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镇禾谷田心村是客家人聚集较多一个客家村落。据田心村史料记载,钟仲俗是田心村的创始人。1732年,鹤邑创立时,大片的土地尚待开辟,当时的县令黄大鹏以优惠政策召集粤东、粤西的客家人移居到鹤山,加速开发土地。于是,钟氏家族由惠州长宁迁到这里,于1759年创立田心村,至今258年。
农历正月初十,是鹤城禾谷田心村添丁上灯的日子,俗称上灯。按照村里的习俗,钟姓村民每年农历正月都要在村中钟氏祠堂,为新添男丁举行上灯仪式。这一客家习俗从开村时开始,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了。
源于中原的花灯在客家人庆贺新生儿诞生中,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一是代表光明的发扬;二是灯火蕴涵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之意;三是将灯即人丁的象征物。上灯就明显带有上丁、添丁的意思,因而在田心村客家宗族里,凡是男孩出生都要举行上灯仪式,也即上丁、添丁,祭祀祖先并报告祖先族中又添新丁了,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农历正月初十当天上午8时,新添男丁的家庭在家门口的祭台上摆放祭品、点燃油灯香烛、拜谢天地。然后把装饰好的花灯摆放好,准备前往祠堂上灯。出发时,由爷爷带灯,婆婆担盒箩,父母抱着盛装打扮、十分可爱的孩子,全家热热闹闹地前去祠堂集中。
各户男丁到齐后,家人互派红包给孩子,并说些祝福的话。10时左右,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上灯仪式,首先各家把写有男丁乳名的红纸交给长者,长者按男丁出世的先后排好上灯顺序,仪式开始,各家首先点燃香烛,摆放好祭品,然后按顺序把带来的花灯升挂在祠堂里,并祭拜祖先。伴随着敲锣打鼓、醒狮舞动、鞭炮齐鸣,场面热闹非凡。祠堂上灯结束后,新添男丁的家庭还要带上祭品到附近钟氏宗祠、二圣宫、社公、井神等场所祭拜祈福,上灯仪式持续约2个小时。中午,每户还摆上酒席,宴请村中村民,父母抱着孩子接受来宾祝福,庆贺新生儿诞生,活动到此圆满结束。
“禾谷田心村上灯习俗”已经成为鹤城客家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代表之一,对研究鹤山客家文化和发掘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有重要的价值。
摄影/文:欧蕊荣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