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做出“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十周年。近年来,鹤山市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发展,以路为景,以景连线,让交通发展成果更多更广惠及到鹤山人民群众。
鹤山市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改善道路交通环境,群众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2020年,率先实现了全市农村公路等级公路比率和路面铺装率两个100%的目标;2021年,实现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100%目标,同时成功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23年,共实施32.9公里美丽农村路建设,打造水乡风情坡麦线、红色文化雅龙线、产业振兴竹大线、绿色康养明靖线等特色美丽乡村公路。全市农村道路里程达932.956公里,形成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
沿着农村公路驱车行驶,只见公路路面平顺整洁,道路设施醒目,行车视线良好,沿线风景如诗如画,村落、产业蓬勃发展,路相通、网相连,一条条“快车道”正串联起鹤山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当好“先行官”构筑公路建设“红色基石”
市交通运输局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纳入机关党建书记领办项目,紧密融合党建工作与“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同频共振。积极向上走访、横向联动,争抢各方资源保障农村公路建设,2024年,争取到县道四升三改造项目补助资金1245万元。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四大核心环节组建党员先锋队,面对面了解施工进度,心贴心倾听群众需求,高效率高质量解决农村公路各类问题。积极探索共建共享模式,与沿线镇、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通过签订共建协议、联合举办党课、共享党建资源等方式,构建“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生动局面,凝聚起共建“四好农村路”的强大合力。
建设“安全路”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鹤山市持续优化农村公路管养体系,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发展由“重建轻养”向“建养并重”转型,为群众打造“道路平坦通畅,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通行环境。鹤山市深化管养机制改革,按照“一路一长”要求,设立市镇村三级路长,设立标准形式路长公示牌,公开管理责任人及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坚持“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累计完成危桥改造9座,实现存量“四五类危桥”全面清除,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36公里,“一清一灯一带”平安路口整治92个,“平安村口”95个,农村公路事故率实现逐年下降。把全市农村公路均列入养护范畴,共成立农村公路养护队伍15支,开展养护改造大修小修及水毁维修工程项目超100项,保障农村公路通行路况,目前鹤山市农村公路已实现日常巡查、自动化检测、定期养护全覆盖,农村公路优良率达79.9%,优良中率达100%。
打造“产业路”激发乡村产业新活力
路通百业兴,路畅民共富,一条条蜿蜒交织的农村公路,串联起乡间田野,带动了城乡经济。乡道Y092址云线升级改造工程进一步解决址山重大产业项目信义玻璃产品安全运输的问题;以县道X544竹大线为代表的农村公路串联起中欧工业园区、桃源工业走廊、高铁新城物流园区等重要经济板块;X554龙群线沿线的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蓬勃发展,古劳养殖基地、鹤山茶种植基地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茁壮成长……农路公路由窄变宽,连线成网,“因路而兴”的美好愿景逐渐显现。
同时,鹤山建成3个镇级综合运输服务站,每个乡镇设有投递部,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全市10个镇街138个建制村实现100%通邮,同步通过联双线、布双线等重要产业路建设,进一步畅通古劳水产、龙口牛肉、鹤城腐竹、双合红茶等鹤山特色农副产品流通渠道,开辟了农民致富新通道。
规划“风景路”描绘乡村发展新“途”景”
鹤山市积极探索“四好农村路+”鹤山模式,交旅文产协同融合,多元发展,全域划分岭南水乡、人文客韵、活力工业、森林康养、红色田园五大特色片区,“一区一主题”打造特色美丽农村路。蜿蜒于沙坪河之滨,独具特色的省级农村示范路X549坡麦线与X551古竹线将古劳水乡连片密布的桑基鱼塘与荷花世界、梁赞公园、西江明珠、胡蝶故居、易氏大宗祠、东坡亭等旅游景点“串珠成链”,呈现出一幅幅“岭南水乡悠悠,群众笑语盈盈”的和谐画卷。
行至宅梧镇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由此向两边延伸是县道X524明靖线与县道X504更宅线两条交相辉映的“红色旅游研学路线”,以路为媒,整合了沿线源林生态乐园、凤鸣谷等森林康养圣地,探索出集绿色生态、红色遗迹、历史文化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交旅融合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