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份,气温上升,雨水增多,蚊虫也进入“猛涨期”。为预防和减少登革热等媒介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风险,址山镇迅速采取一系列行动,多向发力,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防护墙。
加强培训,提升应急能力
近日,址山镇举办《址山镇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及蚊媒消杀技术培训班》,邀请鹤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多名专家为村(社区)、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等重点单位和场所负责人进行授课。 培训内容围绕登革热媒介伊蚊的形态识别、生活习性,以及消杀器械的规范操作流程、不同场景下消杀药物的科学配比与使用技巧等关键环节。同时,针对蚊媒孳生地清理的“翻盆倒罐”要点、入户调查时的沟通话术与数据记录规范等关键环节进行分步教学,进一步提升基层防控应急队伍的专业化处置能力。 加强监督,巩固防制成效 址山镇组建了由公共服务办、卫健部门、村(社区)骨干组成的蚊媒防制质量监督小组,定期对各村(社区)的绿化带、排水沟、闲置宅基地等易孳生区域,以及学校、农贸市场、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开展“拉网式” 监督检查。 检查过程中,监督员对照蚊媒密度评估标准,详细记录阳性积水点数量、消杀药物投放频次等数据,对发现的绿化带垃圾堆积、废旧轮胎积水等问题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并建立“问题台账-限期整改-复查销号”闭环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各单位和场所的蚊媒防制质量。 多元宣传,增强防蚊意识 址山镇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线上通过“址山乡情”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登革热防控科普图文,解析“清除积水、防蚊叮咬”等核心知识,利用LED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线下组织志愿者深入村(社区)开展登革热防宣传讲座,现场演示家庭防蚊设施安装方法,发放传单科普预防登革热知识。同时,依托村(社区)大喇叭播报防控口诀,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家庭卫生大扫除”,形成“人人懂防蚊、家家齐参与”的群防群控氛围。 深化行动,清除孳生环境 址山镇充分调动驻村干部、网格员、村(社区)干部及志愿者力量,以“网格化管理”模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各网格小组针对重点难点区域,制定“分片包干”责任清单,组织人员手持火钳、垃圾袋等工具,全面清理楼道杂物、屋顶积水花盆、下水道堵塞物等卫生死角。同时,发动居民对自家阳台、庭院进行“地毯式”排查,对闲置水桶、废旧花盆等易积水容器进行加盖、倒置或清理,从源头切断蚊虫孳生链条,彻底消除蚊媒孳生的有利条件。 科学消杀,降低蚊媒密度 址山镇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消杀公司,根据蚊媒监测数据制定“精准消杀”方案。消杀人员对农贸市场周边、下水道井、绿化带灌木丛等易孳生蚊虫的区域进行全覆盖喷洒,重点针对伊蚊幼虫栖息的积水区域投放灭蚊幼剂。此外,定期根据蚊虫情况动态调整消杀范围和药物用量,确保从源头上有效降低蚊虫等病媒生物密度,切断登革热等传染病传播风险。 下一步,址山镇将继续做好登革热防控各项工作,加强监督力度,持续动态监测蚊媒密度,科学预警,以扎实的措施筑牢健康防线,为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共建健康卫生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