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劳临水而居的人们曾经主要从事养鱼、养蚕、种蔗、缫丝剥茧、纺纱织布等男耕女织的农作生产活动。这里,男人们主要的劳作是耕塘、养鱼。他们从事买鱼花(鱼种)、落鱼种、割鱼草、管理鱼塘、洗塘(除水下的草渣、清除水生的野莲、杂草、垃圾等)、网鱼(抛网)、刮鱼(拉大网)、卖鱼、车水干塘、捉杂鱼清塘底、筑塘基、戽塘泥、种桑等繁重的体力劳动。女人们除家务外,主要从事采桑、养蚕、焙箔、钳茧、织麻打线、织丝剥茧、纺纱织布等等农作活动。
春耕时,农户们忙碌地搭起瓜棚
今天的古劳,堪称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人们开挖出一口口鱼塘,鱼塘以养鱼为主,从养殖四大家鱼到桂花鱼、鲈鱼、基围虾等优质品种,古劳人都有养殖。
叶志洪是一名有30多年丰富经验的养鱼专业技术员。据他介绍,他养殖的鲜鱼已于上一年的10月份销售完毕,而新一批的鱼苗则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投放,因此他承包的鱼塘就有几个月的空塘期。于是,他就利用塘泥种植油麦菜。这样一来,鱼塘出产的油麦菜可以销售,部分菜头菜根也可以作为养鱼期时的饲料,让鱼生长得更快,真正做到“效益环保两不误”。
鱼塘底的泥土比较松软,而且蕴含充足的有机肥,非常有利于蔬菜的生长。撒播种子仅一个多月时间,鱼塘就已经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菜地。如此种植出来的蔬菜味道清甜,安全健康,很受游客欢迎。不少游客都向农户购买了这些“鱼塘蔬菜”作为特产带回家。叶志洪还表示,希望能让游客们体验到采摘鱼塘蔬菜的乐趣。
“塘中塘边皆为菜地”是古劳水乡的一大特色景观
除了上升村的叶志洪,其实古劳水乡的大部分水产养殖户都采取“满塘养鱼+干塘种菜”的轮作模式,不仅增加鱼塘承包户的收益,而且能让歇渔期的古劳水乡到处呈现“满塘青菜绿”的景观,还让游客们能购买到优质的绿色蔬菜,一举多得。这种环保做法是古劳镇农业部门、旅游部门建议的,现在已有一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