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古文观止》里的“人生智慧”】 之七 弱者的生存智慧:把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读《古文观止》,品文言之美

古今之精华,长人生之智慧。


  《季梁谏追楚师》是《左传》开卷以来第一篇论战的文字,讲述了楚国侵略随国未能如愿的故事,全凭随国大夫季梁冷静分析形势,识破楚国“毁军示羸”之计,采取“民为神主,先民后神”的主张,挽救随国于危难之间。揭示了在弱国要在乱世之中保存自己,必须要采取正确的大政方针,勤修内政,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把自己建设得更加强大。这对于个人做人处世来说,同样适用。

  首先介绍一下楚国的崛起传奇。楚国的老祖宗叫鬻熊,他在商朝末年投奔周文王,当了他的火师(祭祀的时候点火的巫师),成为周文王身边红人。《史记·楚世家》记载:“子事文王。”鬻熊深谙为官之道,像对待老子一样服侍周文王。后来周成王封赏有功之臣,就把鬻熊的后代熊绎封为子爵,封国在楚。楚当时是蛮荒之地,熊绎没有嫌弃,欣然做了楚国的开荒牛。《左传》记载:“训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成语“筚路蓝缕”就是为楚国三代领导人度身订做的。楚国三代领导人都是厉害角色,胸怀大志,奋发图强,积极开疆拓土,一跃成为当时南方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是唯一足可与齐国等中原大国抗衡的南方势力。

  到了楚武王熊通,楚国国力强盛,国际政治地位日隆。有了实以后,他想求名,于是向周天子打报告要求提职级(毕竟原来的爵位太低)。楚武王原是楚厉王的弟弟,楚厉王刚死,他就杀了自己的侄子,篡位成功。对于这样一个狠人,与当时的价值观格格不入,周天子很不“感冒”。见报告屡屡泥牛入海,渺无音信,熊通恼羞成怒:“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他自称为王,有点孙悟空称齐天大圣的意思,与周天子平起平坐。熊通是一位野心勃勃的领导人,在位51年,他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拼命开疆拓土。到了楚国攻打随国之前,楚国已经占据了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南边是比自己还蛮夷的小国,东边是大别山,西边是鄂西山地,地盘与野心成了正比。为了抵御楚国向北方发展,周天子在江汉地区分封了很多小诸侯国,如有实力较强的申国,还有权国、邓国、谷国,在大别山一侧则有随国、唐国、息国等。经过认真的分析研判和通盘考虑,楚武王决定投石问路,选择向通过北方的门户随国下手。

  随国也是大有来头,开国之君是人称文王四友之一的南宫适。周建国后把心腹大将南宫适封在随,监管南蛮诸国。在楚国强大之前,随国是南方第一强国,还有周边一众铁杆粉丝的支持,人多力量大,强悍的楚国也没有办法一口气吞并它。

  楚武王把军队开到了随国门口,形成大兵压境之势,但是他并没有强行进攻,而是把部队停下了。他想对随国采取边打边谈、软硬兼施的办法,这就体现出楚武王虽然自称是“蛮夷”,但还是很懂斗争策略的,他知道战争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所以,他决定羸兵示弱,引诱随国深入,然后用最小的代价获得胜利。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随国首席谈判官少师回国后,把所见所闻讲给随侯听,但他被楚伯比迷惑,以为楚国长途奔袭,士卒疲弱,建议随侯出城追击楚军。而男主角季梁一下子就看透了楚国的计谋,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坚决阻止随军出战,挽救了随国的命运。首先,季梁指出楚国势如破竹,况且初来乍到,一般来讲都是把自己最强的一面展示给对手看,他们没有道理示弱,这不合逻辑,一定是楚国的阴谋。如果我们现在出击,那就是往火坑里跳。然后,他指出随国当前的取胜之道:“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想要以弱胜强,必须的是强者荒淫无道,自己内部先乱了,而且弱者自身还必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样才有机会。说白点,在强大的对手没有露出破绽以前,自己盲目“碰硬”是没什么胜算的,搞不好还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弱小国要想翻盘,必须韬光养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邻国,积蓄力量,不要行错一步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季梁不仅是政治家,还是演讲家,他整整平列出三组“告曰”,六组“谓其”,提出“夫民,神之主也”这个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勤修内政,亲近邻国,说理雅赡缜栗,随侯被季梁成功说服了,“惧而修政”,做好自己的事情,果然不战而屈人之兵。“楚不敢伐。”

  本篇的写法也是有独到之处,可供后人借鉴。它虽写四人(随季梁、楚伯比、随侯、随少师),其实以季梁一人为主,其他三人都是陪衬的宾笔,用来凸显主人公季梁的明敏果断。善作文者,取一人或一事为主,其他只用宾笔烘托则可,主次分明,借宾显主,不宜面面俱到。


作者:麦和幸

责任编辑:雷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