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坑村在小官田烧花炮活动中连续两年抢到头炮,今年还炮更是热闹非常。还炮当天上午,村中就龙腾狮舞、鞭炮齐鸣,客家山村成了欢乐的海洋。中午12时还炮仪式开始,村民排列着整齐的队伍,在村中祖祠出发,步行到鹤城镇小官田,由泮坑村步行到小官田,需要50多分钟时间。还炮队伍由一面大铜锣开路,名为“鸣锣开路”,村民扛着各式彩旗随后,彩旗之后是摆着供品的桌子,抬桌子的村民必须是未结婚的小伙子。两辆小推车各载着一只大红烧猪和一只大生猪,这是客家习俗,有生有熟,意为什么都有。紧接着是供奉着头炮花牌和炮头的神龛。最具特色的是27名村妇头戴统一的草帽、腰系统一的围裙,各挑着当地村民称之为“箩箧”的盒箩,箩箧内装有桔子、甘蔗、鸡、肉、年糕、慈菇等年货食品,每个箩箧外面还要摆上一棵生蒜,意为好合算、有打算。村民说,客家人探亲、回娘家、结婚送礼,有一个习俗便是担箩箧。
接近下午1时,浩浩荡荡的还花炮队伍到达小官田,在徐公祖祠拜祭后,就将花炮牌和炮头送回小官田祖庙,等候重新抽签确定新一年的炮位。这时还花炮活动进入高潮,精彩的龙狮表演开始了,吸引着人们从四面八方涌进祖庙前的小广场,一时山坡上、地塘边到处人头攒动。鞭炮连声、锣鼓喧天,与人们的喝彩声汇成客家山村欢乐的乐章。
据史料记载,清雍正十年(1732年)鹤山置县时,悬示招垦。徐、凌、谭等姓应招从粤东迁到泮坑村,遂成村落,立村时引地形命村名,称“泮坑口”。今年79岁的泮坑村村民徐水生说,他们的先祖是从五华县迁来的,泮坑村全是客家人,以徐姓为主,风俗习惯至今保留着浓厚的客家习俗。泮坑村90%的家庭有华侨,旅居美国、荷兰、巴拿马、秘鲁和港澳等地。每年的还花炮活动,华侨、亲友和村民都乐于捐款,今年该村就收到10多万元的捐款。捐款除用作还花炮活动外,还用作村中的各项公益事业。通过活动,促进了泮坑村与其他村的交往和友谊,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十六条自然村的文明建设。
![]() |
挑着箩箧的村妇在新农村的大道上一路走来。
![]() |
村民在还花炮挑担的箩箧中装食品。
![]() |
供奉着头炮花牌和炮头的神龛走在队伍前面。
![]() |
27名村妇担着箩箧穿乡过村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
还花炮前,村民在本村祠堂拜祭。
![]() |
龙腾狮舞、鞭炮齐鸣,客家山村成了欢乐的海洋。
![]() |
来到小官田徐公祖庙,还花炮活动进入高潮。
![]() |
还花炮时,79岁德高望重的村民徐水生虔诚地捧着头炮花牌和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