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灵,必钟毓于形胜;江山载德,乃显象于人文。侨都之旁,鹤山之腹,莱苏之家,有鸿园者,横空出世,气象万千。其势也,吞三江之浩气,纳五岭之烟霞;其志也,承百代之文脉,开千秋之伟业。此乃浙商王公洪杰倾六亿资财,历十载心血所营构也。公本永康人士,少怀青云之志,壮创鸿业集团。昔以木艺起家,终成家具巨擘,今以文化返本,更筑精神家园。尝谓:“吾欲以商养文,以文润商,使传统与现代相融,让自然与人文共生。”
观其规制,徽韵浙风并秀,山水亭阁交辉。十万平方之境,聚四海建筑精华;七百余米长廊,系千年文脉精魂。永康堂巍然中峙,徽派神工,粉墙黛瓦映天光。两千平方巨构,四水归堂,暗合乾坤之道;百组木雕盈目,忠孝传家,尽显伦理之常。其梁架斗拱,承鲁班之巧思;雀替窗棂,蕴徽匠之玄机。尤以《郭子仪上寿》彰忠义,《二十四孝图》扬孝风,观者无不肃然。
鸿业楼临水而峙,浙派风骨,黑瓦白墙照碧潭。穿斗式构架见江南灵秀,雕花牛腿显东瓯雅致。《和合二仙》寓家庭和睦,《八仙过海》喻万事通达。飞云楼复刻晋地古韵,二十三米凌云,三百斗拱参星。通柱擎天若青龙盘踞,翘翼凌空似彩凤展羽。榫卯相衔无钉无铆,暗合阴阳之道;明三暗五虚实相生,深得造化之妙。至若凌波长廊,蜿蜒如龙,连接三阁而成气象。游人步移景换,时见湖光潋滟,时闻木雕典故,诚乃“廊中一日,世上千年”。
更有五百亩紫花风铃,堪称南国奇观。每至孟春,万树齐放,紫云覆野,铃语摇风。其色如霞蔚,其声若磬鸣,朝饮玉露,暮染斜阳。游人徜徉花海,但见蝶舞蜂忙,恍入武陵桃源。此景暗合“紫气东来”之兆,恰应“风调雨顺”之祈。
园中古匾陈列馆,收明清匾额四百方。“勤俭传家”见淳朴门风,“桥梓联芳”显父子同心。植物园内,金丝楠映日生辉,红豆杉含烟凝翠。万余珍木参差列,数百异卉次第开。茶园叠翠,采玉露于清明;拓片传薪,摹古意于金石。至若硒泉涌暖,可涤尘虑;民宿隐幽,宜养天性。诚所谓“四时风物皆成画,一园天地自含章”。
王公尝立鸿园之巅,慨然而叹:“吾非造园,乃铸魂也。愿以此园为舟,渡传统文化于当世;以此为镜,照乡村振兴之途程。”观其布局,永康堂彰忠孝大义,鸿业楼显和睦之道,飞云楼扬工匠精神,长风廊喻求学之路。四者相济,恰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儒家理想。紫花风铃,暗喻盛世清音;古匾陈列,明示家风传承。植物园寓天人合一,拓片工坊彰守正创新。
今之鸿园,已非寻常游观之地,实为文化传承之枢。学子可在此习榫卯之巧,悟忠孝之义;农人可于此传耕作之技,承乡土之魂。昔孔子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今王公筑园施教,其意深焉。岭南大地上,忽现徽州院落;现代都市旁,竟藏古典桃源。此非海市蜃楼,实乃新旧文化交融之妙境也。
赞曰:鸿业肇基兮家具称王,垂情文旅兮斲木扬。徽韵浙风聚一堂,紫花铃语传八荒。飞云凌空接星斗,长廊卧波连汉唐。最是令人击节处,商海文心两辉煌。
【后记】余屡游鸿园胜景,流连忘返,喜不自胜,特以骈散相间之体,溯鸿园之源流,彰创建之宏旨,述景致之殊胜,弘文化之精髓,庶几不负王公十年苦心,亦为岭南文化新篇添一注脚云尔。
岁次乙巳小阳春 丘麦作赋
(作者:丘麦,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附件:
相关稿件:

政务微博
鹤山政府网
粤公网安备4407840244079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