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策略,鹤山市财政局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资金支持、体制改革、投融资等方面下功夫,加强系统谋划,补短板、强弱项,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财政保障。
一、找准体制改革着力点,研究收入分成比例,增强县域内生动力。以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为契机,计划逐步完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理顺市镇两级财权事权,促进权责配置更为合理,目前正在调研各镇(街)财政运行情况以及址山硅能源产业园、龙口精细化工园区、雅瑶新兴产业园区等新增园区企业投产和税收贡献情况,为后续的收入分成调整、支出责任划分等工作打好基础。同时,为调动镇(街)培植税源、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我市正在研究制定对镇(街)的税收激励方案,计划通过按照税收增量一定比例返还的方式,增加镇(街)可用财力,促进税收持续稳定增长,夯实镇级财政保障能力。
二、找准资金投向着力点,探索财政资金“补改投”,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主动谋划通过“补改投”方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积极向上级争取将鹤城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腐竹产业纳入现代农业产业园“补改投”新一轮竞争性试点范围,以财政经济手段壮大基层财政实力。作为鹤城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一环,该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财政资金作为投资国资公司的资本金,撬动国家开发银行金融支持,成功推动总投资2.9亿元的产业项目落地,在实现低效产业用地提升的同时,满足国家开发银行“不超过30%贷款资金用于经营性项目、不低于70%贷款资金用于非经营性项目”的要求,进一步撬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助力鹤城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补改投”资金的加持下,禀赋本地资源、剖析自身优势,传统产业正往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型升级。
三、找准补齐短板着力点,把握债券发行节奏,支持园区集聚发展。坚持制造业当家,优化调整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实现新增债券额度向产业发展倾斜。提前谋划债券项目,加快前置审批,围绕重点发展区域、方向、重大项目梳理策划项目清单,重点保障大型产业集聚区先行启动区、承接省产业有序转移重点主平台和“八镇联动”的项目。秉持“急需、成熟、统筹、集中”的原则,常态化申报、动态化储备项目,今年以来累计发行专项债券14.35亿元,主要用于鹤山市硅能源产业园区开发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等19个项目,目前支出进度达到48%,有效发挥专项债券补短板、扩投资、保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找准招商引资着力点,深化“基金+招商”模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基金+”赋能招商高质量发展作用,吸引更多科创型企业落户鹤山。由新粤基金联合润鹤公司共同设立鹤山市“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股权投资基金,计划通过“以投促引”方式支持优质项目落户鹤山,助力鹤山建设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基金总规模2亿元,首期出资金额5,100万元,投资领域重点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此外,市基金中心抢抓机遇,积极对接省纵向帮扶单位,和粤科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粤科昆仑创业投资基金,争取重点投资项目资源。基金规模2亿元,首期到位2,000万元。目前已引进它人机器人项目和特纳飞项目,它人机器人项目将建成10条清洁机器人生产线,达产后年产值预计不低于1.2亿元,年纳税预计不低于820万元;特纳飞项目将建成5条SSD高端模组生产线,总投资约1.2亿元,达产后年纳税预计不低于2,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