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古文观止》里的“人生智慧”】 二十三 :利用宣传的力量,抢占舆论的制高点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读《古文观止》,品文言之美

古今之精华,人生之智慧。

《吕相绝秦》是《左传》中的名篇,也是晋国给秦国的一封绝交书。晋侯深文曲笔,虚虚实实,歪曲事理,将一切罪过都推给了秦国,秦国一次次背信弃义,晋国一次次被迫还击,实属“无奈之举”。相信吕相在秦国大殿上宣读绝交书,把秦桓公气得七窍生烟,却又百口莫辩。这种颠倒黑白是非,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辞令技巧,后人用兵治国权谋必定从中获得不少灵感。

上文《楚归晋知罂》讲到,两棠之役(邲之战)是晋楚争霸之战,晋国失败后,迅速调整对外政策,不与楚国硬碰硬,而是将目标转向东方和北方,出兵征讨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赤狄,以扩大地盘,壮大国力。公元前589年,晋国在鞍之战中打败齐国。同时,将北方赤狄从边境逐走,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这时候,除了南方楚国之外,晋国的对手就只剩下西方的秦国了。

秦晋,原本是姻亲之国,晋献公把女儿嫁给秦穆公,之后,秦穆公的女儿又先后嫁给晋怀公、晋文公;晋灵公是秦国外孙,秦康公是晋国外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缔结成“秦晋之好”。但自从重耳返国继位为晋文公之后,因为利益,秦晋渐行渐远,乃至仇视敌对。公元前627年,晋国在殽之战中打败劳师远袭郑国的三万秦军、俘虏了三名大将,导致秦晋反目,从姻亲成为世仇。以后,每一次晋国出兵中原,秦国总要发兵攻晋,从背后给晋国捅刀子。

公元前580年,晋厉公继位。秦桓公先下手为强,背弃令狐盟誓大会精神,联络晋国北方的白狄共同伐晋。晋厉公是颇有政治手腕的厉害角色,先与楚共王在赤棘这个地方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又在交刚打败并驱逐了白狄,稳定了北部边境。公元前578年三月,晋厉公与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八国国君,带上厚礼,一起朝拜周简王,向周天子递上了一份书面报告,详细讲述了秦国无故背盟、联合狄人欲偷袭晋国的事情,请求周天子主持公道,同意他们教训背信弃义的秦国。周简王立即批准了讨伐秦国的行动,委托晋厉公担任西征大元帅,并派卿士刘康公、成肃公率王师会同九国联军一起伐秦。

为了抢占舆论的制高点,晋厉公在对秦国开战前,下足了功夫:一是扯起周天下“奉诏讨逆”的大旗,出师有名;二是为了渲染秦国的不义和晋国的无奈,派大夫吕相出使秦国,下达绝交书。这封绝交书,可谓是春秋时期最为精彩的外交辞令和厉害无比的舆论武器。

晋国这封《吕相绝秦书》原文比较晦涩难懂,又夹杂了大量的历史典故,所引用的秦晋之间的故事有真有假,避重就轻,把晋国描绘成受了天大委屈的被欺侮一方,掩盖晋国伐秦的真实原因,把秦国塑造成天子和诸侯帮扶和教育的对象。他解释出兵的缘由是:“贵君背令狐之盟,召白狄之战,没有办法,不得不向天子奏报,汇报贵国的不义之举。诸侯们也痛心疾首,一致要求规劝贵国。天子命寡君率诸侯们来规劝贵君,但我们寡君唯好是求,如果贵君肯惠顾诸侯、怜悯我君,则请与诸国会盟,这也是天子、我们寡君和诸侯们的意思,盟誓后诸侯马上退兵。贵君若是不施以恩惠与我国,则我们无法让诸侯们退兵,只有邀请贵君一战了!晋、秦两国的交情就此断绝!”

放在今日,晋厉公绝对是一名宣传工作的天才,因为他懂得,在重大行动之前,借助宣传舆论的力量打击对手。《吕相绝秦书》是一封声讨秦国的公开信、是激励士气的动员令。在晋厉公的宣传鼓动下,晋军理直气壮,同仇敌忾,而秦军则理亏气短,自惭形秽,秦晋尚未开战,胜利的天平在舆论的导向下就开始侧向晋国一方。秦师败绩,仿佛已成定局。

公元前578年五月,联军共计十二万人浩浩荡荡渡过黄河,开抵秦国境内的麻隧,秦桓公亲率五万军队从都城雍城出发抵达麻隧迎战联军。秦军和联军激烈交锋,最终抵挡不住,最终败下阵来,伤亡超过三万人,秦桓公率残军狼狈撤退。秦军败退后,晋厉公大获全胜,率大军紧追不舍,把秦军彻底赶回雍城。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吕相绝秦》,是春秋时期麻隧之战前的舆论攻心之举。晋厉公以高超的外交手段孤立秦国,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召集诸侯联军讨伐秦国,又命吕相下达“绝秦书”,在舆论上孤立、打击秦国,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把秦国打得一败涂地,中原诸侯国自此几乎成为晋国的属国。几年之后,晋厉公在鄢陵之战中又大败楚共王率领的楚军,成为继晋文公之后晋国第二位春秋霸主。

作者:麦和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