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客家姓氏的历史渊源
来源: 本站    时间: 2013-10-31 10:44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客家人入迁鹤山,开始时多数是一家一姓地前来的,定居一地后子孙繁衍,人口渐多,发展成“聚族而居”的村庄。目前鹤山客属地区较大的自然村,多是某一姓或几姓人的定居点。这是历史积淀的结果。但是历史又是流动的,当一个居民点的资源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发展需要时,部分居民又会向外开拓新的生存空间,二次迁徙的事情几乎在每代人中都有发生。于是,新的村庄被一批批开发出来,杂姓的村庄也逐步出现了。
    考察一姓的历史渊源,通过一个个的实例,可以更具体地了解鹤山客家的历史,更可以满足群众普遍的认祖归宗的心理需求,还可以增强各姓群体的凝聚力。凡是凝聚力强的村庄,公益事业就办得比较好,例如有许多村庄修桥筑路、修建文化室、老人活动中心等,都是各姓群众自行集资兴办的。
    姓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姓源、郡望、迁徙、祖祠、族谱、堂号、堂联,名人事迹等等,是姓氏学的基本内容,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但是对于各个人来说,对此确实有理解与不理解的分别,一无所知与知之较多的分别;这种分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差异。
    基于上述的考虑,我们决定编写《客家姓氏的历史渊源》一章,目的是让读者不仅了解鹤山客家的整体历史,也能了解本家族的历史。为此,我们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这一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普查鹤山客属究竟有多少个姓氏,分别居住在什么地方;二是广泛搜求各姓族谱,弄清各姓的来源和现状,再参考姓氏学专著,分别给各姓写一篇简介。经过一年多时间,查得鹤山客属地区一共有93姓,半数以上的姓氏已弄清他们的来源地,今编制一份《鹤山客家姓氏列表》,阅后对各姓的居住地和来源地可以一目了然。93姓中,保存有族谱的不足半数,但有的姓却在近年还续修与重印了族谱,这就为我们编写各姓简介提供了依据。虽然,各姓族谱的编写质量不一,有的较完整;有的漏记了必要的史料,只有列祖列宗的名号及世系,而对于入迁年份、来源地语焉不详。最可惜的是有60姓左右,由于历史原因,已失去自己的族谱,现在再也无法重修了。对于后两种情况,我们无能为力。直至本书截稿为止,我们仅能编出30余姓的历史渊源简介,但这30余姓已包罗鹤山客家人的大部分了。
    编写各姓简介,我们采取略古详今的原则。首先略述其姓氏起源、郡望、著名人物以及自中原南迁进入广东的经过。这些全局性的资料非常繁复,写不胜写,许多姓氏学的专著已有较详细的介绍,我们仅需摘其要点就够了。本书的任务是着重弄清该姓自粤东入迁鹤山的年份、始迁祖、初居地、繁衍传承以及目前人口情况。考虑到并非每个人都能看到族谱,也并非每个人都能看懂族谱。我们把各姓的历史渊源分别写成一千几百字的短文,已可基本满足一般读者认知的需要了。
    
【附注】 1、郡望和堂号:郡望是某一姓氏发迹、兴旺的地方。“郡”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度”时划出的行政管理单位。郡望原指某郡境内的名门望族,后来在宗族文化中代表形成望族的地方,是家族的标志之一。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族谱中它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堂号名称一般取自郡号名。如李氏的郡望是陇西,堂号为陇西堂;也有为纪念家族始祖或名人而自创,如张氏的百忍堂。    2、字辈谱:字辈谱是为了区分一族众人之间的长幼、尊卑,记录宗族里世系血统的顺序,专门选用来给全族各代子孙取名共用的文字。字辈谱也叫班派,由上辈人定出的能贯串成文的几句话组成。同辈人取名号需用一个共同的字。它是是族谱的核心。

鹤山客家姓氏列表

 

 

 

序号

姓氏

                      

来源地(县)

1

水心洞、金山里、鹿子坑、紫莲坪、五爪营、樟树下、高咀、大路唇、作求村、禾寮坑、牛山、大富坑、田心、长潭面、白米田、松塘、鹤城龙口村、东坑尾、坑尾胡屋、合底、马鞍凹、三堡龟形窝、云乡马面山、六堡川塘、俄尾咀

惠阳(归善)、

新丰(长宁)、

惠州、博罗、

2

下黄村、白米田、江夏坪、坪山、万和、南塘、桂坑、坡头背、泮坑尾、大岗片、四堡、五育大坪、四眼井、鹤城黄屋、南洞旧墟、群峰下坪村、南洞松咀、南洞围、大坪、鹤城虎尾坪、城西、黄草型、

惠阳、龙川、东莞、惠州、梅县(程乡)、陆丰、新丰、紫金、平远、

3

月山下、高咀、白米田、先锋谢屋、旗尾、竹叶水、白水带、四堡、禾围墟头、城西谢屋

五华(长乐)、兴宁、惠阳、惠州、新丰、大埔、

4

丰塘、黎坑口、九里坑、小官田鹿子坑、虎尾坪、涧尾、白虎头、鲤鱼岩、杜屋、坑尾深塘里、窝肚、城西、松山下、分水坳、白水带长田

紫金(永安)

5

上下大咀、大东坑、象田社、金竹窝、虎尾坪、禾南网山下、北芬、龙眼洞大蓝排、长潭面、南洞上石里、古龙村、六堡马铺毡、月塘、雅瑶南坑口

紫金、英德、惠州

6

茅坪、黄草型、四堡、城西、六堡旱涌、上月山、鹤城西门

紫金、梅县、

7

白米田、云乡上湾、虎爪、木坑、坳下、南洞上石里、水浪、城西、松塘山鸡坑、会龙、白虎头、六堡上洋坑、中洋坑、凤村、中云罗、下月山

连平、紫金、和平

8

大芙蓉、简坑、龙眼洞、竹叶水、鸡子地、云乡、鸡心岗、天井塘、虎尾坪、四堡群峰、六堡、龙眼洞大塘面、米石凹、南洞龙子潭、南中竹仔排、城西

大埔、紫金、五华、惠州、平远、龙川

9

泮坑口、长兴里、东心窝、上湾、獭山、六堡云罗咀、川塘徐屋、城西合底、云乡二村、红星

五华

10

南塘、云乡、水浪、竹叶水、南洞围、鸡子地、桂坑、四堡、鹤城、黄草型、莲潭、六堡永乐、城西、鹤城虎尾坪

梅县、新丰、惠阳、

11

小官田、四堡、禾谷

平远

12

肖(萧)

南洞围、松咀、石岌、鹿子坑、六堡昌利、旱冲

惠阳

13

樟坑尾、龙眼洞

紫金、惠州、

14

坑尾赖屋、南洞禾茶坑、白水带、桔仔园、横坑、铁坑、五爪营、松塘、新村排、城西

紫金、蕉岭(镇平)、五华、惠州

15

南洞雷屋、泮坑尾、四堡群峰、南洞上石里、城西新村

紫金

16

白山脚、城西、小官田上湾

 

17

酒楼坪、樟坑尾、南洞围、南中元潭

龙川

18

泮坑口、月字塘、白米田、长潭面、鹤城、龙眼洞

 

19

白米田、长潭面、石狗湾、竹仔排、四堡、云乡田心、六堡南岗、雅瑶陈山坑

五华、惠阳、

20

茶凹、灯心坑、坪山、南塘、殷洞、四堡、白水带石门、红环

 

21

鹤城西门、马路尾、城西、横坑、龙眠

大埔、

22

坪山、白水带竹坑

惠州

23

城西、禾谷、六堡、云乡、鹤城

惠州、紫金、陆丰、新丰、五华

24

南塘、云乡山下、鸡子地、龙眼洞、石狗湾

惠阳、

25

石狗湾、南洞上石里、西门、坪山、六堡邓屋

惠阳

26

万和、凤尾、城西、三堡新村排、紫莲坪、白水带

惠州、陆丰、

27

新民、白米田、虎尾坪、六堡金盘村、南中老墟、南洞下鹿安、城西营信、西门、白水带竹坑

惠阳、新丰、兴宁

28

新民、万和、城西、白水带

陆丰、紫金、

29

先锋邹屋、禾谷墟头、六堡川塘、云罗窝、城西黎村

惠州、新丰、

30

大霖坪、坪山、城西、白水带竹坑、红环、石排脚、六堡罗洞、

兴宁、平远

31

白米田、殷洞、云乡、双石

新丰

32

北芬、白水带、坑尾胡屋、云乡、六堡长岗、龙山

惠州

33

横水、大东坑、东坑口、东坑尾、月湾山、鹤城、城西、鹤城西门、四堡群峰

英德、平远、梅县、惠阳

34

凤尾、竹叶水、鸡子地、三堡、四堡、城西、白水带、东坑口、

平远、

35

云乡马面山、薛村、松塘山鸡坑、虎尾坪

惠阳、

36

云乡田心、岗咀头、

陆丰、东莞、

37

南洞凹头、云乡、小官田鹿子坑、鸡子地、水松坑

梅县

38

城西、万和、铁坑、横水、南中叶屋、南洞龙子潭、六堡西金竹

梅县、博罗、惠阳、陆丰、

39

竹叶水、三堡、四堡群峰、城西新村

 

40

大东坑、象田坑、南洞鹿安

 

41

坑尾黎屋、小官田黎屋

 

42

云乡、鹤城西门

连城

43

四堡蕉坑、东坑、鸡子地、横坑、桂坑、四堡新村

大埔、紫金、

44

小官田包屋

 

45

小官田、白米田、三堡鹿子坑、紫莲坪、六堡安塘、云罗咀、俄尾咀

惠州、

46

小官田卓屋、白水带

惠州、

47

城西龙眠

 

48

白水带永安、先锋邱杨叶、城西、长潭面

惠州、惠阳、

46

小官田

 

50

禾谷长潭面、白水带竹坑、鹤城

 

51

白水带、长潭面、禾谷墟头、谷围、

新丰

52

禾谷围、白水带九塘、山塘、浪塘

新丰

53

城西

惠州

54

白水带红环

 

55

白水带浪下

 

56

白水带永安

 

57

白水带山塘、六堡中洋坑

 

58

白水带合水塘

 

59

五星岗咀、白水带石排顶、上新村、石门、长田、玉桥、共和泮坑尾、云乡

惠州

60

南洞石坡头、公鱼坑、

 

61

南洞围

惠阳

62

南洞莲潭、严屋

 

63

茅坪

 

64

南洞殷屋、大咀、云乡殷屋、双冲

 

65

南洞鹿子坑龚屋、城西、南洞围

惠阳

66

四堡、坪山

 

67

四堡新村排

 

68

泮坑口、鹤城水浪

惠州

69

南洞横坑仔、南洞松咀、南中大坝、南中合水口、四堡蕉坑、白水带黄帝石、

和平

70

白水带永安、浪下

潮州

71

四堡上藕塘、虎尾坪

 

72

禾南殷洞、下黄

 

73

禾谷长潭面、

 

74

禾谷长潭面、

 

75

城西黎村、

 

76

竹叶水、

 

77

竹叶水、

 

78

六堡云罗咀、云乡、

 

79

白水带长田、

 

80

南星酒楼坪、

 

81

南中合水口、

 

82

南中竹仔排

惠东

83

坑尾深塘里、

 

84

云乡樟木树、

 

85

六堡罗洞、西金竹

五华、

86

六堡南岗

 

87

六堡川塘、长乐

 

88

六堡马铺毡

 

89

虎尾坪

 

90

欧阳

虎尾坪

 

91

六堡云罗咀

 

92

横坑

 

93

南洞松咀

 

 

 

(20042月由客属父老提供资料得85姓,20047月根据本书写作组社会调查结果,查出共93姓,个别旧姓已消失,居住地也有所变化,上表以反映现状为准。)

 

 

 



附件:

鹤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 鹤山市科工商务局 承办
维护电话:0750 8805581 邮箱:webmaster@heshan.gov.cn
粤ICP备05080285号-1 粤公网安备44078402440793
网站标识码:44078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