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11月1日零时起,大国开始“点名”!人口普查正式入户登记!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2020年11月1日零时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入正式普查登记阶段,全市2000多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将开始进行入户普查登记工作。

已处理160428549576800100.jpg

11月1日上午,市委常委、副市长、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健中一行到雅瑶镇陈山村委会慰问一线普查工作人员,并与普查指导员及普查员一起深入住户家中,现场督查指导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  

已处理1604285497018101.jpg

  雅瑶镇

   “村现在有多少户?多少人?”“这次普查,人员是怎么配备的?”在陈山村委会,李健中与普查员开展了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村委人口构成、普查人员选聘、普查员队伍配备、信息获取与登记、经费保障等普查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奋战在一线的普查工作人员表示亲切慰问,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

李健中强调,正式登记是人口普查的关键环节,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细抓实。他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加快推进,严格按照责任分工,抓好普查入户督导指导,在时间节点前保质保量完成入户登记工作。二要坚持依法普查,严格做好数据保密,依法保护个人隐私。三要持续加强宣传,提高群众配合度。同时他十分关心普查员的健康和安全,嘱咐普查员要注意天气变化,做好个人防护,全力做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

      在普查对象家中,李健中与普查对象交流,询问其家庭基本情况,了解其对人口普查的政策、时间节点、登记方式等知晓情况,对调查户的积极配合和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大家全力配合支持人口普查工作。


  已处理1604285498545102.jpg

  沙坪街道

已处理1604285500446104.jpg

  古劳镇

人口普查的冲锋号已吹响,今天我市各镇(街)领导均深入村(居)及住户家中,开展人口普查登记现场督导指导工作,确保高效有序组织普查工作。


  已处理1604285501291105.jpg

  龙口镇

已处理1604285502080106.jpg

  桃源镇

  今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情况,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撑。

  据了解,此次人口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在境内居住的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也属于普查对象,需要进行普查登记。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已处理1604285502896107.jpg

  鹤城镇

已处理1604285503861108.jpg

  共和镇

  根据不同的普查对象和普查内容,具体分为四种普查表。一是短表,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由全部住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二是长表,包括所有短表项目和人口的经济活动、婚姻生育和老龄化等情况的项目,在全部住户中抽取10%的住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等)填报。三是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普查表,包括反映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以及入境目的、居住时间、身份或国籍、就业情况等项目,由在境内居住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四是死亡人口调查表,包括死亡人口的基本信息,由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有死亡人口的住户填报。

已处理1604285504897109.jpg

  址山镇

  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也要登记相应信息。 

已处理1604285507019121.jpg

宅梧镇    

  

已处理1604285508054122.jpg

  双合镇

  开展“七人普”,全面查清现阶段鹤山市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将为科学制定“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同时,人口普查数据也是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