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人民政府
桥都中国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龙口牛肉赋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夫天地造化,赐人间以珍馐;古今传承,孕地域之至味。若论岭南食牛之盛,必称江门鹤山;若谈非遗技艺之精,当推龙口牛肉。斯地北倚皂幕之山峦,南临西江之浩荡,得山水之灵秀,聚人文之精华,乃成七百年食牛文化之重镇,粤港澳大湾区美食版图之明珠。

  溯其源流,当言鲜卑遗风。昔有北魏皇族源氏一脉,自漠北南迁,定居霄乡,遂为霄南源氏。此族本出东胡,起于大兴安岭,惯游猎而食牛羊,善骑射而豪迈旷达。南迁途中,携北地食牛之俗,融岭南烹饪之艺,革故鼎新,终成一家之法。其肉牛之选,必择健硕之体;解牛之技,深得庖丁真传。观今霄南村中,源贺将军雕像巍然屹立,戎装骏马,犹见当年鲜卑雄风。村民虽已归化汉族,然血液中游牧民族之豪情,尽化于对牛肉美食之执着。

  至若解牛技艺,更显神乎其技。昔有庄子《养生主》载庖丁解牛之事:“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今龙口温氏一族,堪称当代庖丁。温氏太公“牛栏德”,名德胜,年少远渡南洋,习得欧洲斗牛之术,归乡后深研牛体结构,练就目无全牛之神技。其宰牛也,循肌理,依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刀刃游走于筋骨之间,十九年而刃若新发于硎。至其子温炳均,人称“矮仔均”,开创霄乡饭店,始将家传技艺与餐饮经营相融合,奠定温氏牛肉世家之基业。

  及至第四代传人温伟文,承先祖之志,创“温三爷牛世家”之品牌。其名“三爷”,盖因父辈排行老三,而巧合者,伟文与其子亦同为同辈老三。此莫非天意注定,温氏与“牛”之缘,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温伟文既承祖业,不固旧章,引进现代科技,建生态养殖场,立冷链物流,构筑“养殖—屠宰—配送—餐桌”全程可控之链条。坚持每日现杀现吃,自宰杀至餐桌不超过两时辰,此为牛肉“鲜味期”也。

  至若烹牛之术,龙口人更有独到心得。南方天气炎热,故弃北地厚重之法,取清、鲜、嫩、滑、爽为要义。清水作汤底,打边炉而食,最大限度保持牛肉原汁原味。牛之各部位,吃法各异:顶刀切肉,横断肌理,力度均匀,速度平稳,方得最佳口感。招牌菜“黄金牛蹄”,味美而不腻,配秘制酱汁,令人回味无穷;冲菜牛肉,将牛肉剁碎,配以陈皮、老姜、马蹄、冲菜、沙葛之碎粒,搅拌蒸熟,既有牛肉之鲜,又有陈皮之香,老姜之辣,马蹄之爽;另有花生炆牛蹄、牛肉云吞等,各具特色,俱为美味。

  龙口牛肉之珍,不仅在技艺,更在文化。昔鲜卑人重大节庆必屠宰牛羊宴请亲朋,此俗相沿成习,渐成地方特色。龙口人食牛,既为满足口腹之欲,亦为传承民族文化。庚子年龙口牛肉制作技艺入选鹤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壬寅岁晋升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之代表,非止温氏一家。另有“龙口牛杂第一家”李海文者,从业三十余载,不断研发新菜品,誓将龙口牛肉技艺发扬光大。

  今之龙口,牛肉产业已成乡村振兴之重要支柱。市镇规划“一心两园三区一带”空间布局,打造非遗龙口牛肉预制菜产业化开发核心。旺牛世家、甘牛屠宰、兴牛食品、温三爷餐饮诸企业,贯通上中下游产业链,实现三产深度融合。更值得称道者,龙口探索“撂荒地种玉米、玉米秸秆育牛、有机肥回田”之生态循环养殖链,形成智能屠宰、牛肉深加工、先进冷链物流和无害化处理“一体化生产链”。更远赴广西崇左龙州,探索甘蔗尾梢养牛之术,使龙口牛肉品牌推广至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各地。

  观今龙口镇内,牛肉餐厅林立,食客络绎不绝。尤以“温三爷牛世家”为盛,藏于乡村而引食客纷至沓来。温伟文将牛栏旧址改造为“龙口牛肉文化体验馆”,以水牛奶创立“乳小初”奶茶品牌,让传统产业副产品转化为时尚饮品。食客至此,不仅满足口腹之欲,更可体验非遗文化,感受历史传承。

  余观龙口牛肉之发展,深感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结合之妙。温氏四代,恪守“一生只为做好一头牛”之信念,将家族手艺发展为非遗爆款,解锁乡村网红密码。其成功在于:一是坚守传统而不泥古,不断创新而不失本真;二是注重品质,从源头上把控牛肉质量;三是融合发展,构建全产业链体系;四是文化赋能,将美食提升为文化体验。

  噫嘻哉!美食之道,养生之方,岂止于满足口腹之欲?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尽藏在一头牛之中!

  一赋既成,意犹未尽,再缀四韵以赞之:岭南有美味,龙口牛肉香。鲜卑遗风在,温氏技艺长。游刃有余地,批却导大窾。非遗传承远,振兴乡村强。

乙巳年立冬  丘麦作赋   李永乐书 

(作者:丘麦,中华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