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奋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攻坚之年,第三批典型村培育建设工作加速推进,沙坪街道紧抓建设契机,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典型村建设要求,坚持街道和村两级联动、各办公室协同发力。如何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立足自身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7月3日,沙坪街道“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组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指挥办、第三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党组织书记前往佛山市高明区苏村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学习先进“拓思路”,交流经验“取真经”,为新一轮典型村培育建设工作注入新动能。
以学启思:
从文化赋能巧思到千万流量IP落地
一条锦鲤跃龙门,百万人潮涌乡村。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苏村曾因“空心化”严重而陷入困境的渔村,如今已成为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撬动文旅消费超3000万元的网红村,其集体经济收入更是实现五倍增长的华丽蜕变。
在村史馆内,大家仔细聆听荷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黎卓升如数家珍地讲述苏村两年间打造转运锦鲤文化街区的故事,揭秘文化IP的打造之路。从“鱼跃龙门”典故出发,到“金鳞化龙”龙柱建设中落地,在七种“锦鲤”文化中升华,“苏村故事”与“蘇”字寓意巧妙融合,乡土文化基因在讲好故事中被唤醒,也点燃了游客情感共鸣,更启发了前来考察学习的典型村党组织书记,纷纷感叹道:“苏村把地域文化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做法令人震撼。一条锦鲤能衍生出3000多种文创产品,这种文化挖掘深度值得我们学习。”
以行启悟:
建设运营“齐步走”推动风貌和经济双提升
高达21米的“龙柱”在广场拔地而起,农房外墙上七色锦鲤壁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苏村创新性探索“整村运营”模式,以统租统管模式盘活闲置土地,将文化IP元素融入农房风貌提升,将锦鲤文化延伸至七大主题街区,形成产业生态圈。在参观锦鲤文化公园、文创产品、沿街商铺、西江沿岸等景点时,苏村的三产融合发展思路引发街道和村干部的热烈讨论,文化、旅游、农业的生产消费闭环思路也对沙坪街道典型村深挖特色禀赋、盘活自身资源有了新的启发。
以践启新:
充电蓄能强本领,学用结合再出发
沙坪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炎壮强调:本次学习调研活动是一个难得“取经之行”,一是在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基础上,既要开阔思路,更要找到路径;既要看到差距,更要加压奋进;既要看出门道,更要迈开步子;二是要把苏村的运营思路转化为自身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增收的创新路径,把苏村的产业模式转化为以文旅经济反哺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把苏村的风貌提升经验转化为具有各村特色的典型举措;三是要围绕“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大胆创新、系统谋划、实干推进典型村建设,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合推动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环境升级的各项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