农村、旅游景区形成浓厚的诗词学习、创作和应用氛围。2015 年,蓬江区获得“广东省诗词之乡”称号;2016年,“诗词中国”创作基地挂牌;2019 年,蓬江区把创建成“中华诗词之乡”纳入区文明城市创建和精神文明的重点目标。这期间,作为文联主席,自有赵一翰所作的贡献,他经常为团结所有文艺团体、弘扬和传播中华诗词文化奔走呼号,不遗余力,做了不少具体工作。在他的坚持下,蓬江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各项工作持续推进,“八有六进”成效显著,做到创建工作有组织、有队伍、有场地、有平台、有长远规划、有活动、有经费、有成果,让诗词走进学校、走进机关、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旅游景区,形成了人民群众“爱诗词、诵诗词、创诗词”的浓厚氛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蓬江区创建成效也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肯定。2021年10月12至15日,来自北京的“中华诗词学会联合验收考察组”对蓬江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验收,考察组充分肯定了蓬江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工作成效,并实地验收通过了蓬江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

文章配图

  由赵一翰、张启雄策划,江门作协、蓬江文联合办的“西江空间 艺韵书香阅读会”(蓬江站)在陈白沙书院成功举办,助力蓬江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

  学诗可以使人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蓬江区创建成为“中华诗词之乡”,标志着诗词文化工作迎来了一个更高的起点,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栽下梧桐凰引凤,诗乡创建最英明。”目前蓬江区已形成“一主两翼,头雁工程;校园诗教,薪火传承”的诗教格局,诗词元素突出,特色鲜明,为蓬江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新时代文明实践赋能,以侨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江门“全国文明城市”的品牌形象。

  诗词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衷心祝愿蓬江区发挥好“中华诗词之乡”品牌效应,成为江门五邑文艺界的排头兵,团结广大文艺家,创作出更多的优秀诗词作品,让诗人词家服务于这个新时代,为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正创新、立德铸魂,注入满满的正能量!


  丘麦,原名麦和幸,江门鹤山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人、作家、政务特约评论员,多创作旧体诗词,尤擅长七律,他遵循“真诚、写实、简约、健康”的原则,力主新语、新事,不跟风,不标榜,致力于文学、新闻写作、旧体诗词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和创作,成绩突出,其旧体诗词意境隽永、耐人寻味,传递正能量,有较丰富的时代气息,可读性很强。近年在人民网、学习强国、半月谈、中国报道网、中国诗歌网、中国文明网、南方网、江门日报、鹤山政府网等发表诗词、散文、评论等作品,发表旧体诗词1000多篇。2020年抗疫期间,连续写了52篇旧体诗词,在省内外反响甚大,被评为江门市抗疫文艺先进工作者。2020年开设的“文明路上诗百篇”被评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品牌栏目,已创作、发表七律诗112首。诗作在国内中华诗词大赛屡获殊荣。2021年在市委宣传部开设的青少年学党史栏目《百年党史诗百篇》中担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