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一位70岁老人,耗时十多年编写了一本200多页的书
现在希望有人赞助其出版—— 冯昆杰:一心传播醒狮艺术
鹤山市沙坪镇越塘村一位70岁老人冯昆杰,凭借自己对醒狮艺术的热爱,积数十年的心血收集到的资料,并结合自己半生的经历,编写了一本超过5万字的介绍醒狮艺术的书。本着将醒狮艺术发扬光大的愿望,如今他希望有人赞助出版该书,让越塘醒狮艺术能世世代代流传下去。近日,记者来到冯昆杰老人家中,见识了这本《南国醒狮》手抄本,同时也了解到冯昆杰老人一生与醒狮艺术不解的情缘。
![]() |
《南国醒狮》手抄本封面
手抄本图文并茂
据了解,冯昆杰将这个手抄本和他收集的醒狮艺术书籍保存在一起,用绳子和白色塑料袋包好放在自己的卧室书柜里。当冯昆杰老人小心翼翼拆开塑料袋拿出手抄本递给记者时,只见手抄本封面制作精美,封面上方书有“南国醒狮”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封面的下方则画着两个栩栩如生的鹤山醒狮,醒狮前面还有一个孩童拿着扇子在逗它们。为了保存好封面字画,冯昆杰老人还用透明胶布把封面贴起来,以免涂上去的颜料掉色。
手抄本的字和画都是冯昆杰老人亲手写画的,在越塘小学做了几十年教师的他教的正是美术,因为这个缘故,他也写得一手漂亮的字,这也使他的整个手抄本看起来就像一本书法习作教科书。
据冯昆杰老人介绍,制作这个手抄本时,他首先选定好白纸,然后将白纸对半折,中间垫上硬纸板后用钢笔把内容写上去,再一一编上页码后用粗麻线装订起来。除了手写的字体显得稍大外,冯昆杰老人的这个手抄本和正规出版的图书没什么不同,不但有目录,前言、后记也一应俱全。为了让整个手抄本看起来不那么单调,他还从报纸杂志上将报道鹤山醒狮文化的图片和内容剪切下来贴上手抄本上,使手抄本的内容显得图文并茂。
![]() |
冯昆杰老人向记者介绍其《南国醒狮》手抄本
一本书两个版本
《南国醒狮》手抄本的厚度差不多有10厘米左右,达200多页,超过5万字。整个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介绍越塘醒狮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另一部分则介绍冯昆杰老人生平拜师学艺和参加舞狮大赛的经过。
冯昆杰十几岁就开始学习醒狮,是醒狮名宿、广东狮王冯庚长的第五代弟子,他结合师傅的教授和自己的琢磨,力求将醒狮演绎出自己的特色,曾经成功带队在地上练出桩狮的绝活,在鹤山当地也算小有名气。一直以来,冯昆杰都是边从事教学工作边授徒,从1990年开始,一生经历无数比赛的冯昆杰想到用笔把这些记录下来,方便自己授徒。随后,冯昆杰老人就开始着手收集资料和写作,一有空下来就写,直到1995年完成第一本手抄本初稿,当时这本初稿无论从内容和制作都和现在这个有不小差距。退休后,他又在花了两年的时间,在原来的基础上编写出现在这个手抄版本。
冯昆杰老人告诉记者,手抄本里的很多内容都是他的亲身经历,流传下来对后人研究鹤山醒狮文化具有参考价值。之前他有个经商的弟子曾想出钱帮他出版此书,但考虑到当时村里有人反对,认为不宜将越塘的狮艺外传,于是他就拒绝那个弟子的好意。如今鹤山市政府打算近期组织相关人员成立醒狮协会,而现在村里学舞狮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原来反对出书的冯昆杰,其思想也逐渐开始转变,本着将狮艺发扬光大的目的,他决定将花费他十几年心血的贡献给政府,并将其编写成书,让更多的人传阅。(文/图 本报记者 林育辉 实习生 张茂盛 通讯员 施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