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观止》,品文言之美。
汲古今之精华,长人生之智慧。
《祁奚请免叔向》讲述了晋国一名离退休老干部祁奚向晋平公请求赦免向叔死罪的故事,成功刻画了叔向、祁奚、乐王鲋两正一反的人物形象。叔向临危不惧,慧眼识人;祁奚为国家利益着想,挽救人才于危难之间,成功后却不稀罕叔向的报答;乐王鲋本是一个看领导眼色行事的小人,办事从来无原则,领导说了都说行,偏要装出一副拔刀相助的样子,见势不妙,马上落井下石。寥寥数笔,令人过目难忘,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写作技巧。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晋国国君晋悼公于鲁襄公十五年暴病而亡,晋平公即位,压制尾大不掉的公卿家族。公元前552年,掌权的范氏、栾氏家庭不睦,内部争斗倾轧趋于白热化。执政大夫范宣子士匄听信谗言,把栾氏家庭的核心人物、晋国下军佐栾盈逼得逃亡楚国,赵宣子随即大开杀戒,杀了外孙栾盈的同党羊舌虎等十数人,因为叔向是羊舌虎的哥哥,也一并被捕入狱,听候发落。
祁奚就是祁黄羊,他是晋国一位著名的贤臣。关于他的故事很多,有一次,晋平公让祁黄羊举荐南阳令,祁黄羊推荐了自己的仇人解狐,晋平公很诧异,祁黄羊却说:“您只是问我谁能胜任南阳令,又没问我谁是我的仇人”;过了几天,晋平公又让祁黄羊举荐国尉,祁黄羊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晋平公又很诧异,祁黄羊又说,“您让我推荐国尉,又没问谁是我儿子”。事实证明,祁黄羊推荐的人都能挑当重任,是该职位不二人选,这让晋平公和国人都很佩服,由此留下了“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美名。在本文中,着重表现了祁奚高洁的人品与公正无私的性格。得知叔向命悬一线,祁奚本已告老还乡了,随即不顾风烛残年,心急如焚地忍受着马车的颠簸,长途跋涉从乡下返回都城求见范宣子。由此可见他对叔向的看重,也可以见他得拯救未叔向的急切。在与范宣子的对话中,他引用《诗经》:“给予我恩惠无边(的人),子孙后代永远保存”,引用《尚书》:“圣贤有谋略和功勋,应当明证他的功劳和加以保护。”他对叔向推崇备至:“谋划而少有过失,给人许多教益而不知疲倦,叔向就有这样的能力。”接着又以鲧殛禹兴的父子关系,来说明任人唯贤的重要性;以伊尹曾逐太甲的故事,说明不因私怨害公;以兄弟关系,来论说周公辅佐成王,来说明弟罪不及兄。一连串连珠炮式的游说,既引经据典,又援古喻今,先说父子,次说君臣,作为陪衬,以烘托“管蔡为戮、周公右王”的论点,最后劝告范宣子“您为什么因为羊舌虎的缘故抛弃国家的柱石呢?您与人为善,谁还敢不竭力为国!多杀人又何必呢?”祁奚不愧是忠厚正直之臣,这一席话,妙在主文谲谏,说理恳切,举例详明,终于一举说得范宣子心悦诚服,并一起连夜进宫劝说晋平公宥赦了叔向。
叔向,本名羊舌肸,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名气很大,与郑国的子产、齐国的晏婴齐名。他博学多识,善于言辞,曾主持晋国外交事务,在政治上提倡尊贤使能,重其才而不重其貌,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国语》有一篇《叔向贺贫》,记载了叔向“忧德不忧贫”的远见卓识。一次,叔向去拜见六卿之首的韩宣子,韩宣子正为无钱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宣子说:“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叔向举了栾武子、栾桓子、栾怀子的例子,接着又举了郤昭子的例子,他总结道:“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后来韩宣子在28年的执政时间,勤修德行,壮大了韩氏家族的根基,奠定百年后“三家分晋”韩氏有其一的物质基础。本文表现了叔向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晋平公跟前的红人乐王鲋上门,热情地说“吾为子请。”提出主动为叔向说情。其他人求之不得,但叔向一不答话,二不拜送,看起来似乎不近人情,其实是他早已看透了乐王鲋的伪善。
果然,当晋平公向乐王鲋询问叔向有无谋反的意图时,乐王鲋一句简约的“不弃其亲,其有焉。”(叔向的为人,一向不肯背弃他的亲人,应该有些牵涉吧!)以誉为毁,反话正说,口蜜腹剑,凸显了乐王鲋其实是一个里外不一、揣摩上意,是一名指鹿为马、诬陷忠良的政客。
最感人的是文章最后,叔向被赦免后,“祁奚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一个不居功自傲,全为社稷着想;一个大恩不言谢,急于趋朝效命。祁奚叔向两人均以君子相待,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不期私情私利相授。两个“不”字,尽见两人光明磊落、一心为公的人格魅力,让人掩卷追思,钦佩不已!回想现在一些人,为他人做了一点小事,便唯恐天下不知,自己到处炫耀,广发朋友圈,俨然“活雷锋”自居,与祁奚相比,犹如天渊之别。
作者:麦和幸
附件:
相关稿件: