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陈山铁夫故里·首届村(居)职工群众篮球邀请赛在江门市雅瑶镇火热开启;陈山村引进的御龙星空民宿营地盛大开业,乡村游魅力不断增强。近年来,雅瑶镇坚持党建引领,致力于担当好乡村的“治理中心”和“服务中心”,通过激发和利用好群众力量,推动一个个“民心活动”接连开展,一个个“民生项目”顺利落地,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的目标不断努力,精细勾勒和美乡村新画卷。
▲ 陈山村与昆东村篮球队火热开赛
独运匠心“活”非遗
通过独具匠心的方式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鼓励和支持村民成为非遗传承的主力军,让文化瑰宝在现代社会中找到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使之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资源。雅瑶镇陈山村结合现代创意,将非遗活动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推出香火龙“喜龙宝”IP,设计出玩偶、帆布包、冰箱贴等文创产品,深受群众游客喜爱。同时,还规划出“非物质文化”特色研学线路,通过将火龙文化馆、火龙文化广场和火龙大道、“香火龙”制作体验点等景点和环节串联起来,让传统非遗民俗活动焕发出新活力。
此外,黄洞村积极参与美食类栏目制作、鼓励米点传承人向外宣传推广,让市级非遗美食“黄洞米点”登上央视《中国米食大会(第二季)》节目和江门市“邑”起学非遗系列活动,用丰富的形式弘扬和发展“非遗”项目,做好“走出去”和“迎进来”两方面工作,拉近与人民生活的距离。通过将非遗活动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激励非遗传承人传授技艺、展示风采,陈山村和黄洞村彰显出乡村文化的独特风韵,在培养村民的文化自觉性和自豪感中更有效地传承和发展“非遗”,使村民群众成为推动乡村农文旅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 陈山村村民合力舞起香火龙“龙头”
共凝一心“优”环境
挖掘集体智慧和力量,让村民成为自己家园的设计师和守护者,形成“人人参与、家家受益”的良好氛围,创造更加宜居美丽的生活空间。雅瑶镇各村(社区)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因村制宜”“因村施策”地采取各项“美化、绿化、亮化”措施,撬动群众力量打造美丽家园。隔朗村文化底蕴深厚,植亭陆公祠、文富祖祠等古建筑保存较好。为保护古建筑资源和提升隔朗村的整体风貌,隔朗村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能力和积极性,通过积极联系,成功动员企业、乡贤等慷慨解囊,募集超过4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古建筑的修缮。在修缮过程中,村民们还参与到实际的修复工作中,协助施工团队对植亭陆公祠、文富祖祠等古建进行加固翻新,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此外,昆东村积极与村民小组长及村民代表沟通协商,提议将部分征地补偿款用于公共设施升级和人居环境改善项目,并鼓励村民们积极发表意见,参与规划和设计。在村民们广泛参与下,昆东村制定出一份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项目建设方案,并在村民大会上获得通过,成功推动村头村的环村路顺利建设完成,不仅显著提升了村庄的整体风貌,也增强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和村集体归属感。
▲ 隔朗村植亭陆公祠重光庆典
巧迎民生“强”自治
在强化乡村自治的过程中,倾听和响应村民的需求与愿望,巧妙利用村民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增强治理效果,让村民成为政策的受益者和治理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雅瑶镇各村(社区)建立“1+2+N”综合网格管理架构,构建了三级网格队伍体系,由总网格长负责全局统筹,网格长与专职、兼职网格员紧密协作,共同推进“分区域管理、全覆盖服务”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指导有条件的村(社区)实施“文明新风指数”积分制,通过正向激励,鼓励村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行为。村民通过参与公共事务、维护环境卫生、遵守村规民约等方式获得积分,利用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或其他奖励。在“村民自治+网格管理+积分激励”长效机制引导下,村民更加自觉参与村庄管理和建设,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也进一步增强。此外,雅瑶镇鼓励村民们将庭院之美与家风家教相融合,在庭院布景、花卉草木选择中融入家庭理念,大力发扬优良家风和中华传统美德,体现小庭院里的大幸福,形成邻里相亲和睦的团结民风、积极向上共建共治共享的好乡风。
▲ 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